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护理学课程体系构建初探
2013-01-24丁艳玲
丁艳玲,齐 彤
灾害护理学课程体系构建初探
丁艳玲,齐 彤
灾害;灾害护理学;护理教育
近年来,地震、洪水等灾害频发,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受灾群众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对灾害救援中的护理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需要为灾害救援提供相关的人员储备,灾害护理学教育体系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的重点课题[1]。对灾害护理学教育的设计与实践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为国内灾害护理课程的开展提供有利参考。
1 灾害护理学设置的必要性
灾害救援的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是救援的主要力量之一,除了协助医师抢救生命外,还承担着大量伤病员的护理、转运、卫生宣教、灾区疫情防控以及恢复医疗秩序等具体、细致而繁琐的工作[2]。Weiner等[3]对美国348所护理学校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75%受试者认为自身对灾害救援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自身救援技能不满意。张焕芳等[4]进一步证明,灾害救援时护理人员需要在应对技能和相关知识上下工夫。此外,面对灾难个体易产生一些需特别处理的情形,如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等严重心理反应[5]。2007年,在北京举办了“自然灾害及应急管理国际研讨会”,来自20多个国家的与会专家,肯定了护理工作在自然灾害救援与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阐明了护理专业在应急救援医疗中的不可或缺的角色[6]。因此,必须开设灾害护理相关课程,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灾害救援中的重要作用,使护理人员在灾害救援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2 灾害护理学相关课程的设置
目前国内对“灾害护理学”课程设置未提出统一的标准。日本灾害护理学专家对灾害护理学的定义为:系统、灵活地应用有关灾害护理独特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与其他专业领域开展合作,为减轻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危害而开展的活动[7]。灾害护理学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的分支学科,既有医学的共性,又有明显的特殊性,需要相关学科在灾害医学方面融合与应用,表现为3个方面:一是灾害对人体的伤害会涉及多个系统,因此灾害护理涉及临床医学多个学科;二是灾害护理的重点包括院外紧急救护与管理,与院内急诊工作有很大区别;三是现场救护与军事医学相似,但其工作策略、工作方法与军事医学又有所不同;四是灾害护理与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学密切相关,灾后疫情的预防控制,都需要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的相关知识。因此,灾害护理学应分为灾害急救护理、灾害管理学、灾害流行病学、灾害心理学、灾害传染病学、灾害人文学等多个部分。
《灾害护理学》课程依据《国际护理人员学会全科注册护理人员能力框架》[8]和《世界卫生组织灾害护理能力框架》[9]设置框架,涵盖11个方面:灾害概论、灾害处理、救灾计划、疏散与避难、复苏技术、创伤处理、社会心理救护、公共卫生干预、脆弱群体护理、灾害统计基础、未来灾害与应对。考虑到各个方面在培养灾害护理能力的权重及难易度的差异性,但未进行内容效度评价及检验[10]。
“灾害护理概论”课程,由华夏高等护理教育联盟在四川省成都市组织护理教学尝试[11]。本次灾害护理课程定位在专业性课程,具有实践特征,要求知识和技能并重。内容的选择广度上强调一定覆盖范围,深度上注重基础性,包括《法学》《人类文化学》《红十字原理》《国际保健学》《国际关系论》《急救护理》等内容[12],体现了内容全面,具有国际性视野。《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救护》,是由武警部队编写,作为武警医学院护理学院教学的主教材[13]。因为武警部队作为医疗专业救援力量已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救援,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救护》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修订。具体内容涵盖:突发事件应急救护概论和社会安全事件现场的应急救护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其中对现场伤情分类、心肺复苏、不同部位损伤的现场处理讲解并安排练习;对地震现场急救护理重点讲解挤压伤的现场处理方法;对爆炸、火灾等现场应急救护内容适当讲解,积极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3 灾害护理相关课程的教学方式
开设灾害护理相关课程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和演习相融合等多种教学模式。姚卫光等[14]研究发现,学生对实践教学热情度更高,有393人(79.9%)提出了应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的要求。罗羽等[15]运用自制护理学员灾害能力调查问卷,对90名护理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情景教学法有效提升护理学员对灾害相关知识的储备水平(P<0.01);对于灾害应急处置期的应急技能、灾后重建期的相关技能提升无显著作用(P>0.05);但能明显提升护理学员的灾害自我防护意识和应对态度(P<0.05)。重视理论教学方法的内容和框架设计,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电教方式,特别要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沟通,比如,设置某种灾害的模拟场景,鼓励护理学员寻找自救互救的方法,发表其观点及感受等等。因此,相结合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灾害应急观念,有效提升灾害救援的意识,并增加灾害救援相关知识储备、危机评估相关能力。
根据灾害护理具有紧迫性和应激性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辅助护理学员认识灾害的相关特点,因此,护理学员对灾害的感知是灾害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灾害护理概论”课程采用情景体验的设计思路,根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直接参与汶川大地震医疗救援的经历及成都毗邻汶川地震重灾区的地理优势,进行现场参观、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员亲身感受灾害及救援。鼓励护理学员积极参与教学,课程中采用问题情境、行动学习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救护》课程突出的特点是现场应急救护,涉及大量的现场场景,在授课时,通过提出问题、设定灾害的情景等方式,对护理学员加以引导,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形式激励学员参与教学,让护理学员诠释灾害救援的真正含义。
开设灾害护理相关课程还需要重视常规训练与心理训练、预防医学训练相结合。灾害后往往自然环境的突然改变,各种疫情频发等因素,造成大多数人心理压力骤然增大,迫切需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通过对护理学员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训练方法,加强心理学和预防医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模拟灾害现场进行教学与训练等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心理训练与预防医学训练,提高学员在救援过程中开展心理疏导和防疫工作的能力[16]。
4 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泰勒原理,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地检验学习经验在实际上是否起作用,并指导教师引起所期望的那种结果。课程评价遵循针对性、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的原则。针对性原则是指学业成绩评价涉及学员的学习水平,所有考察都针对课程内容展开,评价具有客观性。多元化原则是指课程考试形式既有理论测试,也有小组报告,还有技能训练,实现了考试方法的多样性。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强调的是摒弃了单一的理论考试及终末考核的做法,在课程初期、课程进行中级课程结束时都对学生进行评价,实现不同时期的效果评估。另外,个人和小组成绩结合是指考试成绩分为个人成绩部分和小组整体表现,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小组的凝聚力,还可以结合学员考试分数的差异进行评价,从而对授课情况及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一是比较课程前后学员的成绩差别;二是比较参加与未参加课程学习的人员的成绩差别。
《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救护》课程具体评价方法包括课堂测验、座谈会、问卷调查、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特别是考核采取案例分析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明确伤情分类、选择分类标志、做好现场处理。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理论和技能得到有机的结合,强化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灾害救援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体现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灾害救援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救援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提高整个急救应答系统的弹性功能,可以加快预检分诊的速度,同时还可以缓解受灾人员的压力。构建灾害护理学课程体系不仅是现代护理学发展及培养合格护理人员的需要,也是提高灾害救援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灾害护理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一批能应对突发灾害事件医疗救援需要的高水平护理人才。为了提高我国医学院校学生在未来灾害救援中的应急能力,提高我国未来的灾害医疗救援水平,加大灾害护理研究和学习相关课程,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课程体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
[1] 刘维维,赵秋利.灾害护理教育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9,9(5):23-26.
[2] 余 梅,李彩凤,刘思琦.高素质护士在城市救援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19(2):1824.
[3] Weiner E,Irwin M,Trangenstein P.Emergency preparedness curriculum in nursing sch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J].Nursing Education Perspective,2005,26(6):334-339.
[4] 张焕芳,李红玉.灾后护理人员对伤员实施心理干预的研究[J].辽宁医学院,2011,25(2):477-480.
[5] 董惠娟,李小军,杜满庆,等.地震灾害与心理伤害的相关问题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7,16(1):153-158.
[6] 管晓萍.2007年“自然灾害及应急管理国际研讨会”纪要[J].中华护理教育,2007,4(6):273.
[7] 岳茂兴.灾害医学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方向[J].世界极为重症杂志,2006,3(5):1810.
[8] Standards and Competencies series.An implementation model for the ICN framework of competencies for the generalist nurse.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2003.
[9] WHO.Integrating Emergency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into Basic Nursing Curricula:Report of the Follow Up Meeting WHO,Geneva 26-28 November 2007[R/C].2008 Meeting of the Asia Pacific Emergencyand Disaster Nursing Network and Health Emergency Partners.16-20 Oct.2008,Jinan,Shandong,China:15-18.
[10]侯晓红,臧渝梨,娄凤兰.《灾害护理学》的教学设计[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00-603.
[11]王 磊,成翼娟,陈姗姗,等.灾害护理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5):465-457.
[12]刘维维,赵秋利.灾害护理教育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9,9(5):23-26.
[13]李艳菊,李雅平.武警部队护理士官灾害护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研究,2011,25(10):2815-2816.
[14]姚卫光,苏大为.在军事医学教育中强化灾害医学教学[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6(2):146-148.
[15]罗 羽,何孝崇,刘 岭,等.情景教学法在本科护生灾害护理课程中运用效果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1,24(2):574-575.
[16]曹 力.灾害医学救援中卫生防疫模块内涵建设探讨与实践[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2):4776-4777.
(收稿:2013-01-10 修回:2013-03-01 编校:齐 彤)
R 129
A
2095-3496(2013)02-0137-03
100071 北京,解放军307医院医务部(丁艳玲,齐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