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基础母牛难产综合防治技术
2013-01-23张学新张玉琴邢作志王彩霞
张学新,李 强,张玉琴,邢作志,王彩霞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张掖 734000)
母畜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这一过程能否顺利进行,主要取决于母畜的产力、产道和胎儿三个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在通常情况下,三者总是相互制约又相互适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分娩均能顺利进行;而三种因素之一发生异常时,胎儿娩出的过程延迟或受阻,这就造成了难产。难产可分为胎儿异常和母畜异常所引起的两种情况,一般以前者多见,但近年来,因饲养管理、疫病等因素,母牛异常引起的难产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由于母牛饲养占用资金量大、饲养周期长、见效慢,甚至可以说效益低,少有较大规模的投资涉足母牛的饲养和繁育,自繁自养的规模养牛场仍然还是较为少见。母牛的饲养和繁育依然主要靠农村散养户承担。农村养殖户的养殖规模、饲喂方式、习惯、环境等不尽相同,母牛繁殖率低,难产、胎衣不下发病率高,使育肥牛源更加难以满足养牛业持续发展之需,近年来,市、县(区)政府对能繁母牛给予一定资金补贴(100~300 元不等)、犊牛价格较大幅度提高和母牛养殖效益的提升,母牛的集约化和标准化的饲养管理模式是一个发展方向。为有效防治母牛难产的发生,提高母牛产犊率和产活率,张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母牛难产发病情况调查,根据发病原因进行了一系列防治技术科学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母牛难产实施有效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1 难产调查结果及发病原因分析
1.1 难产发病调查结果
2009年,在全市范围内共调查授配母牛13150头,其中顺产12012头,难产1138头,发病率8.65%;在发生难产的1 138头病例中,因母牛年龄或体格过小配种引起难产的814头,占71.5%;因母牛患病导致难产的108头,占9.5%;因养殖户饲养管理方式不当造成难产的102头,占9%;由于冻配人员人员技术失误导致母牛难产的51头,占4.5%;因胎儿过大导致难产的36头,占3.2%;因母牛年老而未及时淘汰导致难产的19头,占1.7%;因母牛怀双胎导致难产的4头,占0.3%;因其他原因导致死胎4头,占0.3%。其中一个乡兽医站通过对59头发生难产的母牛采取助产(手术)等方法,产活牛犊16头,难产牛犊产活率(16/59)27.12%;死亡牛犊43头,难产牛犊死亡率(43/59)72.88%;淘汰及死亡母牛31头,死亡淘汰率(31/59)52.54%,给农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1.2 难产发病原因分析
牛本身是子叶型胎盘,这一生理性结构就决定其难产的发病率高于其它动物;母牛运动不足,饲料单一,缺乏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过瘦或肥胖等原因,导致子宫迟缓、张力降低和阵缩微弱,不能及时排出胎儿;患有布鲁氏杆菌病、结核病、慢性子宫内膜炎、饲料中毒(长期饲喂霉变饲料等),造成子宫粘膜及绒毛膜的炎症,由于结缔组织增生,使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发生粘连,使胎儿娩出困难;母牛摔倒、打滚等发生子宫扭转;胎儿胎势、胎位、胎向异常;初产牛因体格小(或有的未达到体成熟就进行配种)、母牛因品种等原因体格较小而配大型肉牛品种导致难产;母牛运动和采光不足,不能促进钙的转化利用,牛舍湿度大、氨气重等因素,也是难产原因之一。
2 母牛难产综合防治措施
2.1 建立健全母牛电子档案
利用市、县(区)、乡镇、村(养殖场)畜牧兽医专业技术力量,建成了全市基础母牛电子化管理档案数据库。档案内容包括户主姓名、联系电话、地址、母牛耳标号、免疫情况、品种、年龄、授配时间、胎次、健康状况等信息。并每月对社、村(养殖场)、乡镇、县(区)、市五级基础母牛养殖情况进行数据及时更新、上报,准确掌握每个养殖户(场)的母牛动态情况。专业技术人员能及时掌握母牛繁育、健康状况并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为有计划开展母牛难产防治做好了基础性工作。
2.2 制定母牛饲养管理标准
为了提高母牛饲养繁育综合效益,以实现全市母牛饲养管理标准化为突破口,制定了“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基地母牛饲养管理规程”。“规程”结合张掖肉牛发展实际,对哺乳母犊、青年母牛、妊娠母牛、哺乳母牛等阶段的饲料配方、日常管理、疫病防控、圈舍环境、运动场等各项管理措施做了详细规定。利用多种形式的养殖科技培训、科技三下乡、科普之冬(春)等活动,大力宣传普及母牛标准化饲养技术,不用育肥牛饲料喂繁殖母牛等。随着“规程”的推广应用,显著减少了因母牛饲养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难产。
2.3 进一步规范母牛人工授精操作技术
针对黄牛改良市场混乱,有私自倒卖冻精等不良现象,全市每年经过招投标,引进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冻精,采取全市集中统一供应的方式,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制定了"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基地牛人工授精操作规程",该规程对母牛发情鉴定方法,冻精的保存、解冻,输精时间、次数、部位等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并作出专业技术人员有为农户讲解针对该母牛配什么品种的义务,以减少难产的发病率。每年采用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学习、经验交流等方法,对人工授精人员开展技术培训。通过人工授精规范化管理,基本杜绝了人为因素引起的难产发生。
2.4 及时对难产母牛进行诊治
在对全市母牛难产发病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安排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根据母牛档案、养殖户需求,现场指导、分析及诊断,难产要及时助产或手术,以提高胎儿产活率和母牛安全;针对现场母牛难产原因,对因饲养管理因素(圈舍及环境、饲喂方式等)、母牛体格小而胎儿过大、疫病因素等,提出需要改善圈舍条件、减少饲养密度、增加采光条件、增设运动场、保持圈舍干燥、及时清除污物、减少圈舍湿度及氨气浓度、不用育肥牛饲料喂母牛、每年进行布鲁氏杆菌病及结核病检疫、母牛应在体成熟后配种、体格小的母牛不配大型肉牛品种等方法解决。
3 难产治疗技术要点
3.1 病史询问
何时配种,以便计算预产期,判断是否足月;是否已经助产过;是否初产或已产胎次,以前是否发生过难产等。
3.2 详细检查
母牛有无打滚或摔倒,直肠检查有无子宫扭转;胎水是否已经流出、产道干涩程度;阴门流出液体气味有无异常;产道是否未开张或开张不全;阴门有无胎儿部分外露;检查胎位、胎势、胎向是否异常。
3.3 及时处置
一旦确诊为难产,越早处理效果越好,如胎儿异常所致,产出受阻初期,只要稍加处置,往往能消除异常而使难产转为顺产;难产拖延过久和粗暴助产后,通常会变成重剧或复杂的难产。检查胎儿死活,对采取助产方法有决定意义:胎儿正生时,用手指伸入口中感知有无吸吮、轻拉舌头有无回缩、指压颌外动脉或心区有无搏动;胎儿倒生时,用手指伸入胎儿肛门感知有无收缩反应、触诊脐动脉有无搏动等。难产助产要检查母牛体温、脉搏、呼吸、可视粘膜色泽和精神状态等;助产时要严格消毒;正确运用推、牵、矫、拉、剖腹产、截胎术(死胎)等,尽可能保护母牛生殖机能;结合强心补液、镇静、制止努责等辅助性措施。对助产无效的病例,要及早实施剖腹产手术。
4 取得的成效
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百万头肉牛基地母牛难产发病率由平均8.65%降至平均2.5%,显著提高了产犊率和犊牛成活率,有力保证了基地牛源供应。2012年,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100.31万头,适龄母牛38.5万头,年出栏突破26.1 万头,牛业产值达到18.48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养牛的收入达71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7310元的9.7%。人均养牛收入在农民增收中的份额逐年增加,作用日趋明显。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