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骨缺损的患者的护理
2013-01-23孔凡梅
孔凡梅
(山东省滕州市工人医院,山东 滕州 277500)
感染性骨缺损的患者的护理
孔凡梅
(山东省滕州市工人医院,山东 滕州 277500)
目的 探讨对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护理,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整理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感染性骨缺损治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及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通过对该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患者预后情况均达到良好状态。结论 通过有效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值得临床的广泛关注。
骨缺损;感染;护理;预后
骨缺损指骨的结构完整性被破坏,是临床常见病。典型的缺损局部临床表现,结合X线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创伤、感染、肿瘤、骨髓炎手术清创、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是导致骨缺损的主要原因。后天因素外伤,骨缺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也是骨科治疗的难题之一。目前,治疗骨缺损的方法有自体骨和异体骨移植、组织工程技术和基因治疗法及生长因子、物理治疗法的辅助治疗等。但是感染性骨折不愈合及骨缺损是临床较常见且比较难处理的病例。传统方法采用分期手术,先清创、固定骨折、皮瓣覆盖消灭创面,待感染控制再行植骨治疗骨缺损。它具有疗程长,创伤大,手术次数多,骨折愈合时间长,患者痛苦大、经济负担重等缺点,往往造成畸形愈合、关节僵直等不足。我院自2008年1月接收并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患者30例,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有针对性地护理措施,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观察的25例患者均为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因感染性骨缺损进行就诊的患者,患者的年龄在15~52岁,平均年龄在34岁,其中男性患者为22例,女性患者为8例。其中28例患者是由于外伤导致的感染性骨缺损;有2例患者是疾病导致。
1.2 方法
1.2.1 骨缺损部位创口感染的护理处理
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骨缺损感染的发生[1],在术后进行常规止血抗炎治疗,定期更换伤口敷料的同时,密切观察伤口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等炎性反映的发生,同时及时做出护理处理措施,在术后48h内拔除引流条防治因切口引流条的逆行感染的发生。当拔除引流条后患者的切口部位仍然有大量的渗出液,说明切口需及时处理创口内的血肿,预防感染的发生。对感染部位严重的患者,可采用拆除创口部位的缝线,使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彻底冲洗切口。当发现患者的体温严重升高,采用酒精擦浴、冷水灌肠等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2]。
1.2.2 患者创伤部位的局部护理
对该病患者的应卧床休息,同时将患侧的肢体抬高,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患侧肢体肿胀程度。由于患者的骨组织感染后可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因此在搬动患肢时避免患处产生应力,应给予协助,动作要轻,注意保护好患肢。根据切口感染情况给予适当的康复治疗和护理[3],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原因及作用,使其愿意配合。局部进行紫外线照射早期可消炎、消肿、镇痛,使炎症局限,后期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肉芽生长,促进创面愈合。感染初期紫外线局部照射,治疗剂量为红斑量,每日1次。感染后期紫外线治疗剂量为亚红斑量,每日一次。疗效评估,红肿、疼痛消失、创面愈合为痊愈;红肿、疼痛明显减轻、创面缩小为显效;症状、体征无改变为无效。经过4~12d治疗后,感染可得到明显控制。
1.2.3 营养及心理护理
通过正确评估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当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及机体消耗时,应鼓励患者多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补充患者的能量。切口感染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患者对患肢是否能够恢复正常功能存在疑虑,护士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要加强对患者的关心、交流、理解,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行精神支持疗法,消除患者的担忧,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增强患者对该病的治愈信心。同时在进行日常治疗的过程中进行有关的骨缺损感染的治疗以及预防保健措施,防止感染继续向慢性化发展[4]。
2 结 果
此30例骨缺损感染患者,经过感染部位的切开引流,对与体内异物造成的感染,进行内固定取出术,然后采用抗炎、消肿、促进骨质愈合等药物治疗,对局部皮肤愈合欠佳的患者,在及时换药的同时,加用超短波电疗、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治疗,促进感染创口的治愈。
3 结 论
通过对大量的骨缺损感染患者的观察可见,导致患者感染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①手术前受伤的软组织水肿未消退。受伤的软组织水肿未消退就进行手术,手术后软组织肿胀加重,切口渗出液增多,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导致感染。②手术创伤,增加感染机会。由于术中操作不当,动作过大或牵拉时间过长等造成皮肤挫伤,切口愈合困难,或切口缝合张力过大,造成切口皮缘坏死,从而发生感染。切口引流不畅,血肿形成。当切口引流不畅时,血液就会在切口内淤积形成血肿,淤血块液化后溢出,潮湿的切口易被细菌污染而发生感染。③内固定物的长期存在,降低机体局部免疫力,为细菌感染提供了机会。此外,患者的精神消沉、情绪低落,食欲差,营养缺乏,或本身体质就较虚弱等造成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功能降低[5]。
骨折治疗的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创伤骨科治疗工作最终目的是使受伤部位最大可能的,尽快的恢复正常功能。为此当外伤或疾病导致感染性骨缺损的发生后,在护理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如下的护理管理措施:①骨折后,骨折处的软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水肿,使得静脉和淋巴都回流受阻,因而会出现伤肢肿块,该肿块若不及时消除,可导致相应软组织粘连,甚至变硬。这种粘连可发生在肌肉与肌腱内,肌腱与滑膜间以及关节内,从而影响肌肉收缩的功能练习,可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促进血肿吸收,肿胀消退,减少关节液渗出。从而防止了因关节本身及软组织粘连所造成的关节僵硬。②促进骨折愈合:伤肢肌肉的反复舒缩活动,可使骨折纵向挤压力加强,骨折缝隙变小,骨折部更为稳定,可以改善骨折部的营养,骨折端骨能力的增强促进了骨折的愈合。功能练习还可以矫正微小的骨折错位,也有利于骨折的愈合。③促进血液循环: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长期卧床患者,肌肉由于没有舒缩运动,血循环会变慢,使组织的新陈代谢降低,伤病的愈合过程延长,由于创伤出血壁本身的损害,血液在受损的血管内缓慢流动时容易形成血凝块。小的血栓可自行溶解,如果血栓较大,从血管壁脱落下来,随血液进入全身循环,可引起心、脑、肺重要器官梗塞,严重的可能造成患者猝死。④减少并发症:经常活动锻炼,可以预防骨、关节、肌肉等并发症,如骨质疏松,骨折迟缓愈合,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等多种并发症。
[1] 陈海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复杂性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9(18):112.
[2] 吴彩燕,叶静,魏永敏,等.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2,16(32):174.
[3] 吴刚.普外科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情况调查[J].求医问药,2012,12(6):37.
[4] 芮炎.胫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行重建单边外固定架治疗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0,12(12):169.
[5] 钟梅艳,黄晖.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软组织缺损的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12(3):153.
Infective Bone Defect Patients Nursing
KONG Fan-mei
(Tengzhou Workers' Hospital, Tengzhou 2775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of infective bone defect patients, improve clinical efficacy. Methods The statistics collected in 2008 January -2012 year in January 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ve bone defect in our hospital clinical nursing and patients with fracture healing. Results The effectiv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this disease,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ere achieved in good condition.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 nursing car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improve the lives of patients, is worthy of clinical widespread attention.
Bone defect; Infection; Nursing; Pprognosis
R473.6
B
1671-8194(2013)22-03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