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葡萄糖胸腔内注入治疗38例难治性自发性气胸分析
2013-01-22王海宏
王海宏
自发性气胸是指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造成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胸腔积气的病理状态。本病属肺科急症之一,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或患有慢支,肺气肿,肺结核者,及时处理可治愈,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在此,本文就高渗葡萄糖胸腔内注入治疗38例难治性自发性气胸,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20~83岁,平均45岁;患部左侧为21例,右侧为14例,双侧为3例;初诊时6例患者胸部正位X线片所示肺压缩程度<30%,17例肺压缩程度为30% ~50%,15例肺压缩程度为50% ~80%,同时15例伴少量胸腔积液,23例伴肺大泡;发病原因:22例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8例特发性,8例肺结核,31例交通性气胸、7例复发性张力型。以上患者经X线证实无胸膜增厚和阻塞性肺不张,均符合自发性气胸的诊断标准。
1.2 临床表现 38例患者发病时均伴有不同程度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气促、胸闷、胸痛、烦躁不安、大汗、脉搏细速和紫绀症状。
1.3 方法 38例患者均先行胸腔闭式引流和持续负压吸引,疗程20~50 d,如气胸反复或裂口未愈者,将持续引流及吸引,直至复查X线胸片肺基本复张,后将50 ml的50%葡萄糖注射液、5 ml的2%利多卡因注射液以及0.70 g卡那霉素相混后,通过引流管注入到胸膜腔内,并夹闭引流管,叮嘱患者行左右翻身,以采取不同程度的体位,使高渗葡萄糖混合液流至好发肺大泡的肺尖部。2 h后开放引流管,察看引流管内有无气体排出,若24 h后仍有气体排出者,可重复注射高渗葡萄糖混合液药物1~2次,72 h后复查胸片,若肺复张无气体排出者即可拔管,如未复张,可重复操作。在治疗期间加强抗感染性和营养治疗。所有患者均行随访3年。
2 结果
2.1 疗效 38例患者经闭式引流管胸膜腔内注入高渗葡萄糖混合液后40 d内均完成肺复张拔管,其中16例注射次数为1次、7例为2次、9例为3次、4例为4次、1例无效、1例注药3次后肺未复张且肺部金葡萄感染后严重呼吸衰竭而死亡,总有效率为94.74%(36/38)。36例随访至今,仅1例1年后复发,复发率为2.78%(1/36),其他患者均未见复发。
2.2 不良反应 38例患者注药后,其中30(78.95%)例出现胸痛,多在注药后4 h内出现,4例口服且去痛片后缓解,3例注肌注强痛定后缓解,其余23例患者均在5 d内自主缓解;17例出现发热(≥38.9℃),9例口服消炎痛缓解,8例未予以处理,均在24 h内自行退热;6例盗汗;12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经引流后残留液于10 d内吸收。均无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在临床中多采用手术治疗,但也有一部分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顾及手术创伤而不适合或拒绝手术的患者就宜采用胸膜注射粘连剂或胸腔镜来治疗,现在大多是采用经胸膜腔引流管注射法,有效治愈率95%左右,特别适用于慢阻肺等已有肺功能不全者,对防止和减轻此类患者呼吸功能障碍有一定的作用[1]。
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起临床已经普遍采用胸腔内注药粘着法以治疗自发性“难治性”气胸,临床常用的粘连剂有硝酸银、四环素、滑石粉、阿的平、高渗葡萄糖液等并取得了一定疗效,其中,四环素效果最为显著,但后因其不良反应较大,国内外已停止生产,致使该药源匮乏[2]。后经广大医学者证实高渗葡萄糖是一种可与四环素疗效相匹敌的硬化剂。高渗葡萄糖引流管注入胸膜腔内后药液会从肺尖向下顺流,有效的刺激胸膜产生无菌化学性炎症反应,使胸膜脏层与壁层胸膜发生粘连,继而闭合。从以上本文治疗结果可以看出,高渗葡萄糖混合液胸膜腔内注入治疗难治性气胸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治疗有效率为94.74%(36/38),与使用四环素及短小棒状杆菌无显著差异,且无严重不良反应。高渗葡萄糖混合中的利多卡因能缓解部分患者的胸痛及胸膜反应症状,注入卡那霉素,则是为了预防感染。本组患者注药后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胸痛、发热以及少许胸腔积液,均经适当处理后有所缓解,并且经过3年随访的工作得出,本组仅1例患者1年后复发,复发率为2.78%(1/36),复发率较低,其远期疗效值得肯定,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1] 刘昭红.自发性气胸病因及发病机理探讨.海南医学,2006,08:104-105.
[2] 董志君.高渗葡萄糖胸腔内注入治疗难治性气胸22例.浙江临床医学,2007,03: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