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胎次和配种月份对种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2013-01-23崔敏

中国猪业 2013年10期
关键词:白猪产仔产仔数

崔敏

(北京汉业先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1500)

浅析胎次和配种月份对种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崔敏

(北京汉业先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1500)

影响种母猪产仔性能的因素较多,胎次和配种月份是其中两个较为重要的因素,本文对胎次和配种月份对种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以期为养殖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种母猪;胎次;配种月份;产仔性能

母猪的产仔性能一直是猪育种专家研究和探讨的热点,也是猪生产企业和养殖户关注的焦点,这主要是由于母猪的产仔性能良好与否直接决定着养殖的经济效益。英国一学者早在20世纪末就做过一个关于母猪产仔数的估算,若产仔数提高1~1.5头,英国整个养猪业可增收7亿英镑左右的利润,而欧共体则可增收不少于20亿英镑。然而,基于猪的产仔性状属于低遗传力,其产活仔数和总产仔数的遗传力参考值均仅为0.11,要从遗传育种方面着手进行遗传改良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在进行遗传改良的同时可结合母猪的繁殖特点从营养、环境、配怀技术和饲养管理进行调控使母猪发挥出该品种或品系应有的产仔性能,只要能够促使母猪在整个生产阶段均能发挥出良好的产仔性能,同样也是一种提高产仔性能的方法和思路。在影响母猪产仔性能的众多因素中,胎次和配种季节是较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在全面分析了解不同猪群的种母猪在不同胎次和不同季节配种的产仔性能的基础上施以科学的饲养管理、营养水平和配种计划方可有利于提高或维持猪群良好的产仔性能。因此,本文较为详细的综述了胎次和配种季节对种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以供养殖业者在饲养种母猪的实践中参考。

1 胎次对种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胎次对种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所表现出来的规律大体为初产母猪产仔性能较弱,此后随着胎次的增加而逐渐增强,第4或5胎左右时的产仔性能最强,然后随着胎次的增加其产仔性能又逐渐变弱。这主要是由于种母猪在其生命的整个繁殖周期中,初配受孕表现出身体机能和母性有待提高,并且受孕繁殖同样造成种母猪一定程度的应激,随着身体机能进一步成熟、母性的改善和对应激的适应,产仔性能逐渐增强,当身体机能到达顶峰后则逐渐衰退,表现出产仔性能减弱。基于种母猪这样的繁殖特点,各胎次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条件不同,种母猪分胎次饲养生产的理论和技术逐渐兴起,由于导致母猪不同胎次的各类营养物质和需求研究还鲜有报道,缺乏系统性和准确度,使得种母猪分胎次饲养还处于初步阶段[1]。

1.1 胎次对纯种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胎次对纯种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产仔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第1~2胎产仔性能较弱,第3~6胎产仔性能较强且稳定,产仔性能从第7胎开始逐渐下降,因此纯种母猪的淘汰可以综合考虑在第6~7胎结束时进行。吴正常等[2]对95头长白母猪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产仔数表现为第1胎最少,逐渐上升至第3胎开始稳定并在第4胎达最高,从第5、6胎开始略有下降;仔猪成活率以第1胎最低、第3胎最高;断奶窝重第1胎最低,从第2胎开始逐渐上升至第5胎开始稳定,并且断奶窝重主要与断奶仔猪数有关;此外,分析发现长白猪第3胎繁殖性能相对稳定,可反映母猪的繁殖性能,也可以作为淘汰后备母猪的重要依据。罗海彬等[3]对美系长白母猪在三年内的1 323窝的部分繁殖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第1、8胎以上的分娩率与第2、3、4、5、6、7胎相比差异显著( <0.05);第1~6胎内,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随胎次而增加,但是第6胎以后则逐渐下降;此外,第1胎的异常产仔数与其他胎次差异极显著( <0.01)。王怀禹[4]利用890窝长白纯种母猪产仔数据资料分析了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窝异常产仔数等,结果表明:胎次极显著(<0.01)影响长白猪的窝产仔数和异常产仔数,其中第6胎的平均窝产仔数(10.28头)和窝产活仔数(9.81头)最高,窝均异常(死胎和木乃伊)产仔数以第7胎最高,而第2、4、6胎则较少。郑先瑞等[5]利用87头台系大白猪的繁殖数据资料研究了不同胎次繁殖性能的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仔数平均达10头以上,其中以第1胎最少、第5胎最高;第2、3、5胎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均极显著(<0.01)相关,第2、3、5、6胎的初生窝重和断奶窝重均呈显著(<0.05)正相关,由此表明台系大白猪第2胎的繁殖性能可以反映后面其他胎次的繁殖性能,从而可作为选留的重要依据。沈均叶等[6]对纯种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的8 491窝产仔数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估计了遗传参数,结果表明:胎次对总产仔数、健仔数、初生窝重、弱仔数影响极显著(<0.01),对死胎数影响显著( <0.05),其中第1胎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均较低,第2~6胎的繁殖性能最佳,从第7胎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而达11胎以上时则急剧下降。甘乾福等[7]利用纯种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的3 588窝产仔记录资料,统计分析了胎次对母猪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极显著( <0.01)影响这三个纯种猪的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其中,第1胎的平均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最低(分别为9.49头和8.56头),而第6胎最高,分别为11.44头和10.26头。

1.2 胎次对二元杂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胎次对长×大或大×长二元杂种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大体规律为第1、8胎产仔性能较弱,第4胎左右的产仔性能最佳,第2~6胎产仔性能较稳定,因此应当合理增加第2~6胎二元杂种母猪比例以获得较优的生产成绩。王昕陟等[8]利用长大二元杂母猪的595窝繁殖记录资料,研究了胎次对杂交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以第1胎最少(9.12和8.46头)、第4胎最高(10.92和9.92头),其中第8胎产活仔数较低(仅8.63头);初生重以第1胎最低(12.98 kg)而第4胎达最高水平(15.73 kg),表明3~5胎为二元杂母猪的最佳繁殖胎次。谢晓鹏[9]利用566窝长大杂种母猪的产仔记录资料,研究了胎次对二元杂种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的影响差异显著(<0.05),以第4胎最佳(11.38头、10.23头、14.46 kg),其次为第3、5、7胎,第1、2胎的产仔性能最差,此外数据还表明第10胎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会出现一个小高峰。叶润全等[10]利用二元杂母猪的1 693窝繁殖记录资料,研究了不同胎次母猪繁殖性能,结果表明:窝产总仔数和窝产合格仔数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态势,其中以第5、6胎最高,7胎开始下降,随后各胎次明显下降,其中第1、2、8、9胎的窝产总仔数和第1、8、9胎的窝产合格仔数与其他各胎次分别差异极显著( <0.01)和显著( <0.05)。张家成[11]以106头长大二元杂的繁殖记录研究了胎次对长大二元杂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胎次的母猪窝平均产活仔数和平均初生窝重差异极显著(<0.01),其中以第4胎最高(11.61头和21.07 kg),产仔性能较优的还有第3、5、2胎,但差异未达极显著水平。

1.3 胎次对地方种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胎次对地方种母猪产仔性能影响的规律大体为第1胎产仔性能较弱,第2 或3~7胎左右的产仔性能较强,随后则下降,利用年限比外来猪种稍长。赵青等[12]利用388头金华母猪的生产纪录资料,研究了不同胎次对金华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2~9胎的产仔数较高,第1胎的产仔数最低,第9胎产活仔数最高达11.71头,第2~8胎的初生重、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断奶重和断奶窝重均表现良好,说明金华母猪的有效利用年限较长。孙寿永等[13]利用82头苏太猪的生产纪录资料,研究了不同胎次对苏太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苏太母猪第1胎产仔数最少(平均为10.23头),第2~5胎较为稳定的维持在高水平,最高可达13.03头,并且第5胎和第6胎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产窝重、断奶窝重呈极显著( <0.01)的相关性,此外第1胎和第4胎的总产仔数呈正相关( <0.05)。宋显章等[14]利用39头新温州白猪的6胎次产仔记录资料研究了胎次对新温州白猪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2~6胎的总产仔数和活仔数极显著大于第1胎( <0.01),而断奶个体重也显著大于第1胎(<0.05),第1~2胎木乃伊数显著大于第5胎(<0.05),以第4胎的产仔性能最佳,总产仔数和活仔数分别达11.62头和11.10头,28天断奶个体重达9.55 kg,28天断奶头数达9.74头。潘国华等[15]利用40窝监利母猪的1~5胎次产仔记录资料研究了不同胎次对监利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5胎的初生仔猪总数、初生活仔数、30日龄断奶仔猪数较低,而第2~4胎的产仔数和仔猪个体重随胎次稳步增加,到第4胎是产仔数达12头以上。

2 配种月份对种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配种月份主要是通过温度对母猪发情、排卵、生殖激素等受精卵和胚胎的存活发育以及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而对种母猪产仔性能造成影响。陈绍孟等[16]利用浙江某猪场3年的母猪繁殖记录资料,研究了不同季节条件下配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最高的夏季配种返情率最高(27.16%)、分娩率最低(69.67%),夏季配种母猪的胎均产活仔数最低(8.34头),分别比春、秋、冬少了0.21、0.65和0.82头,冬季配种母猪的胎均产活仔数最高9.16头,春、夏两季配种母猪的畸形仔数和死胎数较高,分别为0.83%、0.82%和7.05%、6.63%。袁焰平等[17]利用1 028头大白猪和596头杜洛克母猪共4 255窝产仔数据资料,研究了配种月份对产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年中,11、12、1月份配种的平均产仔数、平均产活仔数最高;大白猪中,4、5月份配种的平均窝产死畸数极显著高于1、2月份( <0.01);杜洛克猪中,11、12、6月份配种的平均产仔数极显著高于8月份( <0.01),10、11、12、2月份配种的平均产活仔数显著高于4、5月份( <0.05)。张省林等[18]利用510头母猪的繁殖性状记录资料研究了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季节对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有极显著( <0.01)影响,对总产仔数有显著( <0.05)影响;春季分娩(即冬季配种)母猪的产活仔数显著高于秋、冬季分娩(即春、夏季配种) ( <0.05)。陈绍孟等[19,20]分别研究了不同季节对大白母猪和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均表明:夏季配种对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影响较大,分娩率最低,初生重较小,此外秋季配种的母猪,其产仔期集中在寒冷的冬季,对仔猪的育成率影响较大,相对而言,冬季配种对母猪和仔猪的影响较小。因此,综合而言,对于采用季节性产仔的规模化猪场,配种期安排在冬季较为适宜。

3 小结

综上所述,胎次和配种月份对母猪产仔性能均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而言第2~5胎左右的产仔性能较好,配种月份安排在冬季可有效减少热应激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对于规模化养猪场,应当调整处于第2~6胎母猪的比例,使其占总饲养母猪数的60%左右,同时可结合猪场各方面的条件尽量在冬季多配种,从而使得种母猪具有较好的产仔性能以获得较优良的生产成绩。

[1]赵必迁,周安国.母猪的分胎次饲养技术及营养需求研究进展.养猪,2010(6): 19-21.

[2]吴正常,王瑾,郑先瑞,等.长白猪不同胎次繁殖性能的比较.安徽农业科学,2012,40 (26):12906-12908.

[3]罗海彬,李平华.长白猪不同胎次对繁殖性状的影响.畜禽业,2010(1):20-21.

[4]王怀禹.影响长白母猪产仔数胎次因素的研究.畜牧与饲料科学,2006,27(1): 28-32.

[5]郑先瑞,刘璐,苏先敏,等.台系大白猪不同胎次繁殖性能的比较和相关分析.畜牧与兽医,2013,45(1):42-44.

[6]沈君叶,俞英,王茜,等.母猪繁殖力性状影响因素分析及遗传参数估计.遗传, 2012,34(5):591-596.

[7]甘乾福,乔惠,张冰.胎次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8): 10-12.

[8]王昕陟,王松岩,张冬梅.胎次对杂交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中国畜牧杂志, 2008,44(13):48-51.

[9]谢晓鹏.胎次对长大二元杂种母猪产仔数和初生窝重的影响.2012,(6):71-72.

[10]叶润全,吕敏芝,李慕婵,等.不同胎次母猪繁殖性能及相关回归分析.畜牧与兽医, 2006,38(5):20-22.

[11]张家成.胎次对长大二元杂交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现代农业科技,2011(13): 308.

[12]赵青,钟土木,楼平儿,等.不同胎次与配种季节对金华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中国畜牧兽医,2009,45(17):52-55.

[13]孙寿永,訾臣,刘璐,等.苏太猪不同胎次繁殖性能的比较分析.中国畜牧兽医, 2011,38(12):155-159.

[14]宋显章,涂国众,张均,等.胎次对新温州白猪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浙江畜牧兽医,2011(3):20-21.

[15]潘国华,宋娇,杨烨,等.不同胎次监利母猪繁殖性能研究.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9(4):20-22.

[16]陈绍孟,路伏增,华卫东,等.不同季节条件下配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浙江农业学报,2013,25(1):27-30.

[17]袁焰平,秦春娥,王振华,等.温度对母猪产仔性能影响的分析及适宜配种方案的探讨.养猪,2011(5):25-30.

[18]张省林,白俊艳,庞有志,等.杂交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畜牧兽医, 2011,38(7):144-147.

[19]陈绍孟,魏郑谊,周婉珠,等.不同季节配种对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浙江畜牧兽医,2013(2):1-2.

[20]陈绍孟,张晓锋,魏郑谊,等.不同季节配种对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养猪, 2012(5):35-36.

S814.1

A

1673-4645(2013)10-0038-03

2013-10-09

猜你喜欢

白猪产仔产仔数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藏羚羊开始一年一度大规模迁徙产仔
藏猪与大白猪胴体性能及肉质特性分析
“晋汾白猪标准”成为国家农业行业标准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高考那年,船沉了
一种圆桶式狐、貉产仔箱的应用与推广
影响母猪产仔数的疫病有哪些
LP5TM与窝产仔数和初生重之间的关系
吓死宝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