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2013-01-24喻积强肖永良
喻积强 胡 军 肖永良
(1.宁夏军区医院,宁夏 银川 750021;2.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3.甘肃省
健康管理学会,甘肃 兰州 730000)
面神经麻痹病因尚不明确,中医称为“吊线风”或“口角㖞斜”,严重影响患者形象,并带来心理问题。现代医学认为可能是与局部组织的神经、血管供养不良,受风寒而发生痉挛有关,可导致该区域神经组织缺血、缺氧、水肿或受压而致病。针刀医学认为本病是由电生理系统的线路发生了故障,局部电流量增强或改变所致。作者采用针刀调节局部电流量消除障碍、松解挛缩,达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面神经麻痹患者共41例,均为急性起病,单侧周围性面瘫,因面神经损害部位不同,可伴有味觉、听觉障碍等。其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年龄18~61岁,平均31.60岁;病程1 d至14个月,平均3.14个月;其中左侧面神经麻痹者23例,右侧面神经麻痹者18例,理疗、按摩、热敷不能缓解症状。查体时多数患者的乳突周围有明显压痛感、患侧面部麻木。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均采用规格为0.4 mm×30 mm针刀。(1)翳风穴。侧卧位,患侧在上,在乳突与下颌骨髁状突作一联线,在联线中点处进针刀,针体与针刀刺入点平面垂直,针刀线与身体纵轴平行刺入1~1.5 cm处,沿面神经干走行纵行剥离2~3刀。术毕,压迫止血,确保无出血。(2)阳白穴。仰卧平视,斜向下刺入针刀0.5寸,刀口线与身体横轴平行,纵行剥离技术2~3刀。(3)四白穴。刀口线与身体横轴平行,针体与针刀刺入点皮肤平面垂直,刺入0.2~0.3寸,先纵行再横行剥离强度2~3刀。(4)上迎香穴。针刀向内上刺入,刀口线与鼻翼线平行,刺入0.5~1寸,先纵行再横行剥离2~3刀。(5)承浆穴。刀口线与口轮匝肌的肌纤维平行,刺入0.3~0.5寸,调转刀口垂直剥离2~3刀。(6)大迎穴。刀口线与下颌下缘平行,刀体与刀面垂直刺入,直达骨面,呈扇形进行铲剥3~5刀即可出刀,术毕,压迫止血,保证无出血[1]。(7)下关穴。闭口,刀口线与身体纵轴平行,针体与该处皮肤平面呈 90°,刺入 0.5~1寸,先纵行再横行剥离 2~3刀,拔出针刀后贴创可贴,手指按压数分钟。(8)合谷穴。拇食指张开,呈八字形,刀口线与拇收肌肌纤维平行,垂直刺入0.5~1寸,先纵行再横行剥离2~3刀。如患侧眼角见风流泪时,加太冲穴,刀口线与拇收肌纤维平行,垂直刺入0.5~1寸,先纵行再横行剥离2~3刀。(9)如患侧面部有条索样结节,方法如下:患者仰卧位,患者口腔和术者双手用新洁尔灭(1‰)消毒后,术者左拇指伸入口腔,食指在患侧面部,两指相对先按摩患侧面部1~3 min,然后右手持针刀,左手拇、食指在条索样结节处指压按摩片刻,固定结节,右手持针刀沿拇指尖进针刀,刀口线与口颊肌纤维平行,针深约0.2~0.5 cm,以不穿破面颊为度,先纵行后横行切割2~3刀,自内向外分3点间隔约1.5 cm切割,术毕,挤压出瘀血。5 d后再作下1次治疗,一般不超过3次。
1.3 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完全消失,随访未复发。好转: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示复发。无效:未达到好转标准。
2 结果
本组41例,痊愈33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12%。
3 讨论
面神经麻痹患者往往多在清晨起床洗脸刷牙时发现口眼㖞斜面肌麻痹,以20~50岁最为常见,男性略多,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双侧少见;发作与季节关系不大,通常发病较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可于数小时内达到高峰,有的患者在发病前几天有同侧耳后、耳内、乳突区或面部轻度疼痛不适感,数天即消失;面神经如恢复不完全时,常可产生瘫痪肌的委缩,面肌痉挛或连带运动障碍等面神经麻痹后遗症。
针刀疗法是通过针刀刺入调节局部电流量的原理消除小区域的阻滞障碍、松解挛缩,通过剥离软组织的粘连,疏通阻滞,松解挤压的神经末梢,恢复有效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区域的神经、血管、组织的供养通畅,恢复正常的动态平衡,起到止痛和恢复功能的作用。根据针刀医学关节经络实质的理论,人体是一个庞大的电生理线路系统,人体的电生理线路系统既对人体生命活动发挥巨大的生理功能,也会由于电生理线路出问题产生病理变化[1]。当电生理线路发生短路时,一般用一支针刀在病变反应部位刺入,使刀刃和电生理线路平行,纵行疏通数次即可,在针刀有滞动感时拔出针刀,此时电生理线路即被接通,相应的疾病也就会得到根本的治疗。当电生理线路电流量减弱时,针刀刺入电生线路上一点或数点(此时最好是在针灸穴位上),使刀刃和电生理线路平行,轻轻慢慢地摆动刀刃,数次和数十次即可拔针,电生理线路上的电流量就会增强而恢复到正常状态,疾病也就会被治愈[2]。笔者认为,当电生理线路的电流量过强时,针刀刺入电生理线路上的一点或数点,使刀刃和电生理线路垂直,快速地、有力地摆动刀刃,数次和数十次即可出针,电生理线路上的电流量就会减弱,而使患部改善或恢复到正常状态而获痊愈。
[1]庞继光.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M].深圳: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367-371.
[2]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6-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