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脾胃病与情志的关系
2013-01-24赵智宏
戴 明 赵智宏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消化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浅谈脾胃病与情志的关系
戴 明 赵智宏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消化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激烈,由情致导致的身心疾病逐年增加,中医所说的脾胃病,包括胃痛、痞满、泄泻等。这些疾病除了有饮食不洁等因素外,还与情志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情绪的蓄积很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本文阐述的脾胃病主要从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着手,以期能够更好的治疗脾胃方面疾病。
脾胃病;情志
现代医学认为脾胃系统疾病原因复杂,并将脾胃系统的疾病归为身心疾病。中医医家陈无择提出的三因学说和张仲景在 《金匱要略》中论述的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即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内因,七情所伤;不内外因、虫兽刀箭房室所伤。中医则认为无论哪种因素导致的脾胃疾病都归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这与现代医学认为疾病是身体和心理综合因素的看法是一致的,现代研究也认为胃肠是人的第二大脑,情绪的变化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脾胃系统疾病的转归,因此,脾胃病应重视与情志的关系。
1 忧思伤脾,互为因果
“思”与 “脾胃”的关系首见于 《黄帝内经》,即 《灵枢·本神》:“因志而存变谓之思”。中医学中 “思”一词,思即思考、思虑,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据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论述:“中央生湿,湿生土,…,在脏为脾,…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等。中医认为脾的主要功能是主动化、主升清和统摄血液。由于 “思则气结”,思虑过度,气结于中,脾气不能发挥水谷运化的功能,气血生化无源,可会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不思饮食,脘腹胀闷等症状。临床中,我们常见很多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排除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甜食、油腻、生冷等和不良饮食习惯 (包括空腹、频繁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及不规律进食或暴食暴饮等的影响之外,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不良情绪的刺激,例如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跟考试的紧张有关,部分女性跟家庭因素有关,很多男性跟工作压力有关,等等。在本病的恢复过程中,若是跟情绪有关的生活问题能得到相应的解决,本病很快就得以恢复。还有很多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厌食症等都和情志有很大方面的关系,并且通过观察,往往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也伴有相关的情绪问题,互为因果,左右转归。
2 五志过极,皆伤脾胃
“怒伤肝”,中医阐述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主疏泄,具有疏通、条达、升发气机等功能,包括了情志、消化、气血津精以及生殖功能等方面。因此,肝郁气滞,必定导致脾胃消化吸收受阻,《金匱要略》中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也是防止 “木克土”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喜伤心”,过度兴奋欢喜、如聚会、婚宴也会由于耗散心气而伤及脾胃,“心主血”、“脾统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心与脾的关系,主要是主血与生血、行血与统血的关系。心和脾的五行关系是:“火生土”,根据 “虚则补其母”的原则,指导临床补益心脾、心脾同治。“忧伤肺”肺主气,脾益气,肺司呼吸而摄纳清气,脾主运化而化生水谷精气,两者结合化为宗气。宗气是全身之气的主要物质基础。但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必赖肺气的宣降才能敷布全身。肺之娇脏需要的津气,又要靠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来充养,因此,肺气的盛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脾气的强弱,故有 “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之说。在水液代谢功能方面,人体的津液由脾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而布散至周身及下输膀胱。脾之运化水湿赖肺气宣降的协助,而肺之宣降靠脾之运化以资助。脾肺两脏互相配合,共同参与水液代谢过程。如果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而为饮、湿,故有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恐伤肾”,脾的运化,必须得肾阳的温煦蒸化,始能健运。所以说:“脾胃之腐化,尤赖肾中这一点真阳蒸变,炉薪不熄,釜爨方成”肾气亏虚,不能温煦脾阳,致脾阳不振或脾阳久虚,进而损及肾阳,引起肾阳亦虚,二者最终均可导致脾肾阳虚。
3 阴火内生,互为因果
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的创始人李东垣曾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阴火论,指出:“即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胞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这里的 “阴火”主要是指情志过极的郁火,不是真阳之气的火,这种不正常的 “邪火”反过来会耗伤脾胃的元气,因此,情志郁火要不加以控制,则会加重体内 “阴火”,体内 “阴火”也会影响人的情志。而且体内的 “阴火”,耗损人体元气,进而走向恶性循环。
4 调整情绪,全面恢复
鉴于以上脾胃系统与情志的密切关系,给临床治疗脾胃系统提出了建议,评价脾胃系统的康复,不仅要从客观指标,例如:胃镜、活检、HP以及胃肠电图等进行评价,还要综合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全面评价脾胃系统的疾病,对患者也要采取心理疏导以及人文关怀,促进患者恢复。
总之,脾胃系统疾病要不仅考虑到患者的生理与而且要兼顾到患者心理两个方面,从而更好的治疗脾胃方面疾病。
R256.3
A
1007-8517(2013)12-0036-01
2013.04.27)
自治区科技支撑项目,项目编号:201033124。
赵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