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3-01-23李晶
李晶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数量减少,低于正常标准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贫血是指对人外周血红细胞数量减少,低于下限标准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1]。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00例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的贫血患者100例,其中男42例,女58例。年龄16~76岁,平均58岁。缺铁性贫血51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2例,双相性贫血14例,环形铁粒幼细胞性贫血5例,其他贫血19例。
2 护理
2.1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2.1.1 一般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贫血的症状、体征,评估其活动的耐受能力。根据患者贫血的程度及发生速度,制订活动计划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受水平。轻、中度贫血患者或缓慢发生贫血的患者,活动感到疲倦,不加重症状为度,逐渐增加活动量。恰当安排各项护理和治疗时间,使患者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严重贫血有显着缺氧症状应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负荷,并抬高床头,有利于肺扩张,以及肺泡气体交换;保持房间温暖,需要增加的盖被,防止寒冷引起血管收缩,阻碍血红蛋白氧释放到组织和加重缺氧。遵医嘱输血或浓缩红细胞减轻贫血,减轻缺氧[2]。要重视控制输液速度缓慢,严重贫血患者输注速度要慢,输入量应<1 ml/(kg·h),防止心脏超负荷引起的心脏衰竭。
2.1.2 用药护理 口服铁容易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胃部不适,饭后或餐中可降低反应,如不能耐受可从小剂量开始。避免喝咖啡,茶,和牛奶同时服用,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和铁结合成不容易吸收材料,牛奶含磷较高可影响铁的吸收。此外,应该避免服用抗酸剂以及H2受体拮抗剂等,这些药物均能抑制铁的吸收。
2.2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2.2.1 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有关药物知识,雄性激素药物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药物,但需要2~3个月生效;介绍了相关的不良反应,如面部痤疮,毛发增多,声音变粗,女性闭经,乳房缩小,性欲望增加等,说明病情缓解后逐渐减药,不良反应会消失。帮助患者了解不良心理状态对身体康复不利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学习自我照顾,适当的户外活动,提高适应能力。
2.2.2 用药护理 丙酸睾酮为油剂,不易吸收,往往会形成硬块,或无菌性坏死。它需要深部缓慢分层肌内注射,并注意轮换注射部位,经常检查是否有局部硬结,同时发现硬结及时理疗,并防止感染。嘱患者经常用温水洗脸,不要用手抓痤疮,防止感染[2]。司坦唑醇,达那唑对肝脏的损害,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ATG和 ALG治疗可以出现过敏,出血加重和血清病(如猩红热样皮疹,发烧,关节痛)等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保护隔离,预防出血和感染,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2.3 溶血性贫血
2.3.1 一般护理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神志的变化,注意贫血、黄疸有无加重,尿量、尿色有无改变,记录24 h出入量。及时了解化验结果,如血红蛋白浓度、网织红细胞计数、血胆红素浓度等。对缺氧症状重者给予吸氧,以缓解组织缺氧症状。
2.3.2 用药护理 用糖皮质激素期间应注意避免感染;用环磷酰胺应指导患者多饮水,饮水量3000 ml/d以上,防止出血性膀胱炎;用环孢素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2.3.3 输液和输血的护理 遵医嘱静脉输液,以稀释血液,使破坏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碎片迅速排出体外,避免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组织坏死以及肾衰竭。贫血严重时,输血是起效最快的治疗方法。输血时,护士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血液取回后最好立即输入,不要放置过久或加温输入,血液温度超过37℃会造成红细胞变形、破坏而致溶血。输血前认真核对配血单床号、姓名、血型、Rh因子、血量及血液成分,输血后严密观察患者反应。对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护士应能及时辨认。常见症状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腰背四肢酸痛,严重者出现酱油色尿、血压降低、休克,甚至急性肾衰竭。其表现轻重常取决于输入血液量的多少。怀疑有血型不符可能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同时报告医生,并迅速作好抢救准备。对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患者,即使血型相符,输入补体或红细胞等也可能使溶血加重,因此更需要严密观察,同时还要注意患者全身不良反应、黄疸、贫血有无加重,生命体征有无变化等。
[1] 王凤计.现代血液细胞诊断学.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2,7:173.
[2] 王金萍,董宪杰,马丽华,等.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护理体会.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