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侯留法主任医师治疗肝硬化经验

2013-01-23菲,娄

中医研究 2013年12期
关键词:肝郁腹水脾虚

王 菲,娄 静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

侯留法主任医师现任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消化研究室主任,河南省中医肝胆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重点学科/专科学术带头人。侯师从事临床医疗与研究工作20余年,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专著7部,获科研成果9项。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消化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实验研究,理论造诣深厚,临床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疾病、胃肠道疾病及消化道肿瘤等。侯师治学严谨,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颇深,治疗肝硬化经验丰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颇多,现将侯师治疗肝硬化经验介绍如下。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西医治疗以保肝等对症治疗为主,在延缓肝硬化进展方面难以获得满意疗效,而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肝硬化方面则能有独特的优势。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中无肝硬化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 “鼓胀”范畴。有关本病最早的论述见于《黄帝内经》,该书对其病名、症状、治疗法则等都有了概括的认识。如《灵枢·水胀》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素问·腹中论》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病机是“饮食不节”“气聚于腹”,并“治之以鸡矢醴”。《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所论述的“石水”“肝水”等与本病相似,如“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金元时期《丹溪心法·鼓胀》认为,本病病机是脾土受伤,不能运化,清浊相混,湿热相生而成。此期在治法上有主攻、有主补的不同争论,深化了鼓胀的研究。及至明清,多数医家认识到本病病变脏腑重点在脾,确立了鼓胀的病机为气、血、水互结的本虚标实病理观,治法上更加灵活多样,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侯师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认为:在鼓胀的病变过程中,肝、脾、肾3脏常相互影响,肝郁而乘脾,土壅则木郁,肝脾久病则伤肾,肾伤则火不生土,或水不涵木。同时气、血、水也常相因为病,气滞则血瘀,血瘀而水停,水阻则气滞;反之亦然。气血水结于腹中,水湿不化,久则实者愈实;邪气不断损伤正气,使正气日渐虚弱,久则虚者愈虚,故本虚标实、虚实并见为本病的主要病机特点。晚期水湿之邪,郁久化热,则可发生内扰或蒙闭心神,引动肝风,迫血妄行,络伤血溢之变。总之,脾气虚弱乃鼓胀之本始,肝血瘀滞为鼓胀之枢纽,肝肾亏虚成鼓胀之终结。其病理演变为肝郁脾虚→肝血瘀滞→肾亏水停[1]。

2 谨守病机,辨证论治

侯师在临床上根据气血阴阳辨证、脏腑辨证和四诊合参,具体方法如下。

2.1 脾气虚弱乃鼓胀之本始,故以健脾益气为根本大法

肝病初期的病机多为湿热疫毒内侵,肝胆脾胃不和,日久则表现为肝郁脾虚的病理机制。一则肝气郁滞血瘀;二则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气虚无力推动血运,血虚无以充盈管道,进一步加重肝血瘀滞[2]。“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作为中医治疗肝病的理论精髓,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脾为后天之本,脾的功能旺盛是保证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脾脏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早在《灵枢·五癃津液别》就有“脾为之卫”的论述。《金匮要略》则更明确指出“四季脾旺不受邪”,也是对“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及《素问·评热病论》中“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相互补充。此说明脾气虚弱与鼓胀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鼓胀患者由于木郁克土而致脾虚失健运,运化失职,则痰湿内生,更为肝炎病毒的胶结提供了方便。欲解毒必先化湿,而化湿的过程中又不能忽视健脾助运。另一方面,鼓胀发展到后期,其气必虚,乃湿热疫毒之邪久留不去,损伤正气所致。其主要表现为脾气虚弱或肝郁脾虚,症见身体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腹胀纳差,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细。侯师认为:健脾益气药不仅可以改善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使各种营养物质通过门静脉系统输入肝脏,有利于肝细胞的恢复,还为清蛋白的合成提供了必备的原料,且可以改善肝内血液循环,增加肝脏血流量,从而减少了肝脏瘀血,提高了肝细胞的供氧和营养,加速了病灶的吸收和修复,所谓“食气入胃,散精于肝”即是此意。侯师在临床治疗鼓胀病的过程中,常以健脾益气为根本大法,药用党参、黄芪、白术、薏苡仁、茯苓之类。

2.2 肝血瘀滞为鼓胀之枢纽,故活血化瘀贯穿治疗始终

侯师认为,鼓胀患者脾气虚弱,肝血瘀滞的病机贯穿疾病的始终。肝血瘀滞因于脾气虚弱,肝气郁滞。脾气虚弱,则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亏虚,则气虚无力推动血运,血虚无以充盈脉道;加之肝气郁滞,疏泄不利,终致肝血瘀滞。血瘀于肝,若此时不治或失宜,则病势日增,肝血瘀滞日甚,则其津液渗于络外,化为痰水,留于腹中,形成腹水[3]。本病在出现腹水的同时,还可见腹部青筋暴露,颈项、胸背、手足等处有红斑赤缕,朱砂掌等,皆由瘀血阻于肝脾脉络,散发于皮腠之间所致;面色多晦暗或黝黑,也是血行不畅,脉络瘀滞而形之于外的表现;至于舌青紫或有瘀斑,更是瘀血的明证。对鼓胀的治疗以活血利水为法,早见于《灵枢·水胀篇》,曰:“肤胀鼓胀,可刺耶。岐伯曰:‘先泻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络也。’”意即用针刺治疗鼓胀时,首先用针泻其有瘀血的脉络,然后再根据虚实来调理经脉,此为以刺恶血的方法疏通经络治疗腹水。临床实践证明:肝硬化腹水单用健脾利水药疗效欠佳,而用逐水之类药物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腹痛、头晕、大便稀等不良反应,即使腹水消退,患者也会觉得倦怠、乏力,甚至出现黑便、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腹水再起者更是屡见不鲜;若用健脾活血、通络利水之法,则能克服上述弊端,且见效快,腹水不易再起。用药常选用黄芪、茯苓、党参、车前子、冬瓜皮之类。

2.3 肝肾亏虚成鼓胀之终结,故以滋养肝肾为基本法则

中医学认为: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水是肝血化生之源泉,肾精充足则肝血旺盛。血属阴类,靠阳气的温煦,特别是命门真火的温煦才能生化不竭。肾精是肝血化生的物质基础之一,肾阳则为肝血的动力来源。肝五行属木,肾五行属水,根据五行生克关系,肾水可以滋生肝木,谓之母子相生。肝肾母子相生,一般多指肾阴滋养肝阴。侯师认为:因为肝肾同源,肝阴血的源头在肾,所以,在肾阴滋养下肝脏阴血才能充盈,从而维持肝的生理功能。肝阴血不足不能发挥荣养作用,则会出现一系列病变,如肝络失养见胁肋隐痛,不能上充头目可见眩晕目涩,在妇女会出现经少、经闭等。若肾不养肝,水不涵木,则可以引起肝阳上亢,可见头晕目胀、面赤耳鸣。肝肾之阴亏耗过甚,则肝阳暴张,风阳上扰,可致肝风内动。肾不滋肝,肝肾阴亏,肝的多种机能均可失常,临床表现也复杂多样[4]。鼓胀日久,肝郁脾虚,气血生化不足,肝郁化热伤阴,或热毒日久,耗伤阴液,最终造成肝肾阴亏、水液停滞的局面,临床表现为腹胀、乏力、腰酸、心烦等一系列症状。此时在治疗上以滋养肝肾为法,在养血益精基础上兼以温肾,药用熟地黄、肉桂、紫河车、枸杞子等,常获良效。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51岁,2011年3月17日初诊。主诉:间断性腹胀乏力3年余,加重1个月。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5年余,确诊肝硬化3 a,曾间断服用中西药物(具体用药和剂量不详),无明显诱因症状加重前来就诊。症见:腹胀,纳差,乏力,眩晕,双目干涩,面色晦暗,面部赤丝血缕,动则心慌,舌质暗淡,舌下静脉迂曲,苔薄白,脉弦细。体格检查:肝区叩痛征阳性,脾肋下3 cm可及,质略硬,腹水征阳性,颈胸部可见3枚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明显,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乙肝五项检查示:HBsAg(+),抗HBe(+),抗HBc(+)。肝功能检查示:ALT 68 U/L,AST 96 U/L,T-Bil 29.6 μmol/L,D-Bil 11.8 μmol/L,T 63 g/L,A 27.5 g/L,G 35.5 g/L。血常规示:WBC 2.9×109/L,RBC 3.1×1012/L, Hb 8.7 g/L, Plat 50×109/L。B超检查示:肝硬化,少量腹水。西医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诊断:鼓胀,证属脾虚血瘀。治宜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佐以利水。处方:黄芪 30 g,党参15 g,炒白术15 g,茯苓15 g,丹参20 g,泽兰18 g,当归15 g,鳖甲24 g,土鳖虫10 g,枸杞子15 g,泽泻20 g,车前草20 g。7剂,水煎,分2次口服。以此方为基础加减治疗3个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复查肝功能:ALT 43 U/L,AST 50 U/L,T-Bil 20.5 μmol/L,D-Bil 9.8 μmol/L,T 67 g/L,A 35 g/L,G 32 g/L。血常规示:WBC 3.8×109/L,RBC 3.6×1012/L,Hb 11.58 g/L,Plat 80×109/L。B超示:肝硬化,无腹水。随访1 a,病情基本稳定。

按 湿热疫毒内侵,致肝胆脾胃不和是本病初期的病机。随着病情的迁延,疫毒不去,则往往表现为肝郁脾虚。肝气郁结,一则可进一步导致肝血瘀滞,二则肝郁日久克伐脾土,致使脾气更虚。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气虚无力推动血运,血虚无以充盈脉道,而致肝血更瘀,血渗络外,留于腹中,而成腹水。可见本病有脾虚不运本虚的一面,又有瘀血水停标实的一面。在治疗上重点采用健脾益气之法,使中气旺盛,气血得以化生,一则可助肝之疏泄,二则气旺血行,使瘀血得化,腹水得消。

[1]侯留法,张静荣,赵玉瑶.鼓胀病机探讨[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5,10(3):2-5.

[2]侯留法.实脾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状况及思考[J].中医研究,2004,17(2):8-9.

[3]侯留法.论肝血瘾滞与腹水形成[J].中医杂志,2002,43 (8):636-637.

[4]侯留法,王菲,娄静,等.补肾疏肝方联合普通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治疗肝肾阴虚型丙型肝炎34例[J].中医研究,2013,26(7):43-46.

猜你喜欢

肝郁腹水脾虚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疼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肉鸡腹水咋防治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