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雏鸡成活率的科学育雏技术
2013-01-22金秀龙
育雏一般是指从出壳至脱温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在养鸡生产中,雏鸡饲养管理的好坏是提高养鸡效益的关键,育雏技术不但直接影响雏鸡旳成活率和生长发育,而且还影响到成年鸡的生产性能和利用价值,影响到整个鸡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学的育雏技术必须抓好以下八个环节。
1 雏鸡选择
饲养雏鸡,首先应选择品质优良,抗病力强,生产性能好,健康活泼,从有质量保障的种鸡场或孵化场购买。优质雏鸡,羽毛光亮,两眼有神,行动活泼,叫声响亮,是育好雏鸡提高成活率的关键。
2 饮水开食
雏鸡进入育雏室后,应先饮水后开食,饮水中可加入5%葡萄糖,补充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及电解质,不断驱赶雏鸡运动,一边运动一边饮水,在运动中促进生理机能,以使卵黄完全吸收。观察到多数雏鸡有啄食动作时,即可开食。开食可用细小粉粒状饲料,散布在塑料布上,任其自由采食,做到少喂勤添,保证每羽雏鸡都能吃到足够饲料。
3 温度调节
刚出売的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环境温度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雏鸡的运动,采食,饮水及饲料的消化吸收。温度过高,食欲减退,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及引起啄癖;温度过低,容易相互扎堆致死,降低成活率。因此,必须掌握好适宜的育雏温度,一般1-2日龄雏鸡保持温度38~36℃,随着日龄增长,每周降低温度1~2℃左右,4周龄后接近自然常温。
4 湿度控制
刚出壳的雏鸡机体含水量达76%左右,育雏室过于干燥,鸡体水分散发量较大,容易引起雏鸡脫水死亡。增湿可用水加热蒸发雾气,室内湿度保持75%~60%为好。湿度过大,容易引起多种病菌生长而发生传染病和球虫病。除湿可用开窗通风或排风扇抽气通风,地面放置生石灰干燥等。
5 饲养密度
育雏过程中,合理的饲养密度是预防挤压死伤的重要一环,1周龄内雏鸡饲养密度以30~20羽/m2为宜,随日龄增加逐渐减少,采用分群饲养。饲养密度过大则雏鸡抗病力降低,容易感染疾病和发生恶癖,成活率降低,生长速度减慢;密度过小也会导致能源和设备等浪费。
6 光照调控
1~3日龄雏鸡宜采用日夜光照,以后改为16~14 h,光照強度为每m23瓦左右,雏鸡能分辨食料及运动活泼即可。光线过强易产生啄癖等恶习,光线过暗,则会影响采食和饮水。
7 通风换气
育雏室内高温高湿有利产生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鸡体的新陈代谢可产生严重影响,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甚至引起死亡。育雏室通风主要靠开闭窗户利用自然通风或排风扇换气来解决。通风时需注意冷空气不可直接吹到雏鸡,窗口应设置布帘等物。
8 卫生消毒
育雏室地面及用具应保持清洁卫生,使用前先用清水冲洗,后用髙锰酸钾清洗消毒,也可用甲醛加髙锰酸钾熏蒸消毒,杀灭病菌。育雏期间,每周可用过氧乙酸喷雾带鸡消毒一次,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地面可用生石灰撒洒。另外,应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各种疫苗,防止各种传染病的发生。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采取有效消毒和免疫措施,确保育雏安全,提高成活率。
金秀龙
(临海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317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