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的护理
2013-01-24卓秋玉韦秀珍朱迎春张海秋
卓秋玉 韦秀珍 朱迎春 张海秋
(广西壮医医院,南宁530001)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是我国壮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即是用壮药煎水后加入特制的竹罐,趁热将竹罐吸拔于治疗部位上以达到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散寒止痛、拔毒消肿、通龙路火路、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该疗法疗效好、操作简便,易被患者接受,但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往往会有患者出现晕针、晕罐、烫伤、感染等现象,给患者增加痛苦,拖延治疗时间,使患者失去了用该技法治疗疾病的信心。我们通过细心观察、精心护理,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从而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患者尽快康复。我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1000多例患者中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
采用壮药:杜仲藤30g,三钱三30g,五爪风30g,三角枫50g,八角枫50g,伸筋草20g,臭牡丹30g,五加皮40g,鸡矢藤30g,石菖蒲20g等。加水5 000ml煎成药液,然后投入金竹罐和消毒药巾,同煮20min后用长镊子取出竹罐,甩尽水珠,趁热迅速扣在选定的治疗部位上,每次拔5~10min,第一次拔出竹罐后即用三棱针在罐印上迅速浅刺3~4针(常规消毒皮肤后再刺),再次取出热药罐在原罐印上拔罐,拔罐完毕,用消毒棉球擦净针刺部位的渗出液或血液,然后再取药巾拧成半干趁热敷于拔罐部位上,换2~3次药巾即可。
护理
拔罐前的护理:在拔罐前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拔罐治疗,并把整个治疗过程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以解除患者的疑虑,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取得患者更好的配合。在治疗时间上,我们一般选择在患者饭后1h左右进行,避免过饥过劳时拔罐,以免受到刺激而引起晕罐的发生。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拔罐部位及不同规格的毛竹竹罐,尽量取舒适的体位,使患者全身放松,降低紧张情绪。
拔罐时的护理:在治疗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经常询问患者的感觉和耐受程度,特别是首次拔罐的患者,要多沟通,且耐心解释,并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如遇到患者出现昏针、昏罐或其他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止拔罐,并安慰患者或家属,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平卧,下肢抬高20°~30°,按压人中、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抢救措施。为了避免烫伤,拔罐时应尽量甩净罐上的水珠,并用消毒毛巾捂一捂罐子口,以吸净罐口的水珠和降低罐口的温度,并保持罐内的热气。热敷时,敷巾拧至不滴水,然后敷于患处,温度以50℃~60℃为宜,如患者感觉过热时,可提起敷巾稍等片刻再敷上。根据患者的病情、拔罐的部位以及患者的耐受程度,可适当增减拔罐的时间。起罐时一手拇指按压罐缘皮肤,另一手抓紧竹罐轻轻提起,手法要轻柔且缓慢,尽量避免或减少患者的疼痛,避免拉扯皮肤,以免损伤皮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要遮挡病人,保护患者隐私;冬天要注意保暖,夏天要避免直接吹风,以免受凉。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
起罐后的护理:起罐后先用消毒毛巾将拔罐部位皮肤上的水渍擦干净,然后协助患者穿好衣服;如患者感到拔罐处局部绷紧或不适,可适当揉按拔罐部位。三棱针刺伤的部位,用2%的碘酊消毒(碘过敏者用75%酒精),每天消毒2~3次,当天不能沾水,以防感染。如拔罐后皮肤起水疱,可用烫伤膏涂擦;水疱较大者,按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注射器在水疱的下方抽吸液体,并用0.2%雷夫奴尔湿敷,每天2次,3~5d即可愈合。给予患者一杯温开水饮用(最好为淡糖盐水),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津液,促进新陈代谢。留观5~10min,无不适症状后方可护送患者离开治疗室。
小结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集药液、拔罐、针刺、药液热熨等多种技法于一体;可通过局部吸压刺激,配合药力、热力作用,达到疏通三道两路、温通血脉、行气止痛的目的。壮族民间素有“百病皆可罐之”的说法[2]。该疗法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如果操作不当,往往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或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我们通过做好治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治疗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多与患者交流,分散注意力,并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后及时采取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避免了不良后果的产生,患者乐于接受该疗法,积极配合治疗,让身体尽快康复。希望这种民族医疗技法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
[1]庞声航,王柏灿,莫滚.中国壮医内科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1.
[2]曾振东,吕琳,韦金育,等 .壮医药物竹筒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范与应用研究[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