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肌障碍的临床筛查
2013-01-23孟繁印
王 艳 孟繁印
(吉林市船营青岛妇幼保健院,吉林 吉林 132011)
女性盆底肌障碍的临床筛查
王 艳 孟繁印
(吉林市船营青岛妇幼保健院,吉林 吉林 132011)
目的 通过 200 例盆底肌筛查了解孕产妇盆底肌障碍状况。方法 选择妇科门诊、计划生育门诊和产科门诊患者 200 例,年龄从22 ~ 55 周岁范围内的女性用以观察由于年龄增加盆底肌的变化。结果 在妇科常规检查辅以盆底肌筛查 200 例患者中,盆底肌力手法测定接近 3 级的有 70 例,未达到 3 级的 130 例,其中有泌尿症状的 39 例;便秘 12 例;子宫脱垂 11 例;阴道壁膨出 20 例;阴道松弛 48 例,患者盆底肌力< 3 级的检出率为 65 %。这些患者均有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各种临床症状。结论 女性盆底肌障碍业已成为严重影响妇女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医疗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研究建立一套经济、实用、有效、合理的盆底康复机制,对于预防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非常重要的,是摆在广大妇产科临床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盆底肌;盆底功能障碍;肌力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是严重影响女性日常生活的常见病,盆底功能障碍的病因:①怀孕和分娩,是造成盆底肌薄弱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妊娠随着胎儿逐渐长大,作用在盆底肌肉上的力量也随之增大,盆底肌的弹性极限受到挑战。分娩时,肌纤维被拉长,甚至断裂受损。产后未得到及时修复,就会为日后的盆底功能障碍埋下隐患。阴道分娩后会引起盆底肌损伤,收缩力量减弱,若盆底韧带裂伤,导致不能支持盆底器官而使解剖变位。②绝经后雌激素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渐减退,雌激素水平也随之下降或缺乏,导致盆底解剖结构的改变,出现盆底肌肉组织松弛、萎缩,再加上年龄增大引起的肌张力下降,使盆底组织变为薄弱,容易出现子宫脱垂和尿失禁等临床症状的发生。③腹压增加:如大笑、咳嗽、运动、跑跳、紧张等情况下出现尿失禁现象,腹压可增高。以及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有慢性咳嗽或习惯性便秘的人,他们的腹压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容易出现盆底功能障碍。④营养缺乏。由于体力衰弱、肌肉松弛和萎缩,就容易出现盆底功能障碍。⑤盆底神经的损伤、盆底结构先天发育不良、神经支配能力不足使盆底肌肉张力降低,引发盆底功能障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5月份至今在我院妇科门诊、计划生育门诊和产科门诊常规妇科检查患者200例,年龄为22~55岁,产后42d~一年的患者为重点筛查对象,余为常规妇检时一并筛查,去除肥胖、体力虚弱及先天发育因素,用以观察由于年龄逐年增加盆底肌的变化。
1.2 方法
询问患者病史,发病症状、时间,生活方式和卫生方式。并和患者进行良好沟通,讲明在常规妇科检查基础上再行盆底肌检查。先行常规妇科检查,观察腹部有无妊娠纹,瘢痕,再观察外阴,有无红肿、硬结、触痛、压痛、会阴体弹性是否良好,阴道口是否闭合,除宫颈,子宫和附件情况外还要注意盆腔脏器有无脱垂和漏尿,观察分泌物是否异常,检查后进行盆底肌肉肌力评估,在医师口令下,首先观察肛门括约肌,会阴浅层肌收缩,会阴中心键向耻骨联合方向移动幅度,然后在妇科内诊基础上采用中、食指钩挂在阴道后壁与上提肌接触,嘱患者进行阴道收缩3s,停顿3s,重复3次,表示肌力达到3级,符合盆底肌力正常条件。最理想是收缩5s,休息5s,重复5次即为肌力5级。或者让患者尽最大力量收缩,看能否达到10s,中途不要停顿,否则重新测定。上述检查均在腹肌和臀肌不参与的情况下进行。
1.3 FPFD诊断依据
①会阴中心腱<3cm,弹性下降,外阴口张开,压痛;②阴道前后壁膨出;③盆底肌力<3级。
1.4 处理
盆底功能障碍的手法初筛患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和检查,很容易诊断。其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轻度:包括盆底肌肉训练,盆底生物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等方法。对重度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情况建议手术治疗。
2 结 果
在常规妇科检查辅以盆底肌障碍筛查200例患者中,盆底肌力手法测定接近3级的有70例,未达到3级的130例,其中有各种泌尿症状的39例;肛门直肠功能障碍12例;盆腔脏器脱垂11例;阴道前后壁膨出20例;阴道松弛48例,患者盆底肌力<3级的检出率为65%。这些患者均有盆底肌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盆腔部位不适或疼痛;排尿刺激症状;性功能障碍及不孕;反复阴道炎、尿路感染者未列入统计。
3 讨 论
女性盆底肌障碍业已成为严重影响妇女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医疗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产后盆底肌肉损伤,是妇女在怀孕时,随着胎儿增大和子宫重量增加,长期压迫骨盆底部,造成肌纤维变形,肌张力减退[1]。在通过阴道分娩的过程中,胎头的压迫使盆底肌肉和筋膜扩张、伸展,产后如不及时恢复,就会造成盆底肌肉筋膜的弹性降低,造成产后各种盆腔问题。特别是生育后的妇女,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对盆底肌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肉功能的障碍。轻者表现为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小腹坠胀、尿频、便秘等轻度不适,重者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等疾病[2]。
目前我国已将“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临床诊治研究”纳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之一。采用先进治疗盆底肌康复理念,率先运用电刺激法、生物反馈法和盆底肌肉锻炼法综合康复治疗产后盆底肌肉损伤,可以改善盆底血液循环,增强盆底肌收缩力,获得良好临床效果[3]。按医师要求坚持经常锻炼盆底肌群。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做生物反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要清淡饮食,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防止因便秘而引起的腹压增高。如果发现阴道有堵塞感,大小便或用力时有块状物突出外阴,或尿频、尿失禁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研究建立一套经济、实用、有效、合理的盆底康复机制,对于预防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摆在广大妇产科临床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1]宋岩峰.女性尿失禁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381.
[2]王大鹏,王山米.产后早期尿失禁及盆底肌训练[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4,5(1):66-67.
[3]王晓光,裴兆辉.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7):575-576.
R71
:B
:1671-8194(2013)08-02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