APP下载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13-01-24田双雁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1期
关键词:血压高血压药物

田双雁

(哈尔滨理工大学医院主管护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田双雁

(哈尔滨理工大学医院主管护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4例,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52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情况,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综合护理干预组在症状改善、血压控制数值、BMI指数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综合护理能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预后,更好的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高血压;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也是当前我国主要的慢性病之一,并且随着老龄化的加快以及生活饮食的改善发病人数与日增多。有数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亿人数。高血压若得不到有效规范的医疗诊治和护理将会损害心脑肾等靶器官,并有大约90%的患者可以并发动脉硬化,而高血压患者中得冠心病的要比没有高血压的人多2~4倍, 实践中我们发现以往的常规护理不全面,不细致,而高血压作为慢性疾病它的防治是长期的过程,更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解决,有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只有25%,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者仅为6.2%,因此医护人员有责任并积极投入到高血压防治中,我院近年来对部分患者采取综合干预护理措施,实践来看疗效显著,下面就此措施的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4例,其中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组)52例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48~72岁,平均60岁,病程2~10年,合并冠心病24例,高脂血症者11例,糖尿病9例,所有患者血压控制数值(142±10)/(96±8)mmHg,BMI指数(24.8±1.4)kg/m2,对照组(常规护理组)52例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46~72岁,平均59岁,病程2~12年,合并冠心病22例,高脂血症者12例,糖尿病7例,所有患者血压控制数值(140± 6)/(92±10)mmHg,BMI指数(24.6±1.2)kg/m2,两组从年龄、性别、病程、血压数值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根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高血压的最新诊断标准确立。

1.2 高血压概述

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患者不同程度的存在头疼眩晕和肢麻表现,部分患者伴有心悸气短,严重者可出现偏瘫失语等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为嘱患者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调整药物用量(具体略)。

1.3.2 观察组

采取综合性的全面干预措施,具体为:①宣传教育: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疾病知识及防治基本知识的教育,要求患者认清疾病本质,积极配合临床医护人员安排。②病情干预护理:每日测量血压3次及体质量测量,准确记录数值及出入量,观察水肿情况,必要时测立、坐、卧位血压,掌握血压变化规律,如血压波动过大要警惕脑出血的发生。密切观察所服降压药疗效,及时根据病情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在血压长期控制稳定后,嘱患者规范长期用药,不得随意停药减量。某些降压药物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在服药后应卧床2~3h,必要时协助患者起床,待其坐起片刻,无异常后,方可下床活动。变换体位时也应动作应缓慢。静脉应用扩血管药物时注意滴速应慢,并注意血压的变化。口服其他辅助药物如改善微循环药、溶栓、抗凝药物时,严格注意过敏反应和药物剂量。③功能恢复干预:患者不同程度有肢麻和循环障碍,脑梗后期更应注意加强锻炼,需进行主动和被动性活动,每日对肢体进行按摩和体位训练,勿使患者疲劳,尽量不引起患者疼痛。④生活饮食干预: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剧烈活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1]。严重的高血压患者卧床休息,在医院内进行观察。选用低盐、低热能、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食水果、蔬菜、戒烟、控制饮酒、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肥胖者限制热能摄入,控制体质量。注意定时排便,高血压患者在排便困难时可服用一些缓泻剂,平时应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⑤心理干预:高血压患者多有焦虑、抑郁等心理特点,有脑梗塞病史患者更害怕再次中风,因此对待患者应耐心、亲切、和蔼、周到。根据患者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使患者积极自我控制,耐心做好思想工作,避免精神刺激。⑥自我干预:在护理的同时需要患者自我配合,对出院在家的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每周应至少测量一次,定时服用降压药,不随意减量或停药,老年患者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血压宜控制在140~159mmHg为宜,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现血压波动较明显,出现头晕、头痛、困倦、乏力或失眠等临床症状时来院就诊。

1.4 疗效评定

对两组患者12周后的症状改善、血压控制、BMI指数等情况进行跟踪评定对比。

2 结 果

综合护理干预组52例患者12周后血压控制数值达到(126±12)/(76 ±8)mmHg,BMI指数(21.6±1.2)kg/m2,常规护理组52例患者血压控制数值达到(134±12)/(78±8)mmHg,BMI指数(23.8±0.8)kg/m2,观察组在症状改善方面好于对照组。

3 讨 论

高血压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慢性疾病,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社会、文化、习俗、心理饮食生活及行为等诸多因素,因此控制疾病的发展除使用药物外,还需靠社会医学、心理医学和行为医学护理等综合干预手段才能提高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的生活方式、提高高血压患者防病治病的健康生活意识[2]。

诊治护理的实践中存在诸多误区,一些患者担心血压降得过低擅自停药,忽视血压监测和记录,而且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有些患者治疗期间,由于药物副作用大,药效出现以前患者会感到自己的病情在加重,因而他们对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产生怀疑,导致其对服药产生抗拒心理。要积极改变这种现象唯有通过日常护理的综合干预使患者掌握了高血压病的保健知识和治疗原则,有效纠正种种不良心态,错误认识及不良行为,使患者得到正确的防治与护理。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高血压病是多基因、多环境因素影响的疾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不利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关,因此,综合干预的方法中必须要有生活和饮食的干预,患者需要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措施来配合治疗。除上述护理方法外,还应根据病情对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出现鼻出血时,患者要采取半坐位,头向前倾而不要后仰,患者可以自己用手指捏住鼻翼两侧,改用口呼吸,并配合局部的冷敷。对于患者突出现的高血压急症,护理上要考虑有急性左心衰竭,应使患者双腿下垂,采取坐位,及时吸入氧气[3]。血压突然升高伴有恶心、呕吐、剧烈头痛时要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意识障碍。

综上,尽管高血压目前还不能彻底根治,但综合护理能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预后,更好的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1] 王爱瑛.高血压病人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J].现代护理,2007,4 (19):82-83.

[2] 魏红霞.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8(6):421.

[3] 周奇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 (12):257.

R473.5

B

1671-8194(2013)11-0310-02

猜你喜欢

血压高血压药物
《全国高血压日》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