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戊二烯释放和脱落酸增加诱导苹果小果早期脱落
2013-01-22周洲
中国果业信息 2013年6期
据《Plant Physiology》(2013年2 月)的一篇研究报道,来自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苹果小果脱落的早期特征。苹果小果脱落是研究脱落过程的有趣模式,在小果脱落过程中果实会发生转录组变化和代谢调整。对于苹果,可以通过苄基腺嘌呤和苯嗪草酮等化学落果剂提高不同位置的落果率。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使用上述落果剂达到不同的疏果效果。对落果的挥发有机物进行代谢组研究,发现异戊二烯是引发落果的早期标记物。异戊二烯产生和果皮中脱落酸含量显著相关,而脱落果实的脱落酸含量比未脱落果实高。转录组数据表明,与脱落相关的脱落酸具有生物活性,而且合成增加与特异的ABA合成酶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基因的响应有关。根据假设模型,在产生果实内部信号,促使下游离层带激活的过程中,ABA可能瞬间与其他生长调节剂及第二信使互相作用。落果过程可能是由于许多相互依赖的途径引起的,这些途径的调节存在一个短暂的外源和内源因子调控窗口,这些途径之间相互调节,最终决定落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