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2013-01-23曹龙翊陈小森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9期
关键词:头孢类利巴韦使用率

曹龙翊 陈 廉 陈小森

(广东省雷州市附城卫生院,广东 雷州 524200)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曹龙翊 陈 廉 陈小森

(广东省雷州市附城卫生院,广东 雷州 524200)

目的 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儿科 2012 年 5 月至 8 月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 108 份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 108 份处方中,抗病毒药联合抗菌素类药物的处方有 92 份,使用率为 85%;利巴韦林和炎琥宁联用的处方有 65 份,使用率为 60%;头孢类和青霉素类联用的处方有 36 份,使用率为 34%;静脉滴注的处方有 70 份,使用率为65%。抗病毒药以利巴韦林为首,其次是炎琥宁;抗菌素类药物以头孢类居首位,其次为青霉素类。结论 当前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临床儿科医师必须严格执行各种药物的应用范围及使用方法,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应用水平。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合理用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70%~80%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居小儿常见多发病第一位,若未能及时治愈可发展为支气管炎或肺炎。临床常以抗病毒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进行治疗,其中抗菌药物应用最广泛。为推动医院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通过对我院儿科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108份处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儿科2012年5月至8月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108份处方作为调研对象。其中男64例,女44例,最小的是45d,平均年龄3岁,平均用药天数为5d。

1.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70%~80%是由病毒引起。诊断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①症状:发热、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及咽喉痛等。②体征:咽喉部充血、鼻腔有分泌物等。③辅助检查:a.血常规检查,如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偏高、中性粒细胞偏低均可考虑为病毒感染。但是病毒感染急性期有的病例表现中性粒细胞增高。有些病例白细胞总数不高,但分类可表现中性粒细胞增高,容易误诊为细菌感染;b.C反应蛋白,病毒感染患儿C反应蛋白低于正常值(<8mg/L)。如为细菌感染的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可表现中性粒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10mg/L);如果是支原体感染,白细胞总数偏低,此时必须参考临床症状及其它检查。

2 结 果

本组通过10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处方分析:①抗病毒药联合抗菌素类药物的处方有92份,使用率为85%。②利巴韦林和炎琥宁联用的处方有65份,使用率为60%。③头孢类和青霉素类联用的处方有36份,使用率为34%。④静脉滴注的处方有70份,使用率为65%。抗病毒药以利巴韦林为首,其次是炎琥宁;抗菌素类药物以头孢类居首位,其次为青霉素类。

3 讨 论

3.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因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类临床常见的获得性感染[2],主要是由病毒引起(如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少数患者是细菌感染(如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支原体及衣原体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流涕、发热、声音嘶哑、咽喉肿痛等。儿童感染多与密切接触有关,一般在家庭或公共场所近距离接触、不注意开窗通风、不良卫生习惯均可相互传染。

3.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

从本组10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处方中:①抗病毒药联合抗菌素类药物的处方有92份,使用率为8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0%~80%是由病毒引起,目前呼吸道病毒感染尚缺乏特效治疗抗病毒药物,临床一般采取一些对症处理措施,由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自限性感染,周期约一周,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和吗啉胍[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上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药物,但值得注意的是少数患者若是细菌性感染或出现继发性细菌性感染,则需要应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用药前先行病原体检查,以确定是细菌感染或是病毒感染。②常用的抗病毒药有利巴韦林、炎琥宁,有65份处方是利巴韦林和炎琥宁联用,使用率为60%。一般单纯使用一类抗病毒药物即可治愈。临床用药处方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减少联合用药情况,同时,建议临床医师不采用无循证医学证据的联合用药。到目前为止,炎琥宁的抗病毒机制尚未明确,其与利巴韦林的合用是否会对疗效和毒副反应发生率产生影响,尚需临床论证。对于一般情况下,联合用药是不必要的。③常用的抗菌药有头孢类和青霉素类,有36份处方是头孢类和青霉素类联用,使用率为34%。根据抗菌药物临床用药指导原则的规定,抗生素联用需要以下指征:严重感染、混合感染、感染部位一般抗生素难以控制、感染菌种抑制水解酶、长期使用抗生素类预防耐药菌株。临床上,对上呼吸道单纯性细菌感染的一般只用单一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联合用药必须符合适应证原则,以避免因抗菌药物的滥用而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④用药途经:静脉滴注的处方有70份,使用率为6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轻症的一般不主张用静脉给药,应用口服药物可以收到疗效的应避免使用注射剂。因为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往往较口服药严重,发生频率也更高一些[4]。注射剂的过度使用会对医疗资源产生不必要的浪费,从而增加患者负担。另一方面,注射剂的大量使用也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造成不可预测的风险,如过敏、静脉炎等。

通过本组10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处方可以知道,目前临床儿科医师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药上尚存着较多问题,未能严格掌握临床用药处方管理办法及抗菌药物临床用药指导原则,然而在临床治疗中仍存在用药过多、过滥及小病大治等现象,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患者负担加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及增加细菌耐药性等。为此,临床医师要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临床诊断及病原学诊断认识,严格掌握临床用药处方管理办法及抗菌药物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发挥医师应有的责任及义务,共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1]闫凤云,庞 凤 英.注 射用炎琥 宁联 合 病 毒 唑 治 疗儿 童 急性 上呼 吸道感染伴发热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07,29(8):843.

[2]邵先玉.内科分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78.

[3]陈 新 谦,金有豫,汤 光.新 编 药 物学[M].16版.北 京:人民 卫 生出版社,2006:134-139.

[4]任芳,李丽明.芪众颗粒预防流行性感冒的实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2(7):33.

R725.6

:B

:1671-8194(2013)09-0261-02

猜你喜欢

头孢类利巴韦使用率
联用头孢类抗生素与利尿药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的研究(1)
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白血病感染患者的疗效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对20例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后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病情的分析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探讨
吓死我了
吓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