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2013-01-23刘晓红孙惠杰
刘晓红 孙惠杰*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吉林 长春 130012)
老年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刘晓红 孙惠杰*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吉林 长春 130012)
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选取临床抑郁症患者71人,随即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两组于入组时和干预1月后进行评价。结果 心理干预1月后干预组HAMD分和SDS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抑郁症患者常规护理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生活质量。
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
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由于社会、家庭、生理及心理等各方面的因素,老年人常出现精神障碍。老年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有数据显示:我国老年抑郁症患者占人口的0.3%,占老年人的3.4%[1]。老年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思维内容障碍及意志活动减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且容易复发,主要是患者缺乏及时、长期、规律的心理疏导及护理干预,同时患者家属的依从性较差,不能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适当的心理安慰。本文给予患者身体健康护理的同时对其心理进行护理干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主要来自我科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71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7人,平均年龄(69.2± 2.1)岁,心理干预护理1个月;对照组34人,平均年龄(68.8±3.4)岁,常规护理1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2],同时排除认知障碍、严重躯体疾病或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抑郁状态及因药物滥用导致的继发性抑郁症。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干预
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治疗和精神疾病常规护理(请精神病科给予指导),干预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下列心理护理对策。具体内容[3-4]如下:①安全护理:将患者安排在易观察的大房间,以防自杀行为的发生,并嘱家属警惕患者自杀。护理人员及其家属都要严加防范,防止发生意外。②有效的沟通:护士应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对患者充满同情和耐心。当患者向护士倾诉自己的疾病情况、家庭的烦恼时,我们应对患者表示充分理解和同情。③做好心理疏导:对个别有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并做好保密工作。促进其与社会、外界的接触及互动。④培养兴趣:诱导患者培养一些兴趣,转移患者注意力。⑤对患者家属、护理人员提供支持和相关健康教育:医护人员护理患者同时,不能忽视对家属、照顾者的健康宣教,指导家属、护理人员学习老年抑郁症知识及预防复发的常识。⑥预防护理:老年抑郁症极易复发,预防其复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减少那些对老年人不利的心理社会因素。一方面,老年人应该认识对待老年期,保持心理平衡,降低期望值。另一方面,要保障家庭温暖,关注老年人身体同时重视其心理需求。
1.2.2 评估工具
①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由Hamilton于1960年编制,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应用得最为普遍的量表,能较好的反映疾病严重程度,本文采用24项版本。由经过培训的两名平定者对患者进行HAMD联合检查,一般采取交谈与观察的方式,检查结束后,两名平定者分别独立评分。②抑郁自评量表(SDS):是分为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主要适用于具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能相当直观地反映抑郁患者的主观感受。时间范围为过去1周。其中20个项目反映抑郁的4组特异性症状: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和抑郁的心理障碍。我国以SDS标准分≥50为有抑郁症状。
1.2.3 调查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进行第一次评估,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1个月后对两组进行第2次评估。请精神科指导或协助被调查者逐项填写,然后回收问卷进行分析。
1.2.4 统计学方法
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数据以()表示,组间评分差异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心理干预前后HAMD评分比较
心理干预组入组时HAMD评分为30.06±2.94,1月后为10.24± 4.62,对照组入组时HAMD评分为29.98±3.01,1月后为27.65±5.76。两组在入组是HAMD评分统计学无差异,在心理干预1月后,干预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心理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
心理干预组入组时SDS评分为63.12±8.07,1月后为36.28±6.54,对照组入组时SDS评分为62.08±7.92,1月后为55.41±6.48。两组在入组是SDS评分统计学无差异,在心理干预1月后,干预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目前,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明显,而老年人中抑郁症患病率[5]居高不下,给社会、家庭及医疗服务体系造成沉重负担的同时影响患者的疾病恢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在我国逐步迈向和谐社会的今天,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同时老年人心理健康疾病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结果显示,老年抑郁症患者在心理护理干预1月后,干预组患者的抑郁状态明显减轻,两组HAMD和SDS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说明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老年抑郁患者的心理抑郁状态,帮助老年人重建健康心理,提升生活质量。
我国的老年抑郁症医学在发展规模及研究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有关老年抑郁症许多问题还需做深入探讨。老年人对抑郁症诱因、发病基础及复发原因认识不清,医护人员对老年抑郁症采取的措施不当,都可能导致老年抑郁症病情加重或复发。因此,如何在老年人群中普及抑郁症相关知识同时对医护人员加强老年抑郁症方面的教育、培训是现代一项新的课题。
[1] 辜胜阻,郭晋武,李琼,等.老年人抑郁状况调查及比较研究[J].老年学杂志.2003,14(6):392-394.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3-90.
[3] 邵锦玲,唐玉琴,韩英玉.老年抑郁症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5):229.
[4] 林海萍,高亚菊.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特点及心理护理[J].现代护理,2005,11(11):871-872.
[5] 闫芳,李淑然.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及其研究随访[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6):392-394.
R473.74
B
1671-8194(2013)22-0331-02
*通讯作者:E-mail: 7867562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