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嘌醇致药物超敏综合征1例
2013-01-22栗云明柳杰
栗云明 柳杰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0岁。因“周身皮疹伴发热3 d”,于2012年10月20日收入院。追问病史及用药史,患者于2012年9月11日因检查出“高尿酸血症”服用别嘌醇100 mg,2次/d。10月17日患者自觉周身不适,伴瘙痒和发热,测体温37.6℃。皮肤科查体:见周身皮肤散在红色丘疹及紫红色大小不等疱疹,尤以双上肢、胸腹部及背部为主。既往有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初步诊断为药物性皮炎,停用别嘌醇,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次/d静滴;炉甘石洗剂涂患处,3 d后皮疹及瘙痒减轻,体温渐至正常,将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减量至60 mg/d,患者再次发热,体温39.1℃,皮疹加重,同时出现呼吸困难。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2.86×109/L,N78%,E10.3%;肝功能:ALT 158 U/L,AST 97 U/L,ALP 331 U/L,GGT 813/L;肾功能:肌酐 237 μmol/L,尿素氮 11.32 mmol/L;HBV-Ab阴性。考虑为别嘌醇过敏合并感染,给予氯雷他定10 mg,1次/d口服;苯海拉明注射液20 mg,2次/d肌注;利奈唑胺注射液600 mg,每12小时1次静滴。5 d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皮疹渐好转,将利奈唑胺改为口服,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减量至15 mg,1次/d静滴。患者再次出现皮疹及发热,体温 37.7℃,复查肝功能:ALT 165 U/L,AST 86 U/L,ALP 319 U/L,GGT 874 U/L;肾功能:肌酐 542 μmol/L,尿素氮21.56 mmol/L。结合患者周身皮疹伴发热及肝肾功能损害,考虑为别嘌醇所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将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加量至40 mg/d静滴,5 d后减量至20 mg/d,1周后改为甲泼尼龙片32 mg/d口服;同时予药用炭0.9 g,3次/d口服;复方α-酮酸1890 mg,3次/d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1.2 g,1次/d静滴。4周后周身皮疹基本消退,全身散在色素沉着及脱屑,未再发热。11月26日复查肾功能:肌酐252 μmol/L,尿素氮12.11 mmol/L;肝功能:ALT 25 U/L,AST 21 U/L,ALP 138 U/L,GGT 200 U/L。患者出院,继续口服甲泼尼龙片24 mg/d,以后每周减量4 mg,门诊复查肝肾功能。
2 讨论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1]。别嘌醇是治疗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常用药物,皮疹是其最常见不良反应,临床报告例数较多,但是其导致的药物超敏综合征(drughypersensitivitys-yndrome,DHS)很少见。药物超敏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早在1994年Rou jeau已将具有发热、皮疹及内脏受累三联症状的急性、潜在致死性特异不良反应称之为DHS[2]。该患者于服用别嘌醇37 d出现皮肤症状伴发热,初始治疗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静滴3日,好转后减为60 mg静滴,再次出现皮疹及发热,伴明显肝肾功能异常,诊断为DHS,加用抗组胺药及抗感染药,同时加用保肝药及治疗肾功能不全药,5 d后病情稳定,将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减量至15 mg静滴,病情再次反复,遂将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加量至40 mg,7 d后病情稳定减为20 mg静滴并逐渐过渡为口服,复查肝肾功能好转。DHS特点为迟发性、迁延性,临床症状于停用致敏药物之后仍呈持续性,常伴有重要脏器损害,激素减量过快易引起病情反复,好转常需1个月以上。提示临床医生激素治疗时间应在1个月或更长,病情好转且应注意逐渐缓慢减量。
别嘌醇是防治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常用药物,半衰期为18~30 h,如慢性肾功能不全,其半衰期延长,可加重药疹。本例患者为70岁老年女性,且合并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药物消除减慢,导致别嘌醇体内蓄积,血药浓度增高引发不良反应,提示临床医生处方别嘌醇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并根据患者实际的病理生理状态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以使药物治疗更安全、有效。
[1]陆再英,终南山.内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0.
[2]罗继英,牛喜红,时文宁.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皮肤与性病杂志,2009,3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