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山市坛石镇白银耳鸡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

2013-01-22

浙江畜牧兽医 2013年4期
关键词:土鸡白银养殖户

(1.浙江省畜牧技术服务中心,浙江杭州 310021;2.江山市坛石镇人民政府)

江山市坛石镇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属丘陵与低山区地带,有“八山半水半路一分田”之称。全镇共有林地13.9万亩(1亩=667 m2),其中低丘缓坡3万多亩,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日照时数多,无霜期长,十分适宜畜禽养殖和农作物生长。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镇大力发展江山白银耳鸡特色养殖产业,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2010年,全镇白银耳鸡年出栏100万羽,产蛋1500 t,产值达到7500万元,直接带动低收入农户778户脱贫致富。

1 品种特性

白银耳鸡又称白耳黄鸡、江山白耳鸡。主要分布在江山市及邻近的江西省上饶地区境内,是我国稀有的白耳系蛋肉兼用型鸡种。白银耳鸡素以肉质鲜美、产蛋多、蛋黄大、色泽橘红、宜制蛋粉而著称,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006年8月,江山白银耳鸡作为浙江省8个畜禽地方品种之一,入选国家首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2009年4月,白银耳鸡又被浙江省农业厅列为27个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

1.1外貌特征 白银耳鸡体型矮小,体重较轻,具有“三黄一白”的外貌特征,即黄羽、黄喙、黄脚,耳叶大且呈银白色。成年公鸡体呈船形,单冠直立,冠齿4~6个;肉垂软薄,长而下垂,冠与肉垂均呈鲜红色;头部羽毛短、呈橘红色,梳羽深红色,大镰羽不发达,呈绿色光泽,小镰羽橘红色,其他羽毛呈浅黄色。成年母鸡体呈三角形,单冠直立,冠齿6~7个;肉垂较短,与冠同呈红色;全身羽毛呈黄色。公、母鸡的皮肤和胫部均呈黄色,无胫羽。

1.2生产性能 据《中国禽类遗传资源》记载,白银耳鸡体型矮小,生长速度较快。平均初生重37 g,90日龄公鸡平均体重714 g,母鸡630 g。成年公鸡平均体重1510 g,母鸡1297 g。产肉性能良好,成年公鸡半净膛屠宰率88.84%,母鸡83.96%;全净膛屠宰率,公鸡79.06%,母鸡65.35%。产蛋率高,平均开产日龄150 d,年产蛋180枚。蛋较大,平均枚重55 g左右。在公母比例1∶10~14的情况下,种蛋受精率为92.12%,受精种蛋孵化率为94.29%。

2 发展现状

2008年8月,江山市坛石镇成为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畜牧兽医局结对帮扶联系镇。坛石镇牢牢把握这一契机,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依托帮扶单位的项目和技术优势,确定将江山白银耳鸡产业培育成该镇的特色农业主导产业。目前,该镇已制定《坛石镇土鸡-江山白银耳鸡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3)》和《坛石镇土鸡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试行)》,通过实施种苗工程、开展示范村和示范场建设、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措施,大力推动当地发展白银耳鸡特色养殖产业。

2.1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 据调查,2007年全市白银耳鸡的饲养量为10万羽,以散养为主,品质混杂,规模养殖户很少。2008年以来,坛石镇借助省农业厅、省畜牧兽医局的帮扶契机,积极发展白银耳鸡特色养殖产业,大力扶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的示范创建。到2010年,全镇白银耳鸡年饲养量已达150万羽,年出栏100万羽,年产蛋1500 t,年产值达到7500万元。其中,2010年9月建成投产的江山白银耳鸡养殖基地年出栏量在4万羽以上,全镇2010年出栏肉鸡2000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390户,其中年出栏1万羽以上的养殖户达18户。

2.2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 据调查,坛石镇白银耳鸡产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密不可分。该镇依托绿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普农土鸡专业合作社的白银耳鸡繁育基地,积极开展品种选育提纯工作,切实提高种苗品质。同时,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引导养殖户组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全镇已成立8家土鸡专业合作社,其中横渡村成立了雄冠土鸡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防疫等服务,对饲养白银耳鸡的农户给予适当补助。在合作社的带动下,2010年全村白银耳鸡出栏量达到22万羽,成为江山市第一个养鸡专业村。

2.3生态化养殖趋于成熟 白银耳鸡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宜山区放养等特点。坛石镇采用传统原生态的方式养殖白银耳鸡,已形成了荒山放养、林地放养、果园放养等模式。白天鸡在野外觅食昆虫野草,晚间归舍或栖息于屋角树梢,早晚投喂玉米、稻谷等五谷杂粮进行补饲。形成了鸡吃草除虫,鸡粪肥地的良性生态循环,既避免了发展土鸡规模化养殖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充分利用了荒地、果园的牧草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4品牌化销售初见成效 在白银耳鸡特色养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坛石镇注重品牌培育,到目前为止,已制定了江山白银耳鸡地方标准,注册了“山棚牌”、“江山牌”等白银耳鸡商标。同时,强化对外宣传,通过举办白银耳鸡文化节,邀请《都市快报》等省内外著名媒体到养殖专业村采风拍摄专题片,组织土鸡专业合作社参加浙江省农业博览会等活动,使白银耳鸡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土鸡品种逐渐被广大消费者认可,扩大了知名度。目前,白银耳鸡已经远销福建、江西、上海和省内的杭州、宁波等地。

3 存在问题

3.1良种繁育体系有待完善 白银耳鸡是我国稀有的白耳系蛋肉兼用型鸡种,也是江山市农户养殖的主要土鸡品种,但是由于缺乏保种和育种经费,目前还没有建立专门的保种场或保种基地。现有的白银耳鸡种鸡场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品种杂乱,缺乏系统选育,在种苗数量和质量上均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由于良种繁育体系尚不健全,层次结构不够分明,销售和加工的均是原种鸡,造成生产上品种混杂、退化严重,不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和效益提升。

3.2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当地已经制定了江山白银耳鸡地方标准,但由于土鸡放养的技术性较强,而农村留守劳动力的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接受农业科技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养殖水平的提高。一些养鸡户依靠多年的经验进行养殖,传统的饲养方式根深蒂固,不愿接受标准化、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在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养殖场没有消毒设施,车辆、人员随意进出的情况。此外,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上,部分养殖户不注重通风、盲目控料、雏鸡不断喙、公母不分群,这些都极大影响了白银耳鸡的生产性能,降低了养殖效益。

3.3产业组织化程度尚需提升 目前,坛石镇白银耳鸡仍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抗风险能力低,现有的白银耳鸡养殖专业合作组织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结构松散,发挥作用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合作社与养殖户的契约经营不完善,利益链比较脆弱,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稳固利益共同体。虽然大部分合作社确立了“五统一”,即统一供应鸡苗、统一养殖方式、统一防疫措施、统一收购标准、统一品牌销售的原则,但兑现执行较差,合作社与养殖户在一定程度上是连利不连心。此外,当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少,流通中介组织不健全,很大一部分土鸡产品依靠外地客商上门收购,本地上规模、上档次的加工和中介龙头企业很少,产品销售组织化程度低,应对市场冲击能力弱,不利于白银耳鸡特色养殖产业的长远发展。

3.4疫病防控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在大市场大流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动物疫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调查发现,大多数养鸡户的防疫意识比较欠缺,除了部分规模较大的养鸡场比较注重疫病预防外,多数小规模养鸡场仍然存在有病才治的侥幸心理,缺乏全面的防疫制度。虽然,白银耳鸡的抗病力较强,且坛石镇大多数规模养鸡场为近年的新建场,一般不易发生传染病,但一旦发生传染性较强的疫病,如新城疫、禽流感等,极有可能造成土鸡大批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严重损失。

4 对策建议

4.1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白银耳鸡是农业部公布的首批138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也是江山市饲养的当家土鸡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建议相关部门制定白银耳鸡的保种扶持政策和配套法规,设立财政专项保种资金,积极扶持种鸡场做好提纯复壮、品种选育和良种推广工作。业务主管部门要邀请知名育种专家结合当地实际生产情况,制定江山白银耳鸡综合保种和开发利用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在地方品种资源保护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保种与选育利用紧密结合”的原则,加快实施白银耳鸡种苗工程,形成“金字塔”式的良种繁育体系。良种繁育体系中的原种场、扩繁场和商品养殖场承担相应的生产任务,保证白银耳鸡种苗的品质和数量,使其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从而推动白银耳鸡保种和开发利用工作的有序开展。

4.2强化养殖技术推广力度 为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白银耳鸡养殖效益,要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实用技术。一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一支稳定的技术服务队伍,分派到养殖场户进行实地指导,促进一大批实用养鸡技术进村入户。二要抓好养殖户技术培训工作,定期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培训活动,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通过以会代训、印发技术资料和送科技下乡等方式,大力推广普及科学饲养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让农户真正了解和掌握科学饲养白银耳鸡的方法。三要制定具体政策,大力培育科技养殖示范户。示范户要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山地资源,因地制宜,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实行标准化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江山白银耳鸡地方标准》和《无公害畜禽生产标准》进行饲养,建立健全养殖场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兽药使用和病死禽无害化处理制度,确保白银耳鸡产品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通过科技养殖户的示范作用,带动广大农户科学养殖白银耳鸡,促进产业发展。

4.3提升产业组织服务水平 完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是提升产业组织化水平,做大做强白银耳鸡产业的主要途径。一要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引导龙头企业、规模养殖户、贩运大户和相关企业,通过股份、租赁、合资等形式组建专业合作社,让“松散型”合作组织变成利益“紧密型”合作组织,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二要指导专业合作社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社员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内部组织,逐步形成民主管理和利益合理分配的运行机制。三要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按照“五统一”原则,进行集中育雏、统一供种、分散饲养,统一生产标准,共打一张品牌,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保证白银耳鸡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并避免行业内部发生恶性竞争行为。

4.4培育销售加工龙头企业 针对目前坛石镇白银耳鸡产业缺少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龙头企业的问题,要进一步出台完善有关扶持政策,全力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销售加工龙头企业,为产业健康发展注入活力。一要确定几家基础较好的白银耳鸡生产经营企业,作为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提高其生产服务和经营管理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要通过招商引资或利用江山市已有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在境内建设一家白银耳鸡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在产品品牌和科技含量上进行深度挖掘,突破只有鲜活产品销售的瓶颈,提高白银耳鸡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签订产销合同,发展订单生产,保证农民的养殖效益,实现以加工带动产业发展的目的,促进坛石镇白银耳鸡产业做大做强。

4.5打造白银耳鸡销售品牌 着力打造江山白银耳鸡销售品牌,是提高产品消费价值、拓展市场占有份额的必由之路。一要建立协调管理主体,整合现有各种白银耳鸡商标,共同打造统一的外销品牌和销售标准。二要引导合作社和农户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对白银耳鸡养殖、加工和销售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工作,确保为市场提供原生态、无公害的优质产品,以优质产品抢占市场,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三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通过召开产品推介会和建立专用销售窗口等形式进行品牌宣传,进一步提高白银耳鸡的知名度,并以衢州、杭州、上海等省内外大中城市为重点,拓展销售市场,建立稳定的营销网络。

4.6健全动物疫病防治体系 动物疫病是威胁畜牧业安全生产的最大障碍。坛石镇白银耳鸡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严格按照《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有关规定,坚持“以防为主、科学防治”的原则,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体系。一是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镇、村两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建立一支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充实技术力量,确保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二是疫病防控。要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鸡瘟等烈性传染病防治为重点,切实落实免疫、消毒等防控措施,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从源头上控制疫病的发生,保证放养鸡的成活率,增强农户养鸡信心。三是宣传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的防疫意识,尽可能减少疫病传播,实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病“力争不发生、确保不流行”的目标,保障全镇白银耳鸡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土鸡白银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张碧林养土鸡名堂多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山楂园套养土鸡模式的应用效果
土鸡
解码白银黑平台“杀人技”
俄国白银奇葩罗赞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