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苹果发展的基本态势与思路对策

2013-01-22赵培策

中国果菜 2013年4期
关键词:烟台果农苹果

赵培策

(烟台市苹果协会,山东 烟台 260000)

一、苹果收储的基本态势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自农业部于2003年将苹果列入首批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来,我国苹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资料显示,甘肃苹果近年由不到300万亩发展到400万亩以上;陕西苹果种植总体规模已在千万亩水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生产技术不断提升,苹果产量不断增长,2012年达到3800万吨,超过全球总产量的50%。据调查,近5年年均增产超过200万吨,2011年、2012年分别比上年增加270万吨、300万吨,5年总产量增长50%。

随着苹果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苹果产业在全球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成为走向世界的 “创汇果”,农村经济发展的“扶贫果”、“生态果”、“致富果”。苹果产业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拓展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据2011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记载,2010年苹果每亩净利润达到5032元,是稻谷的16倍、小麦的38倍、玉米的21倍、棉花的5倍;与主要园艺作物相比,是橘类水果的2.4倍、蔬菜的1.8倍。陕西省2011年果业增加值仅第一产业就超过200亿元,基地县农户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部分苹果产区甚至出现了一批每亩净收入3万元以上、甚至4万元的高效典型示范园。

随着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收储能力越来越强,到2012年,全国苹果库容量达到900万吨,约占总产量的25%,加上果农的简易储存,全国苹果的储藏能力在30%以上。其中,山东库容390万吨,占总库容的43%,陕西库容229万吨,占总库容的25%。烟台苹果到2012年,已发展到266万亩,年产量突破500万吨,年出口量60万吨;拥有气调库155座,库容量50.98万吨;冷风库891座,库容量188.78万吨,总库容量为260万吨,分别占全省、全国的67%、28.8%。果农自存果大幅上升,可达20%以上,栖霞果农自存果高达65%左右。苹果产业已成为烟台市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外贸出口的主打产品,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

但是,苹果产业喜中有忧,既有果农致富的一面,又有果农忧虑的一面。

一是在价格杠杆的作用下,优势苹果产区的干部群众发展苹果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把苹果产业作为优势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来抓,致使各地的苹果苗木供不应求。可没有想到和看到,在发展的背后潜在着危机和忧虑,在工作指导上存在着盲目性、从众性,缺乏全面性、长远性,造成了苹果生产无序扩张。小树年年在成长,两三年后,现有的新果园就能集中挂果上市,必然出现供大于求和果贱伤农的问题。可以肯定的说,果农因为不赚钱,就会毫不犹豫地砍伐果树,将对苹果产业发展造成重创。

二是苹果生产经营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阶段,成为“高价产业”。据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明玉介绍,2011年管理和投资成本比2010年明显增长,再加上肥料、农药和人工等上涨因素,2011年苹果综合生产成本达到每亩3240元,同比上涨11.5%。

三是我国苹果的单产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平均单产每亩1.05吨,仅为法国的38%、意大利的43%和巴西的49%,在全球列24位。相比之下,我们的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低,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水平差。

四是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和单产不高都要求我们的苹果产业提高机械化水平,改进栽培制度。但是我国苹果种植现状却制约着机械化规模化作业。诸如此类的问题令人担忧。

二、苹果市场的基本走势

据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资料显示,2005年到2010年期间,苹果的生产价格几乎每年都在上涨,且上涨幅度较大,2010年上涨幅度超过30%,5年间累计上涨了95%。苹果生产价格上涨的同时,也带来流通环节的加码。高位运行,必然造成终端市场的“梗阻”,影响市场产品流通。

2005年一月红富士的集贸市场价格每市斤为1.62元,2010年一月每市斤为2.86元,5年间累计上涨了77%。2011~2012苹果销售年度,生产价格依然维持高位,产地直径80mm以上的二级套袋红富士收购价格维持在每市斤3.2元~3.3元左右。蓬莱等地的烟台苹果85以上的一级果卖到每市斤6元。经过道道环节的批发加码,到了市场终端,价格就会翻番,违背正常的价值规律,让国内外消费难以承受,当消费者买不起、吃不起时,批发商就只得落价,直至亏本。

近两年,烟台的经销商大部分亏损,有不少经销商难以为继,山东、陕西、河南、辽宁等多数苹果产区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苹果经销企业亏损的情况,总的看亏损面较大、程度较重,到了无心无力经营的地步。2012年秋天,苹果一上市,就高开高走,80mm以上的二级果每市斤3.2元~3.3元。经营多年的“老将”,静观其变,观望市场行情的变化,等待价格的合理回归;果农因受上年市场翘尾的影响,心理预期比较高,也在观望市场行情的变化,“待价”、“惜售”,等待高价出手。买卖双方相互观望、相互博弈,形成胶着状态。

持续五、六天之后,价格急速下降,每市斤跌至2元左右,形成高开低走的局势。有的果农抱着赌一把的心理,主动选择了自存;有的果农因为“惜售”,错过了入库时间,只得被迫自存。果农自存果是否可行?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现实选择。果农自存自销,可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经营成本,打通市场梗阻,梳理流通渠道。但是,果农的收储方式、保鲜手段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三、苹果发展的基本趋势

思路决定出路。只要思路对头,就没有走不通的路。我国苹果产业发展中的隐忧及市场走势,各地情况不尽一样,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各唱各的拿手戏,各打各的优势仗。总的趋势是:创新体制,共享红利,稳定面积,优化区域,提升质量,增加效益。在竞争中奋起,在挑战中突破。从烟台的实际情况看,我认为当前要实施三化战略,打好三大战役。

(一)实施合作化战略,打好突围战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中央给予农民合作社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农民合作社是基层干部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伟大创举。随着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大潮,烟台苹果合作社应运而生、蓬勃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烟台苹果合作社风生水起,带动越来越多的果农从“小生产”走向“大市场”,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

但是还要清醒地看到,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相比,我们的果农对合作社的参与程度还不高,合作社的整体经济实力、可持续发展活力和带动辐射能力还不强,与农民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特别是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人口老龄化、农户兼业化、农业副业化、村庄空心化愈演愈烈,“谁来种田”、“谁来务农”的问题越来越严峻。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生产成本上升、供求结构矛盾突出,不仅是当前的现实问题,更是走农业现代化道路绕不过、躲不开的时代课题。我们必须顺应阶段变化,遵循发展规律,加快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竞争孕育新生,挑战催生希望。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发展农民合作社,切实提高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农民合作社,既能为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服务,解决农户劳动力、技术、产品销售等困难,又能为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年农民在农村创业发展提供平台,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

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素、多类型合作社。倡导龙头企业创办领办合作社,与合作社融为一体;合作社以土地、资金、技术入股龙头企业,形成产权联合的利益共同体。推进农民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与联合。不断由横向合作向纵向合作深化,由单一功能向多种功能拓展,由传统合作向新型合作演变,由农户间合作向社际间协作迈进,由企业联合合作社向企业参与创办领办合作社延伸,由合作社挂靠企业向合作社创办领办企业跨越,逐步将“小个头”的企业、合作社,联合成企业集团和合作总社,形成浩浩荡荡的联合舰队,乘风破浪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二)实施品牌化战略,打好保卫战

21世纪是品牌世纪。品牌主宰社会,品牌引领流通、品牌引导消费、品牌引拓市场、品牌领衔产业。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农业领域买方市场已成定局,在农业同质化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大战已进入白热化。市场竞争已由单纯的产品价格或质量的竞争,转化为内在的信任度、知名度、美誉度为主导的综合实力的竞争。过去烟台苹果未经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认证,其权益得不到法律保护,因此,缺乏内在的发展动力,长期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

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烟台苹果”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身价大幅提升,在2009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烟台苹果品牌评估为80.97亿元,2010年评估为91.37亿元,2011年评估为93亿元,2012年在国家联合协会评选出的100个区域公用品牌中,烟台苹果和烟台大樱桃分列苹果类和特色果品类第一名,被称谓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烟台苹果”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产值、利润节节攀升,果农收入年年递增,连续四年每公斤苹果平均增加0.6元~0.8元,全市可增收40多亿元。2011年,烟台苹果又跨出历史性的关键一步,摘取商品领域的桂冠--“中国驰名商标”,在烟台苹果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驰名商标凝聚着烟台广大果农的心血与汗水,印证着科技人员的探索与实践,记录着各级政府的情怀与关爱。

可以肯定的说,烟台苹果驰名商标是广大果农和科技人员百年坚持、百年心血、百年耕耘,孕育而成的百年品牌。 中国驰名商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脸面,是国家或地区形象的支撑,也是他国人民了解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窗口之一,是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高度统一,是经过百年历史锤炼的无价之宝,不仅仅是地域标志,而且是质量标志、信誉标志,具有高度的溢价力、联想力、感染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其无形价值甚至超过所标商品的有形价值,是民族产业的核心财富。只有依靠品牌之翼,企业才能百年昌盛,持久腾飞。

目前,烟台市苹果协会已推出“母子品牌”的运作模式。所谓“母品牌”指的是区域品牌,“子品牌”指的是企业品牌。“子品牌”通过汲取“母品牌”(驰名商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打开市场、提高身价;“母品牌”则通过“子品牌”(企业商标)顺势落地,解决可能出现的相关法律责任问题。包装物品由定点生产厂家统一制作、统一标识、统一规格、统一质量。其样品报工商、商检、海关、质检等部门备案,依法合理地打好品牌建设的持久战,让这块金子招牌永放光芒。

(三)实施市场化战略,打好持久战

一个苹果,可以读出中国的经济学,正所谓滴水映日、落叶知秋。产业发展取决于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的利益关系。既要保障果农的利益,发展好“果园子”;又要保障消费者的利益,端得起“果盘子”;同时,还要保障中间环节的利益,鼓起“钱袋子”。所以,要统筹兼顾三方关系,让生产、经营、销售共享改革创新的红利。否则,不论哪一方的利益受到损伤,都会影响品牌效应的放大和苹果产业的发展。要推动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看一点、谋全域,看眼前、想长远,科学处理三方利益关系,打好持久战,做到互相关联、互相作用、互相给力。

烟台苹果今后发展的大趋势是,走品牌化、优质化、标准化的路子,注重发展精品果、功能果、保健果、工艺果。在品质、品位上下功夫,在特色、特点上做文章。通过示范园、标准园建设,向一亩园、一棵树、一个果要效益,按照先让果园亮起来,再让果园绿起来,后让果实红起来,最终让果农钱袋子鼓起来的思路,实现特色化竞争,差异化发展,推动烟台苹果大踏步地进超市、上专柜,走高端。锁定这个市场目标,就要加大流通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让果园子直通果盘子,这是一条关键性的通道,可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有效实现苹果经营的均衡供给,保持苹果价格的基本稳定,提高苹果质量的安全水平。

首先,要实行农超对接。在国外,“农超对接”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农产品生产流通方式,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70%以上。在美国,大农场与大零售商的对接是主流,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80%,批发市场只占流通业态的10%—20%,农产品供应和价格相对稳定,不给炒作商留空间。这几年来,苹果价格就像过山车一样,涨涨跌跌,这其中的推手不是果农,也不是消费者,而是个别中间商。实行农超对接是解决炒作的最佳选择。

目前烟台苹果已有“三证”:即出生证、身份证和通行证。通行证就是2008年和2011年,烟台苹果分别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出生证就是2009年建立起完整的烟台苹果质量安全查询追溯系统;身份证就是制定出台规范的认证程序和认证标准。在生产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记录产品从果园到餐桌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好比烟台苹果的“证明信”,不仅可以佐证烟台苹果的“三证”,而且能够见证烟台苹果的来龙去脉,获得来源可查证、去向可追溯、责任可追究的效果。这些条件和优势,正是对接的关键所在,希望所在,成功所在。

其次,要联手抱团闯市场。以联合社为平台,在优势主产区开发建设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烟台苹果示范基地,在相关大中城市建设物流保鲜库,在市场销售末端建立多形式、多规模、多层次的物流配送、连锁直营、电子商务等;在农贸市场建立“批发商城”,在社区设立专卖店,与居委会联手开展“居民定点、定时、定人的用卡销售”,把产品直接卖到居民家门口,打造烟台苹果生产、加工、储藏、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成为苹果供求的“调节阀”、“蓄水池”,探索出一条求解“卖难买贵”的新路子。

猜你喜欢

烟台果农苹果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收获苹果
拿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