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2013-01-22苏利蕊
苏利蕊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郑州 450052
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指发生在婴幼儿期的伴有发热的惊厥发作,多见于6个月~3岁,发病率为4.4%[1],预后多数良好,但也有反复发作转变为癫,智力低下者。我院从2010-01—2012-08共救治50例热性惊厥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热性惊厥患儿,男18例,女32例,年龄为5个月~6岁,其中≤3岁38例,>3岁12例,平均住院3~6d。按FC分型标准[2],分为单纯型(SFC)42例,复杂型(CFC)8例。前驱疾病:上呼吸道感染42例,肠道感染8例。42例单纯型患儿中24例有惊厥史。8例复杂型患儿中脑电图异常3例,家族史2例,3例伴有低钙。本组病例中,初次发作28例,再次发作22例。
2 护理
2.1 控制惊厥 立即将患儿平卧于床,松开衣领,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医生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止痉。备好急救用品(压舌板、开口器、吸痰器、气管插管等)用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在上下齿之间,将缠好纱布的开口器放在上下臼齿之间,取下压舌板,将舌向外轻轻牵拉,必要时约束肢体。
2.2 吸氧 立即吸氧,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止痉药。止痉药首选安定,0.3~0.5mg/kg静脉用药。尚未建立静脉通路者,可先给予安定或鲁米那肌内注射,但安定有抑制呼吸的作用,用药后要观察呼吸情况。
2.3 降温措施 遵医嘱可口服美林布洛芬口服液,5~10 mg/kg用药,同时可配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降温、冰盐水灌肠等。具体方法为:温水擦浴,水温为33℃~35℃,擦洗四肢、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以促使小儿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加速热量的散发[3]。也可用毛巾包裹冰块放置患儿前额、两侧颈部,以尽快降低头部温度,减少脑细胞耗氧量,保护脑细胞。另外,还可选用小儿退热贴贴于头部,一般退热效果明显。对体温难以消退者,可遵医嘱给予赖氨匹林10~25mg/kg肌内注射,分2次给药。
2.4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儿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变化。详细记录惊厥发生的次数,发作时的状态,发作前有无多汗、易惊、尖叫,惊厥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并观察前囟是否膨隆,血压、呼吸、瞳孔有无变化等,以便及时发现脑水肿症状。惊厥持续时间越长,脑缺血缺氧损伤的程度越重,脑水肿越重,而脑水肿加重后可出现颅内高压,甚至脑疝形成危及生命。因此,必须严密观察,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及时抢救。
2.5 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安静、整洁、避免一切噪声刺激。惊厥发作时防止碰伤、坠床,必要时约束肢体。高热患儿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更换衣服及被褥,鼓励患儿多饮水。饮食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及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及半流质饮食,以满足机体需要。
2.6 对家长的健康教育 医务人员应关心、体贴患儿,安慰家长,消除家长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耐心讲解惊厥的危害及预防,教会家长惊厥发作时基本、简单的处理方法,教会家长正确测量体温,并告知家长,控制体温是预防惊厥的关键。指导家长家中常备退热药、止痉药,正确掌握药物的剂量及用法,同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3 结果
50例患儿经过积极救治,除3例因经济原因,好转出院,其余均痊愈出院。
4 讨论
小儿热性惊厥为儿科常见病,一般都认为与婴儿时期神经髓鞘发育不完善、大脑发育不成熟有关,多发生在发热后12h内,体温骤然升高过程中。惊厥本身可导致不可逆脑损伤,复杂性热性惊厥易转化为癫[4]。高热惊厥的年龄特点与中枢神经系统在解剖、生理、生化等各方面的成熟程度有关。小儿的脑发育不成熟,神经细胞结构简单,皮层分化不全,髓鞘生成缺乏,抑制功能差,兴奋容易扩散,小儿的脑组织耗氧量高,上述各方面均可造成惊厥阈值的降低。此外遗传因素对高热惊厥的发生有一定影响。本组资料表明,单纯性和复杂性热性惊厥均为感染诱发高热,因此对于高发年龄段小儿,预防感染、加强护理、提高小儿身体素质,及时控制感染及降温对减少高热惊厥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积极做好普及家长高热惊厥防范的有关知识,强调定期门诊随访的重要性,对减少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起着积极作用。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856.
[2]黄建琴.现代临床护理技术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56-57.
[3]马志红,梁进娟,屈丹,等.4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有效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2):92-93.
[4]申爱美.热性惊厥的护理体会[J].工企医刊,2009,22(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