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芦山抗震救灾防疫指导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3-01-24段惠娟毛军文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卫生防疫龙门灾区

段惠娟,张 珂,毛军文,张 为

开展芦山抗震救灾防疫指导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段惠娟,张 珂,毛军文,张 为

地震;卫生防疫;实践;思考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根据上级命令,抽组由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某医院组成防疫专家指导组,于4月21日部署至震中芦山县龙门乡,担负指导开展环境消杀灭、疫情防控和卫生防疫等工作。

1 基本情况

1.1 人员组成 防疫专家指导组由17人组成。专业技术类别涵盖卫生勤务学、军队卫生学、流行病学、媒介生物学、军事兽医学、传染病防控等专业,具备灾后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水和食品检验、环境消杀灭、有害媒介生物防治、流行病调查、传染病防控、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等。

1.2 任务概况 部署至震中芦山县龙门乡、宝盛乡、大川镇、宝兴县等受灾严重地区,完成了对4个责任区18支任务部队临时驻地和16个受灾群众安置点的卫生防疫指导工作,并对灾区卫生防疫形势进行研判和风险评估,对当地和救援部队卫生防疫骨干进行培训。

2 主要做法

2.1 抓住关键环节,高效完成水源卫生监测 确保饮水安全是灾区卫生防疫的关键。专家指导组分赴各水源地开展水源调查和采样,迅速完成了对龙门乡、宝盛乡、大川镇等10个乡镇22个水源点60份水质样品的应急监测,筛选出水质符合标准的水源,及时为政府和救灾指挥部门提供饮水决策咨询。同时,深入灾民安置点和救灾部队宣传饮水卫生知识,发放并指导应用饮水消毒丸、保障灾区军民饮水安全。

2.2 发挥技术优势,大力指导环境消杀灭 地震对基础公共卫生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安置点卫生设施较差,居住拥挤,特别是受灾群众安置点和救援队伍集结地周边没有足够符合要求的临时厕所可用,生活垃圾、污水、排泄物等清理不及时,随着气温升高、雨季到来,容易滋生蚊、蝇等有害昆虫,增加了发生传染病传播和流行的风险。专家组迅速制定有针对性的消杀方案,深入各责任区,培训指导部队人员对厕所、垃圾场、安置点和城区街道等重点区域进行了消杀灭处理,总面积约17.4万平方米。

2.3 开展联防联控,建立健全军地疾控机构协同机制 通过积极联系和实地走访,专家组第一时间摸清了震区22支256人的防疫力量分布情况,并与国家省市县、军队疾控力量建立了协作联系,先后召开了4次军地防疫力量联席会议,在龙门乡、太平镇、大川镇等地,建立了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2.4 坚持预防为主,广泛普及卫生防疫知识 芦山县是血吸虫自然疫源地,重点乡镇有龙门乡,清仁乡、思延乡、芦阳镇、飞仙镇等地,大量救援人员进入后,增加了暴发流行病的可能。此外,近年来灾区有菌痢、甲型肝炎、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乙型流行性脑炎等传染病发生,必须普及健康教育。专家组及时编印通俗易懂的宣传页和卫生防病口诀,先后对任务部队和受灾群众进行卫生防疫知识宣教,累计宣教3750人次,发放卫生防疫手册910份。

2.5 重视技术普及,积极开展支援帮带服务 先后培训军地卫生防疫技术骨干325名,并向任务部队和地方疾控部门无偿支援了价值3万元的抗流感药物、防疫药品、试剂和器材;同时,与某军联合建立了第一责任区示范安置点。

2.6 突出专家作用,及时提供决策咨询 先后赴龙门乡红星村、王家村和清仁乡任加村开展死亡动物情况调查、尸体处理,有效澄清了发生动物疫情的不实传言,稳定了灾区人心。先后向抗震救灾各级指挥机构上报了《关于灾区卫生防疫形势的综合分析报告》《关于龙门乡饮水安全保障的建议案》和《关于救援官兵防范沼气引发事故的建议》等9项防疫方案、建议案,得到上级及时采纳和充分肯定,为国家、军队和地方部署下一阶段救灾工作、提高抗震救灾科学性提供了参考。

3 体会与思考

3.1 卫生防疫力量部署及时 此次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力量部署及时,迅即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水质监测评估、疾病监测、食品安全监督、病媒生物监控、疫情危害评估等工作,发挥作用比较明显。及时建立了军地联防联控体系,明确了任务分工及责任区,工作开展有序,人员进入控制较好,卫生防疫科学高效,没有出现防疫死角或过度防疫现象。

3.2 医学救援指挥有力 针对震后大量志愿者和热心民众涌入灾区情况,及时启动交通管制,实行灾区车辆通行证和早7:00—12:00、下午2:00—5:00进行交替单向放行方案,避免了无关人员进入灾区,降低了输入性传染源进入灾区的风险。

3.3 动物源性疾病控制不容忽视 地震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家禽家畜更是灭顶之灾。专家组在龙门、宝盛、宝兴等重灾区,随处可见流浪犬,救灾部队人员和群众被犬咬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养鸡场、养鸭场、养猪场房倒屋塌,家禽家畜被砸死或者饥渴而死数以万计,现场消杀灭和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相对滞后等,造成狂犬病、禽流感、乙脑等疾病防范压力较大,应更早启动动物疫情防控。

3.4 冷链系统应尽早恢复 无论是救援人员还是受灾群众,被钉子等锐利物品的深度扎伤时有发生,对破伤风抗毒素的应用需求较大,包括被犬咬伤后狂犬病疫苗的注射,都因这些特效药品和疫苗需要冷链运输和储存无法供应,造成伤员处理困难。应当为医疗救援队配备便携式冷链存储装备,并在震区电力供应恢复后尽快重建冷链系统。

3.5 卫生防疫器材和装备有待进一步研制 我军装备的卫生防疫车、检水检毒箱、消毒喷雾器等卫生防疫器材和装备,与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相比,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和更新,性能不够稳定、操作不够简易、机动不够方便、自动化程度不够高,检测项目不全和检测质量不够稳定等问题依然存在。与传染病有关的细菌、病毒分离和检测的生物检测车、箱具仍旧比较匮乏,直接影响了我军卫生防疫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亟待加紧研制新一代卫生装备,大幅度提高装备的专业性能和小型、简易、便携性能。

(收稿:2013-05-09 修回:2013-05-13 编校:韩纪民)

R 129

A

2095-3496(2013)02-0133-02

100071 北京,解放军307医院院部(段惠娟);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部(张 珂,毛军文),院部(张 为)

张 为,E-mail:duane8699@sina.com

猜你喜欢

卫生防疫龙门灾区
利用简单几何原理 制造可作为灾区紧急避难所的帐篷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龙门石篆联
龙门里的白居易
回顾“东方之星”沉船救援中卫生防疫的特点及做法
龙门这边(71)
一种新型卫生防疫车结构设计
龙门有个“程爷爷”
中华儿慈会为玉树地震灾区提供100 万元紧急捐助
灾区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