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多维药学信息服务平台设计策略研究
2013-01-23古锐
古 锐
(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全方位多维药学信息服务平台设计策略研究
古 锐
(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目的 构建全方位多维药学信息服务平台。方法 通过对国内药学信息服务平台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当前药学信息服务平台的类型及存在的问题,并得出其未来发展的新趋势。结果 探讨了全方位多维药学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策略,以期为完善药学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结论 构建全方位多维药学信息服务平台是,旨在为中国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推动医药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全方位;多维;药学信息服务;设计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量药学信息资源汇聚到网络之中,网络也随之成为其传递的重要载体。药学信息包含了药学领域所有的知识和数据,包括与药物直接相关的药物信息,如药物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妊娠用药危险度、药物经济学等,也包括与药物间接相关的信息如疾病变化、耐药性、生理病理状态、健康保健等信息,还包括药品市场流通信息、药品价格、药事药政信息和药品专利等[1]。药学信息不仅涉及到药学的各个学科,而且涉及到医药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甚至还涉及大量的医学学科信息。
随着知识更新频率和传递速率的提高,加之当今社会对公共用药安全的高度重视,使得医师、护士、药师、患者以及普通民众在内的广大公众对药学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和变化,他们需要获得更多的关于所用药物的信息,加之市场监管措施的完善,药物提供者逐渐增加了适应证、不良反应、禁忌证、配药禁忌、用药剂量及方法、药物过敏表现及过敏记录、饮食等日常活动与用药的相互作等方面的信息[2]。面对药学信息的知识海洋,如何提供更为全面、系统、便捷、快速、准确的药学信息服务以及最大程度地实现信息共享,是构建药学信息服务平台的关键。
1 国内药学信息服务平台的现状
1.1 信息服务平台的类型
1.1.1 健康类:这类信息服务平台主要针对老百姓健康资讯和查询,主要提供寻医问药的引导,广告频道的出租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的39健康网[3]。
1.1.2 药店类:非处方药销售量占国内整个药品销售量的30%左右,网上药店类的信息服务平台需要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如药房网等,都可以在国家药监局的网站上查到相关信息[4]。消费者可以在合法的网上药店买药,十分便捷,但是,目前消费者还没有形成网上购药的习惯。
1.1.3 医院类:这类信息服务平台是指药品在进医院前需要进行招标类的网站,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网基本垄断了国内60%以上的医院招标市场[5]。医院进药必须通过招标,由政府搭建或找第三方招标机构,操作公开透明。
1.1.4 营销类:这类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是指药厂到个人中间的各个营销环节的平台。像中国医药网这种综合类医药门户网站,主要是各种涉及医药营销的企业在线广告,覆盖整个医药营销行业,在医药营销领域具备较强的影响力[6]。
1.1.5 技术类:对于医药行业来说,专业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这类信息服务平台中的佼佼者非丁香园莫属,该平台的内容非常专业,非常适合临床医师或生物研发人员。或许是因为过于专业和精准,对于普通用户反而有时候显得比较难以操作[7]。
1.2 存在的问题
1.2.1 药学信息的数量明显不足:随着国内自然生存环境的恶化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比以往更加重视自身健康、用药安全和疾病预防,对药学信息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大众获取药学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但目前互联网上权威的、科学的药学信息数量明显不足,远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
1.2.2 药学信息共享不充分:目前很多网站都提供药学及其相关信息,包括政府卫生部门信息平台、国家权威医药信息网站、医药研究机构网站、公立医院网站、医药类院校网站、大众医药网站等,基本都不能相互进行数据共享。大家各自为阵,造成了很多的信息孤岛,信息共享不充分。
1.2.3 药学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不高:高质量的药学信息能够对社会大众的健康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反之就会造成消极的负面影响,而信息的质量则取决于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目前国内药学信息服务缺乏业内通行的行业规范和权威、统一的信息服务标准,网络药学信息质量普遍较低。信息内容缺乏相应的权威性审核机制,无法保证所发布的药学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可能出现信息服务商为了商业利益,误导用户,威胁用户的人身健康。
1.2.4 药学信息服务的普适性不高:药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国内民众的药学知识和信息素养普遍较低,缺乏有效获取和利用药学信息的能力。较低的检索技能使一般民众难以准确获得相关的药学信息,部分医药信息服务网站的信息专业性太强,非药学专业人员很难准确获取相关信息,造成药学信息服务的普适性不高。
2 药学信息服务的发展新趋势
2.1 全方位的药学信息服务
医药产业是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技术产业,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国务院在2012年10月印发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信息互联互通。”[8]在国家政策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新形势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意识到,一个全方位医药信息服务平台亟待建立和应用,这其中就包括了全方位的药学信息服务。
2.2 多维化的药学信息服务
所谓药学信息服务多维化,就是信息服务广泛面向社会用户的过程中,对其深度、广度、速度、准确度、收益程度的综合性优化[9]。首先要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从面向高层次的专业用户到面向一般层级的普通用户;从单纯地为医药科研服务到为生产和管理的决策服务;从封闭性服务到技术市场信息开放服务等。其次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逐渐提高药学信息服务的更新速度和准确度。
3 药学信息服务平台设计策略
3.1 细分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在信息服务内容方面,通过细分用户类型,旨在为医药科研人员、临床医师、医药企业、大众患者提供科研、临床、学术推广、健康教育等方面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在信息服务方式方面,通过细分用户类型,可以跨越地域、时空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咨询服务方式,比如电子邮件咨询、网上实时咨询、学习中心等。在信息服务技术方面,通过细分用户类型,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对动态信息进行信息过滤,把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经过过滤后存储起来,然后自动地按照相关程度把存储结果传送给用户,并允许用户对其结构进行评价和反馈,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
3.2 建立完善的信息审核机制
确定信息规范和标准,建立发布信息审核机制。建立由医学、药学、疾病预防、社区慢性病管理等学科专业人员,以及医药相关政策制定者、管理者及社会团体等组成的信息评审团队。严格审核要发布的药学信息,确保其权威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3.3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将医药科研机构、医院、医药院校图书馆、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网站、社会医药信息网站等信息资源与药学信息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协同业务,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收集整理国外优质药学信息资源,从而保证药学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满足医药科研人员、临床医师、医药企业、大众患者的药学信息需求。
3.4 兼顾信息的知识性和实用性
针对医药科研人员、临床医师、医药企业、大众患者等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服务对象,药学信息服务平台所发布的药学信息要兼具知识性和实用性,应该涵盖医学知识、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康复保健、慢性病管理、疾病预防、健康教育以及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政策解读等内容。
3.5 突出药学信息的易用性
由于药学学科的专业性,即使很普通的药物,其中的药学信息都会让普通用户十分困惑。提供的药学信息应在保证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前提下进行简单化处理,尽量使药学信息易被公众所接受和理解。
3.6 专人专职,系统维护常态化
配备专职的技术人员,负责药学信息服务平台的日常维护和运行,及时更新所发布的药学信息,保障药学信息符合医药科研人员、临床医师、医药企业、大众患者等服务对象的药学信息需求。
综上所述,全方位多维药学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需要做好个性化信息服务、信息共享、信息审核、信息易用、信息科学实用、系统常态维护等几个方面的工作。通过全方位多维药学信息服务平台,集结国内外优质的药学信息资源,旨在为中国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平台,合力消除信息烟囱和信息孤岛,实现药学信息的实时共享,推动医药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1] 高晓.网络药学信息资源的利用[J].情报探索,2007,7(1):58-59.
[2] 唐镜波.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及药学信息[J].中国药学杂志, 2008,33(10):624.
[3] 39健康网_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EB/OL].http://www.39.net. 2012-07-16.
[4] 药房网商城_专业第三方药品交易平台[EB/OL].http://www. yaofangwang.com.2012-07-22.
[5] 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网[EB/OL].http://www.emedchina.cn.2012-08-01.
[6] 中国医药网_医药信息服务商[EB/OL].http://www.pharmnet. com.cn.2012-08-03.
[7] 丁香园_医学药学生命科学专业网站[EB/OL].http://www.dxy.cn. 2012-09-12.
[8] 国务院关于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EB/OL]. http://www.gov.cn/zwgk/2012-10/19/content_2246908.htm. 2012-11-21.
[9] 王庆芳,马全华.医学信息利用与服务多维化[J].情报资料工作, 2001,22(S1):273-274.
R9
A
1671-8194(2013)31-02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