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股疝的临床体会
2013-01-24李栋张奇兵
李栋 张奇兵
疝内容物经股环、股管, 自股部卵圆窝向体表突出的疝称为股疝, 多见于中年以上的女性。肿块位于大腿内侧、腹股沟韧带下方, 半球形如乒乓球大小, 柔韧感。是各种疝中最易发生嵌顿的疝, 约40%患者就诊时已发生嵌顿[1]。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股疝患者, 经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情况, 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30例股疝患者, 其中男6例、女24例;年龄44~82岁, 平均年龄65岁;右侧22例, 左侧6例, 双侧2例。病史2个月~15年不等。其中27例单纯股疝,3例与斜疝并存;股环口1.2 ~2 cm, 疝囊均突出于卵圆窝区。
1.2 方法 常用手术方法,下入路修补术、下入路网片修补术和Mc Vay手术。下入路修补术是经腹股沟韧带下方显露处理疝囊并缝合腹股沟韧带、陷窝韧带和耻骨肌筋膜关闭股环。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经治疗30例股疝患者均痊愈, 术后随访2~12个月无复发。
3 讨论
股疝较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少见, 约占腹外疝的2%~5%。好发于40岁以上的女性, 是各种疝中最易发生嵌顿的疝, 约40%患者就诊时已发生嵌顿。股疝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这是由于女性骨盆较宽所致。非绞窄性疝表现为一位于耻骨结节外下方的球形肿块, 站立或咳嗽时增大, 平卧时可回纳。但是,大多数病人即使疝块完全回纳后, 仍可触及一由腹膜外脂肪所形成的肿块。随着疝体积增大, 它可穿过深筋膜的隐静脉孔突出, 然后转向上方, 甚至可突至腹股沟韧带的上方。它与腹股沟疝的区别在于前者的颈部总是位于耻骨结节的外下方, 而后者是延伸至耻骨结节的内上侧。由于股管颈部狭窄,且内侧界锐利, 所以股疝很容易发生嵌顿和绞窄。Richter疝尤其多见于股疝, 其疝内容物为小肠壁的一部分, 并发生嵌顿和绞窄。由于肠腔未完全进入疝囊, 所以病人无肠梗阻症状, 而肠嵌顿的部分可发生坏死和穿孔。
女性多见, 大多见于中年以上多胎妊娠妇女。肿块位于大腿内侧、腹股沟韧带下方, 半球形如乒乓球大小, 柔韧感。由于股管行径向下向前, 又受到腹股沟韧带的限制, 故很少有移动性和回纳性, 易绞窄。表面不红, 一般无疼痛。临床上股疝易误诊为脓肿、淋巴结炎或脂肪瘤。把股疝的囊性误诊为脓肿的波动性, 切开排脓引流, 造成肠瘘, 经久不愈或死亡;或当成脂肪瘤连根切除, 就在手术时也因腹膜外脂肪较多, 难以辨认;或误诊为淋巴结炎, 长期应用多种抗生素。因此位于股部的肿块, 首先要想到股疝的可能, 即使局部有炎症表现, 甚至出现波动, 也不应盲目切开。手术最常采用Mc Vay修补法。此法不仅能加强腹股沟管后壁而用于修补腹股沟疝, 有时还能堵住股环而用于修补股疝。另一方法是在处理疝囊之后,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把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和耻骨肌筋膜缝合在一起, 借以关闭股环。也可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法或经腹腔镜疝修补术[2]。尤其要注意的是嵌顿性或绞窄性股疝手术时, 因疝环狭小, 回纳疝内容物常有一定困难。切不可用蛮力将嵌顿的内容物回纳入腹腔。遇有这种情况时, 可将腹股沟韧带切断以扩大股环。但在疝内容物回纳后, 应仔细修复被切断的韧带。
为预防股疝术后复发, McVay术式较合理, 但张力大,须做减张切口, 创伤大。不典型的股疝, 有时被误诊为斜疝。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区无法找到疝囊时, 即草草结束手术, 导致术后疝还在。显露陷窝韧带和耻骨梳韧带,在精索的后方将腹内斜肌下缘缝至耻骨梳韧带上。Mc Vay手术的优点在于耻骨梳韧带是腹横筋膜、腹横肌和腹内斜肌纤维的止点, 两者缝合符合解剖层次。另外耻骨梳韧带坚韧, 不易撕裂, 缝合牢固。但该韧带位置较深, 显露较困难, 同时张力也较其他方式大, 有时需要在腹直肌前鞘作减张切口, 主要用于巨大斜疝、老年人直疝和部分复发疝。另外临床上常见斜疝与直疝、直疝与股疝、斜疝与股疝并存, 其中斜疝与直疝并存发生率较高, 而常漏诊的是股疝。术中应常规用手指自内环伸入腹腔探触海氏三角的强度及股管处有无筋膜缺损及隐存的鞘状突, 从股管上面看有无股疝存在, 发现并存疝应一并处理。疝造影术可明确有无伴发疝的存存。
[1]张启瑜.钱礼腹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2-67.
[2]康俊升,乔峰,聂磊.股疝无张力修补方式(附24例报告).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