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中医认识及研究进展

2013-01-22符德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10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血压高血压

李 朕,符德玉

随着医学模式从简单的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躯体疾病伴随心理精神疾病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关注。近期研究表明,焦虑抑郁(anxiety deprssion,AD)情绪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1],AD障碍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独立预测因素[2],而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又是 AD的高发人群,有47.20%的EH患者同时伴发AD[3]。

AD等不良情绪可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功能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调节紊乱,促发、加重高血压[4-6],EH 患者因血压波动及治疗效果不佳加重焦虑、抑郁情绪,两者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治疗EH同时,对症治疗不良情绪必不可少。

目前西医治疗抗焦虑抑郁的药物多达几十种,这些药物虽然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成瘾性及禁忌证等多种缺陷,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和患者的依从性。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治疗中显现出较好的临床优势。现将近年来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中医认识及中医药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 高血压焦虑抑郁障碍的中医学病因病机认识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中“眩晕”、“中风”、“头痛”等范畴,病变脏腑早期以肝为主,中期累及脾、心、肾脏,后期以肝肾为主,主要病因有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年高肾亏、病后体虚等,其中以情志不遂为首要病因,基本病理变化不外乎风、火、痰、瘀、虚。《类证治裁·眩晕》有云:“良由肝胆乃风木之脏,相火内寄,其性主动主升;或由身心过动,或由情志郁勃……以至目昏耳鸣,震眩不定”。肝乃风木之脏,其性主动主升,若肝肾阴亏,水不涵木,阴不维阳,阳亢于上,或气火爆升,上扰头目,则发为晕眩。《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中云:“若饮食失节,喜怒忧思,则脾胃乃伤,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损耗元气……脾胃亏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脾胃失调,燥湿失济,升降失司,纳运失调,气血失和,阴火上冲,上扰脑窍,则发为眩晕欲仆、头痛等。《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张景岳云:“无虚不能作眩”;朱丹溪云:“无痰不作眩”。以上从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失和、虚实邪正等角度阐释了眩晕的重要病因病机。

而焦虑抑郁障碍作为现代高发的情志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归于中医“郁证”、“脏躁”、“百合病”等范畴,与七情中“惊”、“恐”、“忧”、“悲”具有很高的相关性。中医医家认为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早在《内经》就提出五志伤五脏论,后历代医家又不断深化、发展提出了五志伤心、七情易伤脏腑等理论。清代医家王士雄有云:“肺主一身之表,肝主一身之里。五气之感皆从肺入,七情之病必由肝起”。《临证指南医案·卷六·郁》曰:“因抑郁悲泣,致肝阳内动”;“悒郁动肝致病,久则延及脾胃中伤……情志之郁,药难霍然”。《内经》云:“惊则气乱”,“恐则气下”。《素问·举痛论篇》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素问·本神》提出:“心气虚则悲”。陈无择有云:“病有积怒伤肝,积忧伤肺,烦思伤脾,失志伤肾,爆喜伤心”。上述所见,情志(焦虑抑郁)疾病主要与心、肝、肾三脏关系密切,尤以肝为主。初期五脏阴阳失调、气机紊乱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中期、后期常由肝脏累及它脏受损,经络受阻、形质亏损;末期多虚实夹杂,痰凝血瘀、化火伤阴,病证难愈。

由此可见,高血压病与焦虑抑郁障碍在传统医学中有共同的病位(病变脏腑均与心肝肾有关),以及相似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脏腑阴阳失调、气机紊乱、虚实夹杂有关)。

2 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相关现代中医药干预研究治疗

经检索,现有资料明确以高血压焦虑抑郁人群为干预对象的中医药研究报道较多,通过遵循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初步证明中医药可以改善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血压和生活质量。

2.1 灵活运用经方 刘远林等[7]将164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基础降压药相同(硝苯地平控释片和氢氯噻嗪片),对照组口服麦普替林,治疗组口服丹栀逍遥散 (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牡丹皮、栀子等组成,每袋12g),经治疗12周,结果显示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效果与四环类抗抑郁药效果相当,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周训杰等[8]将60例兼有痰瘀症的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基础用药相同(贝那普利),治疗组加用加味越鞠丸,干预8周后比较,加味越鞠丸能缓解高血压患者症状,缓解焦虑及抑郁状态,并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乔建峰等[9]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口服天麻钩藤饮合柴胡疏肝散加氨氯地平,对照组仅服用氨氯地平,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提示天麻钩藤饮合柴胡疏肝散能帮助降压药更好地降低高血压病伴焦虑症状患者的血压,并能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焦虑症状。此外,朱宝珍等[10]研究发现二仙汤对更年期妇女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治疗前后对比,生理症状、躯体化症状、工作状态、焦虑压抑情绪及睡眠方面有显著改善。

2.2 圆机活法自拟组方 徐邦杰等[11]将60例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血瘀阳亢痰浊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及贝那普利加用活血潜阳方组(丹参、水蛭、钩藤、石决明、山楂、桑寄生等),按各组要求给药治疗8周,结果提示联用活血潜阳方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血压及胰岛素抵抗,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洪创雄等[12]用量化方法观察调平康片(主要成分为夜交藤、淫羊藿、女贞子、益母草及毛冬青)对伴焦虑症状高血压病的影响。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采用调康平片加洛活喜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洛活喜治疗,观察4周。结果显示调平康片能助降压药更好地降低伴焦虑症状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并能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焦虑症状。戴伦等[13]选取6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3例服用牛黄降压丸(牛黄、羚羊角、珍珠、草决明、水牛角、白芍、雄黄、黄芩、薄荷、冰片),对照组服用复方降压片(含利血平加氢氯塞嗪),治疗开始2周前均停用影响血压的药物作为导入期。经4周治疗后,结果提示牛黄降压丸具有降压作用迅速、持久、可靠的特性,且能同时具备抗焦虑的作用。冯琳等[14]选取伴焦虑状态的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常规使用降压治疗(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常规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组加用乌灵胶囊,疗程4周。结果显示,乌灵胶囊不但可以明显改善焦虑状态,还可以提高血压治疗达标率,缩短血压达标时间。此外,王磊等[15]研究发现二白降压汤(桑白皮、白蒺藜、天麻、钩藤、怀牛膝、焦山栀、黄芩、赤芍、川芎、丹参、白芍、葛根、合欢皮、夜交藤)能有效治疗以失眠为主症的高血压病,不仅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帮助患者停用西药催眠药物或减少其用量,还能够有效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林雪等[16]研究发现虚燥更平颗粒(当归、桑椹、玫瑰花、生地黄、罗布麻、酸枣仁)可以提高女性高血压病(围绝经期)生活质量,同时能有效改善焦虑抑郁状态及其临床症状。

2.3 其他疗法 徐晓春等[17]将7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焦虑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37例,行常规护理及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33例,只进行常规护理。入组当天和出院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测评,并记录血压变化。结果提示中医耳穴疗法有辅助降压、抗焦虑的作用。孟卫平等[18]选取8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4周的行为疗法(包括诱导心理放松、健康生活习惯、欣赏中国古典音乐、唐诗、国画等)和运动训练(太极拳、慢走等),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行为疗法和运动训练后,血压稳步下降,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及A型行为减少。此外,王凌等[19]研究发现针灸及心理干预配合也能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症状。

3 小结与展望

现有研究表明焦虑抑郁与高血压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1],由于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因此,重视对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治疗,对减少新发高血压病、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学以注重整体调节,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为特色,因人、因时、因病遣方用药,使其在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方面有一定优势,现有临床研究也证实了复方中药制剂在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仍应看到已有的研究多数停留在疗效简单观察层面,研究对象未作明确限定,样本量偏少,且缺乏长期随访,远期疗效尚待确定,从而影响了疗效评价的可靠性。因此,加强临床研究设计的严谨性,多层面、多环节、多靶点揭示中医药改善高血压焦虑抑郁障碍的作用及机制,深入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手段,成为今后临床研究工作的方向,从而为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与实验依据。

[1]周晋,李向平,赵水平,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16-17.

[2]Markovitz JH,Jonas BS,Davidson K.Pschologic factors as precursors to hypertension[J].Curr Hypertens Rep,2001,3:25-32.

[3]胡大一,于欣.双心医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94-100.

[4]Saavedra JM,Ando H,Armando I,etal.Anti-stress and anti-anxiety effects of centrally acting angiotensinⅡAT(1)receptor antagonists[J].Regul Pept,2005,128(1):227-238.

[5]Braszko JJ,Kulakowska A,Winnicka MM.Effects of angiotensin-Ⅱand its receptor antagonists on motor activity and anxiety in rats[J].J Physiol Pharmacol,2003,54(2):271-281.

[6]Narita K,Murata T,Hamada T,etal.Interactions among higher trait anxiety sympathetic activity,and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the elderly[J].J Psychiatric Res,2007,41(5):418-427.

[7]刘远林,董少龙.丹栀逍遥散治疗高血压患者伴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3):280-281.

[8]周训杰,姚磊,符德玉,等.加味越鞠丸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生活质量的干预[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10-12.

[9]乔建峰,何顺勇.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834-835.

[10]朱宝珍,范世慧.二仙汤加减对更年期妇女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7,29(1):80-81.

[11]徐邦杰,符德玉,叶玲玲,等.活血潜阳方对高血压(血瘀阳亢痰浊证)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生活质量的干预[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1):2190-2194.

[12]洪创雄,明康文.调平康对伴焦虑症状高血压病影响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8):1115-1116.

[13]戴伦,王拥军.牛黄降压丸对伴有焦虑的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0):1743-1744.

[14]冯琳,李奕.乌灵胶囊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研究[J].中成药,2009,31(10):1490-1492.

[15]王磊,高书荣,陆文强,等.二白降压汤治疗以失眠为主症的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3,44(3):14-15.

[16]林雪,任玉汝,马丽,等.虚燥更平颗粒对阴虚内燥证女性高血压病(围绝经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3):547-551.

[17]徐晓春,郑求姣,高美娟,等.中医耳穴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焦虑患者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0):996-998.

[18]孟卫平,陈永林.行为疗法和运动训练在老年高血压病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5,26(1):25-26.

[19]王凌,刘少明,刘敏,等.针灸及心理干预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语言障碍伴抑郁/焦虑的研究[J].新中医,2011,3(12):90-92.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血压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