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350例治疗体会
2013-01-24韩文喜
韩文喜
吉林省洮南市兴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洮南 137100
1 临床资料
1998年以来,我院共治疗了冻伤350例,其中男278例,女72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6岁。均为Ⅰ、Ⅱ度冻伤患者。
2 治疗方法
患冻伤后要对伤情有所估计,轻度冻伤、受冻部位开始麻木、发凉,继而红肿充血,发痒,热痛,中度冻伤受冻皮肤红肿明显,表面有大小不等的水疱,疼痛较重甚至感觉迟钝,对冷、热、针刺不敏感,重度深达皮下组织,甚至累及肌肉和骨骼,受冻部位颜色苍白,并出现紫褐色或黑褐色坏死状态,极易并发感染。根据病情不同,我们可以做如下的简单处理。初起轻者可用软布时常揉搓患部,或用25℃温水浸之;或用鸡蛋皮熬汤,降到适宜温度后,反复洗,至冻伤处有温感或僵木消失为止。有硬块者用红药酒或姜汁、辣椒频擦,使气血畅通,皮肤上有小疤时,可用蜂蜜70%,猪油30%混合或油膏外敷,溃烂后用马勃1块或马勃膏 (马勃20g,凡士林80g)生肌玉红膏外敷,每日1次。有感染者还可用九一丹、红油膏盖贴。腐脱新生,则改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以利收口。另外,气血虚弱者,宜加用调补气血、温通血脉之汤剂治疗。如人参养荣汤加减,炙黄芪9g,党参12g,当归9g,生姜3片,大枣9g,肉桂粉15g,冻疮严重宜加温阳散寒之中药,如桂枝加当归汤,桂枝9g,当归30g,干姜6g,赤芍6g,炙甘草6g,大枣9g,加制川草乌各3g。
严重冻伤时有以下方法可供参考:①局部用药,复温后局部立即浮敷冻伤外用膏,可适当浮厚些,指 (趾)间均需涂敷,并以无菌敷料包扎,每日换药1~2次,面积小的Ⅰ、Ⅱ度冻伤,可不包扎,但注意保暖;②小疱的处理应在无菌条件下抽出水疱液,如果水疱较大,也可低位切口引流;③感染创面和坏死痂皮的处理,感染创面应及时引流,防止痂下化脓,对坏死痂皮应及时蚕食脱痂;④及时清除坏死痂皮,肉芽创面新鲜后尽早植皮,消灭创面,早期皮肤坏死形成干痂后,对于深部组织生长情况,往往不易判断,因此,对冻伤后截肢应取慎重态度,一般让其自行分离脱落,尽量保留有活力的组织,必要时可进行动脉造影,以了解肢端血液循环情况。
3 疗效观察
本病例共350例,治愈314例,好转36例,总有效率100%。其中:Ⅰ度2~3天好转,6~7天治愈。Ⅱ度3~4天好转,8~10天治愈。
4 讨论
4.1 冻伤的定义及病因 当软组织受冻并且局部血供减少时所形式的损伤称为冻伤 (Frostite)。当皮肤温度降到-2℃时冻伤就可能发生,气温在-25℃ ~30℃冻伤发生率最高。祖国医学对此早有论述:“严冬之月,触冒风雪寒毒之气,伤于肌肤,气血窒滞,便成冻疮,及至皮肉烂溃。重者支节堕落。”主要危险因素是之前的冷损伤,其他的危险因素包括饮酒、精神疾病、药物滥用、车祸伤、车辆机械故障、无家可归者、吸烟、高海拔等,占病例总数的74%。祖国医学对病因也有描述: “冻疮者……受其寒冷,致令面、耳、手、足疼痛次肿……亦有六气弱之人,不耐其冷者有之。”也就是说本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寒冷外袭,尤其是在潮湿刮风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冻伤;二是六气虚弱,不耐其寒,而发生冻伤。
4.2 冻伤的分度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Ⅳ度分类法,通常将Ⅰ度和Ⅱ度称为轻度,Ⅲ度和Ⅳ度称为重度冻伤。
Ⅰ度冻伤:冻结伤,表现为红斑水肿,皮肤麻痹和短暂的疼痛。皮损可以完全恢复,仅伴有轻度脱屑。Ⅱ度冻伤:以明显的充血、水肿和水疱为特点,疱液清亮。皮损可以愈合,但可留有长期的感觉神经病变,常伴有明显的冷过敏。Ⅲ度冻伤:包括真皮全层损伤,伴有血疱形成或蜡状,干燥、木乃伊样皮肤。组织丧失、预后不良。Ⅳ度冻伤:皮肤全层的彻底丧失,包括皮肤、肌肉、肌腱和骨骼的破坏,可导致截肢。
冻伤主要易发生在末梢循环及暴露部位,多以手、足、耳、面等局部为多见,初期微血管遇冷发生痉挛性收缩,导致细胞变性产生肿胀,继续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入细胞间产生肿胀及水疱,红肿和青紫斑块,所以用一些调补气血的中药,温通血脉效果会更好一些。
我们体会,治疗Ⅰ度和Ⅱ度冻伤采用调补气血、温通血脉的汤剂,比单纯用冻伤膏效果要明显,明显提高疗效,缩短了治愈时间,给患者减少了痛苦,故值得在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