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乙肝五项检验结果的研究
2013-01-24黄玉华
黄玉华
(德州市德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德州 253018)
乙肝患者乙肝五项检验结果的研究
黄玉华
(德州市德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德州 253018)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患者乙肝五项的检验结果。方法 将10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五项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五项均伴有不同指标阳性特征,其中HBsAg阳性率最高。结论 乙肝五项是乙型肝炎检查、诊断的主要依据。
乙型肝炎;检验;乙肝五项
乙肝全称乙型病毒性肝炎,该病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肝炎,乙肝的传播途径多样化,主要是通过母婴、性接触及血液进行传播,该病是较常为见的传染病之一,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近些年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乙肝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乙肝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该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肝细胞内,严重影响患者的肝细胞的正常功能,造成肝细胞炎症、纤维化、甚至坏死。乙肝在临床上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大约90%以上的成人患者在急性感染乙肝病毒后能够自愈,但部分乙肝患者往往由急性转为慢性感染,在转为慢性感染后再发生进一步的恶化,最终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1]。预防和治疗乙肝以成为医学界不可忽略的问题,目前在临床上用于诊断、治疗、分析和判断乙肝感染者病程及传染性的主要依据是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之两对半检查。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对来我单位体检的100例乙肝患者进行了乙肝五项标志物检验并进行分析,现将检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00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34岁,100例乙肝患者中最小的11岁,最大的48岁,其中城镇患者67例,农村居民33例。所有患者经两对半检查均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乙肝诊断标准。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行血液检查的清晨都要空腹,由我站医护人员进行静脉抽血,取35 mL静脉血,立即把血清分离,离心机离心沉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乙肝五项指标进行检验,乙肝五项指标排序为: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②表面抗体(抗一HBs);③e抗原(HBeAg);④e抗体(抗HBeI)⑤核心抗原(HBcAb。检验的操作流程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检验时所用的乙肝病毒标志物ELISA试剂盒是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使用的荧光定量基因扩增仪是由杭州大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生产,乙肝病毒核酸扩增检测试剂盒是由上海复得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医生或患者对检验的结果存在疑问,可再次进行检验,如果两次检验的结果均呈阳性则表明患者确实为乙肝患者。
1.3 判断标准
患者的检验结果依据HBV-DNA定量标准进行判断,若<1.00× 103cps/mL为阴性,反之则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患者的检验结果均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技术资料采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感染情况
所有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阳性的患者最多,有45例。表面抗体(抗一HBs)呈阳性的23例,e抗体(抗HBeI)呈阳性的12例,核心抗原(HBcAb)呈阳性的10例。
2.2 感染者年龄分布
100例患者中最小的11岁,最大的48岁。10~20岁7例,21~30岁35例,31~40岁47例,41~50岁11例,其中20~40岁的患者最多。
3 讨 论
乙型肝炎感染率非常高,乙型肝炎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我国广泛流行,而且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人数在我国明年都呈上升的趋势,据相关报道调查统计显示,在我国经检查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的患者约占全国人口的9%,个别的省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的患者高达17%,个别的县高达28%,远远超过了世界的5%的平均水平,乙型肝炎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乙型肝炎属于血液传播疾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有血液、母婴以及性传播。除此之外,皮肤黏膜破损也可以造成感染,一些患者在进行纹身、扎耳洞、内窥镜检查等行为时往往也造成了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专一的嗜肝病毒,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乙肝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肝细胞内,病毒损害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发生炎症、纤维化,最终坏死[2]。乙型肝炎分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两种,判断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急性乙型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乙肝和急性无黄疸型乙肝。
急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在病毒感染后,血清中会出现HBsAg、HBeAg、抗一HBc,HBeAg消失以后,抗一HBc随之出现。患者患有急性乙型肝炎往往不需要抗病毒治疗,患者血液内的乙型肝炎病毒通常会在6个月内被机体自动清除。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复查时HBsAg转阴,但会留有感染过HBV的血清学标志,检查结果会显示HBe、抗HBe及抗HBS三个抗体阳性。一般急性乙型肝炎,90%以上的成年人可以自愈。慢性乙型肝炎一般是由急性乙型肝炎转化而来,部分患者在急性感染后,HBV存在于机体内超过6个月,HBsAg未能转阴,慢性乙型肝炎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在我国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中男性居多,在这些男性中绝大多数的患者没有明显的急性肝炎史。慢性乙型肝炎按照病情可以分为轻、中、重三种,患者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失眠、厌油、尿黄、腹胀、纳差、低热、肝区不适或者胀痛,患者伴肝病面容,在进行专门检查时则可发现肝大,肝掌、蜘蛛痣、多有脾大,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巩膜常黄染等症状。慢性的乙型肝炎存在潜伏期,该类型的患者在肝损伤之前,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紧随HBsAg出现于患者血中,HBeAg呈阳性的患者感染性很强,慢性乙肝患者HBsAg阳性长期连续出现多年甚至终身出现。目前临床上对于乙型肝炎的检查主要指标是乙肝五项,五项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一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一HBe)。对于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五项检查意义重大,现分析如下: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检测:HBsAg出现在乙肝患者血清转氨酶升高前2~8周,此时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存在于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剂Dane颗粒外层糖蛋白中,此时对患者进行静脉抽血化验,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发光免疫技术两种技术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测,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急性乙型肝炎及无症状乙肝携带患者,HBsAg是乙肝患者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②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是患者对乙肝表面抗原产生的中抗体,抗一HBs是急性乙肝患者处于恢复期时逐渐出现的,抗一HBs对表面抗原有中和作用,一般会在患者最初患病的3~6个月内出现,此种抗体能在机体内存在很长的时间,能够持续多年。当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乙肝表面抗体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机体作用,可以有效阻止乙肝病毒透过细胞膜进入干细胞,保护肝脏不受损害。乙肝表面抗体是乙肝痊愈的标志,当患者的检查结果中出现乙肝表面抗体,则表明患者体内的病毒基本上已清除。③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作为乙肝病毒核心颗粒中的可溶性蛋白器,与病毒颗粒和病毒DNA有关联,通常来说,当患者的e抗原多时,患者体内的病毒体以及DNA多聚酶同时也很多,当患者的e抗原少时,患者患者体内的病毒体以及DNA多聚酶同样也少。当患者静脉抽血化验结果显示e抗原呈现阳性,说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正处于活跃期,一般情况下出现时间稍晚于HBsAg,这时的患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当孕妇乙肝病毒e抗原呈现阳性时,其体内胎儿患乙型肝炎的几率很大。当患者的e抗原持续呈现阳性,则表明患者的肝细胞已经损害严重,若不及时治疗任其发展下去很有可能发展成为肝硬化。④e抗体:e抗体是患者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e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患者的检测结果显示e抗体呈现阳性,这说明患者自身已经获得免疫力,绝大多数的乙型肝炎病毒已被患者的机体清除,且传染性降低、复制减少,但此时的患者仍有一定的传染性。⑤核心抗体:核心抗体是患者感染后,由于HBcAg的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核心抗体IgG对患者本身没有保护作用,并不是保护性抗体,是一种既往感染的标志,其阳性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持续终身。综上所述,对于乙型肝炎的检验方法很多,在众多检验方法中乙肝五项检查对于患者病情的判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乙肝五项检查不仅有助于防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还能够了解到机体内乙肝病毒的活动周期,利于乙肝的诊断与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1] 李甲芬,张静,马希祥.156份血标本乙肝五项指标定量与定性检测结果分析[J].山东医药,2010,54(51):83-84.
[2] 李军民,冯陆,胡云芝.300例乙肝患者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10(16):121-123.
R512.6+2
B
1671-8194(2013)29-0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