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治疗方法与临床应用
2013-01-22邢锐铁于鸣镝
邢锐铁 于鸣镝
雾化吸入治疗主要指气溶胶吸入疗法。是利用雾化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悬浮于空气中,并吸入呼吸道及肺内,进行治疗[1]。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20例,采用雾化吸入治疗。其中男52例,女68例。年龄12~82岁,平均46岁。其中支气管哮喘54例,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32例,细支气管炎26例、支气管发育异常8例。
1.2 方法 呼吸急促时,吸气峰流速增加,影响气溶胶颗粒在呼吸道深部的沉降。当吸气流速小于0.5L/s时,吸气气流呈层流模式,气溶胶颗粒到达远端气道的机会明显增加。平静吸气时的峰流速约为30L/min,相当于0.5L/s。对于自主呼吸的患者,应指导患者缓慢吸气,并加以吸气末屏气,以降低气溶胶颗粒的惯性,提高雾化疗效。潮气量对雾化疗效的影响尚不确定。虽然较大潮气量能携带更多的气溶胶颗粒,但现有临床研究并未证实加大潮气量能改善气溶胶在远端气道的沉降。经鼻呼吸时,鼻腔会过滤掉直径在5~10μm的气溶胶颗粒。经接口器进行雾化吸入的效果明显优于经面罩吸入。对于年龄小于3岁的儿科患者,应选择经面罩雾化吸入;而对于年龄大于3岁的患者,应尽可能选择经接口器或定量吸入器进行雾化吸入[2]。呼吸机管路可影响气溶胶颗粒的沉降。当雾化器安装在呼吸回路吸气支距气道口45 cm处时的雾化效果最好,其次是Y形接头与人工气道之间。此外,机械通气时的峰流速、潮气量和吸气时间的设置也影响气溶胶颗粒沉降,在操作时应予以注意。
2 结果
将药物制成气溶胶,以烟或雾的形式经口腔、鼻腔或气管(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吸入气道和肺脏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或者缓解症状,药物用量小、起效快的优势。
3 讨论
雾化治疗时根据雾化药物的不同,其适应证和治疗目的也不同。常用的雾化药物包括化痰药、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在临床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可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联合应用多种雾化药物。祛痰药物如N-乙酰半胱氨酸、α-糜蛋白酶、胰脱氧核糖核酸酶等。β2受体激动剂经雾化吸入后,主要作用于小气道的β2受体,根据药物种类的不同分别具有松弛呼吸道平滑肌,抑制炎症细胞释放介质,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强纤毛清除能力的作用。常用的雾化溶液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非诺特罗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4~5 h,主要用于治疗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急性加重。福莫特罗和沙美特罗是近年上市的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作用时间长达8~12 h,可用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维持和控制。抗胆碱能药物主要作用于气道平滑肌和黏膜下腺体的胆碱能(M)受体,抑制胆碱能神经对支气管平滑肌和黏液腺的兴奋,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黏液分泌减少。由于M3受体主要分布在大气道,故抗胆碱能药物对大气道的作用优于周围小支气管,起效作用较β2受体激动剂慢,作用时间因药物种类而异。
定量吸纳器是利用助推剂将药物溶液分散成气溶胶,使用时需要患者掌握手指按压的时机并和呼吸配合。呼吸动作从残气量位开始,缓慢深吸至接近肺总量位,屏气数秒,以便微粒在气道内沉积,然后呼气。对于无法很好配合的老年人和儿童,可采用储雾罐,让患者进行多次潮气呼吸以增加药物的沉积。干粉吸纳器利用患者的吸气气流驱动,通过特殊装置将干粉微粒分散,无须患者手部动作和呼吸的配合。对于急性发作期无法正常使用上述治疗装置的患者,则需要利用喷射雾化器(利用压缩空气或氧气驱动)和超声雾化器进行治疗。这两种雾化装置所形成的微粒大小约为数个微米,可以使其沉积于气道和肺泡内。超声雾化所产生的微粒密度更高,治疗效果更好。雾化治疗还用于气道的湿化,包括机械通气患者,通过雾化生理盐水或黏液溶解剂,可以使气道的分泌物更容易排出。对于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抗生素(主要是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雾化吸入有助于感染的控制,但是易引起耐药,一般不宜使用。但是在囊性纤维化铜绿假单胞菌长期定植时,雾化氨基糖苷类药物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手段。雾化治疗时需要注意勿湿化过度,以免引起下呼吸道黏液分泌增多,并造成纤毛功能的损害。同时反复使用时,应注意对装置的清洗和消毒,以免造成感染。
[1] 廖望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4例疗效观察.右江医学,2000,28:257.
[2] 李明华,殷凯生,董竟成主编.哮喘药物治疗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