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16例分析

2013-01-22胡纪源叶群荣杜益刚马心锋陈后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面瘫面神经疱疹

张 杰 胡纪源 叶群荣 杜益刚 马心锋 赵 静 陈后勤

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合肥 230061

Ramsay-Hunt综合征(或Hunt综合征),又称为“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感染以侵犯面神经为主的疾病,病变也常累及三叉神经、听神经,有时可累及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甚至颈丛神经,从而产生不同的疱疹征候群。临床表现以周围性面瘫为主,耳廓、外耳道感觉异常,及其邻近头皮、鼓膜、口咽黏膜等组织出现疱疹,还可出现头晕、呕吐、听力减退、声音嘶哑、饮水返呛等症状。不典型患者(特别是无疱疹的带状疱疹)易误诊误治,从而影响预后。现将我院2003-09—2012-02收治的16 例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Ramsay-Hun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例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12~71岁,平均(41.4±15.0)岁,全部为单侧患病,其中左侧5 例,右侧11例,发病至初次就诊时间3~7d,发病至我院就诊时间4d~3月余。

1.2 首发症状 以周围性面瘫表现首发者4例,以疱疹首发者4例,以耳痛首发者5例,1例耳痛与面瘫同时出现,另2例以头痛伴味觉减退首发。

1.3 临床表现 发病前有受凉史4例,感冒史4例,疲劳史2例,无明显诱因6例。有3例存在高血压史,2例存在乙型肝炎史,1例存在糖尿病史,1例曾患病毒性脑膜炎,1例患者母亲孕期曾患带状疱疹。2 例家族中有其他成员曾患“面瘫”。在16例中,3例出现面瘫早于疱疹2~5d,9例在疱疹出现后1~18d出现面瘫,其中4例无疱疹出现。1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周围性面瘫(100%),伴有患侧听力下降者6例(37.5%),伴有舌前2/3 味觉减 退者4 例(25%),伴有眼震者4例(25%),伴有Hunt神经痛者10例(62.5%),伴有头晕者3例(18.8%)。

1.4 实验室以及器械检查 血TORCH 检查示存在有VZV,HSV-Ⅰ、Ⅱ,巨细胞病毒,风疹1种或多种病毒抗体阳性的7例(其中1 例脑脊液TORCH 检查示VZV 抗体阳性),2例未见异常,7例未检。肌电图检查提示面神经重度损害8例,中重度损害2 例,中度损害3 例,轻中度损害1例,轻度损害2例。有3例患者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2例存在BAEP异常。8例颅脑CT 检查未见异常,1 例存在双侧苍白球钙化,1例颅脑MRI提示桥脑异常信号。

1.5 分型 根据主要临床表现,将其分为4型[1]:Ⅰ型:面神经感觉支受累产生耳廓皮肤疱疹和疼痛;Ⅱ型:面神经感觉支及运动支同时受累,产生耳痛和面瘫;Ⅲ型:面神经感觉支及运动支受累,并听力损失;Ⅳ型:面神经感觉和运动支受累,并听力损失和眩晕。该16例患者中属Ⅱ型7例,Ⅲ型6例,Ⅳ型3例。

1.6 误诊情况 首诊诊误为贝尔麻痹3例(3/16),外耳道炎、脑梗死、慢性脑供血不足、特发性耳聋各1 例(1/16)。诊误为贝尔麻痹3例均无疱疹出现,可见无疱疹或首发症状不典型患者易出现误诊。

1.7 临床诊断 标准参照郑友生等的诊断标准[2]:(1)病前常有受凉、吹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出现一侧(偶为双侧)外周性面瘫,可以伴有舌前2/3味觉减退、耳鸣、听觉过敏、耳部疱疹等;(3)可以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外围性面瘫,如小脑桥脑角病变、脑干病变、吉兰-巴雷综合征等。本组16例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中医药物疗法 丹参或川芎嗪活血化瘀改善循环,黄芪注射液益气养元,扶正祛邪治疗。

2.2 针灸疗法 取患侧面部印堂、阳白、四白、承浆、鱼腰、迎香、颧髎、下关、地仓、颊车等穴,伴有Hunt神经痛者加取翳风、风池穴。选用直径0.25 mm,长2 0~4 0 mm 的不锈钢针灸针,针刺上述穴位。一般采用平补平泻中等强度的刺激手法,留针30min;分别于进针得气后、留针中及出针时各捻针1次,每次行针约30s。注意:发病1周内的病例暂不针灸,反之病程较长尤其是超过1 个月的病例应加强刺激,还可加用脉冲电刺激针灸治疗,1次/d,每5次间歇2d为1疗程,总疗程2~6个。

2.3 西医药物疗法 阿昔洛韦0.5g(儿童酌减)溶入5%葡萄糖液250mL q 8h静滴14d以上,甲基强的松龙0.5g或1.0g溶入5%葡萄糖液500mL或1 000mL 缓慢静滴冲击治疗3~5d(或地塞米松20 mg溶入5%葡萄糖液100 mL静脉滴注),后期强的松20~40mg qd口服维持,出院后1月渐减量至停用,同时予鼠神经生长因子,B 族维生素(甲钴胺、维生素B12等)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

上述治疗同时,面瘫侧予以神灯照射2次/d,存在疱疹的局部予以外用阿昔洛韦软膏,加强面瘫侧眼部保护,防止继发眼部炎症,加强饮食、心理护理。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患侧表情肌瘫痪完全恢复与对侧基本对称,且耳部疱疹及疼痛完全消失;好转:面神经功能大部分恢复,仅眼睑闭合力度稍逊于对侧,示齿大致正常,仅在面肌主动运动时(如说话)口角轻度向健侧牵引。无效:仍留有较多及较明显的症状与体征。

3.2 治疗效果 16例患者中有9例面瘫完全恢复、疱疹消失和(或)耳痛症状消失,痊愈;7例疱疹消失和(或)耳痛症状消失,留有轻度嘴角不对称,好转。恢复时间15d~6个月不等,16例Hunt综合征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7例病程1月以上患者中痊愈2例,不同程度好转5例。疗后肌电图检查示面神经轻中度损害4例,轻度损害9例,正常3例。

4 讨论

早在1907年,Ramsay-Hunt首先提出Hunt综合征,其为周围性面瘫中面神经损伤较重的一类疾病,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引起,VZV 为亲神经性病毒,主要侵犯和潜伏在脊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细胞或脑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细胞内[1]。膝状神经节属感觉性神经节,位于面神经外膝处,由假单极神经元胞体组成,VZV 侵入膝状神经节、面神经主干,导致炎症、出血、局部组织水肿,而骨性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其一旦炎性水肿,出现面神经及周围血管受压,局部缺血、缺氧而出现面神经支配肌肉瘫痪。病理可见神经外膜和纤维内小血管中有散在淋巴细胞浸润,以及密集或散在小出血。在狭窄的内耳道内面神经与听神经相邻,被同一神经鞘包裹,均由迷路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供血,故常并发听觉、平衡觉障碍。另舌咽、迷走和面神经组织学上由同一腮弓发育,故均可受到膝状神经节病损的影响。疱疹与面瘫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对于典型症状的患者诊断不难,但对某些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易造成误诊。由于病毒侵犯神经在位置及时间上的不一致,出现症状的次序无规律可循,临床上出现迟发性疱疹、顿挫型疱疹、无疱疹的带状疱疹(zoster sine herpete,ZSH)等情况时,易致误诊。因此,临床表现患侧耳痛、面部神经痛伴周围性面瘫,应考虑早期Hunt综合征。另对于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并发面瘫,即使无耳部带状疱疹,也需考虑Hunt综合征。文献报道少数诊断为贝尔麻痹的患者其实是无疱疹的带状疱疹Hunt综合征(Ramsay-Hunt syndrome zoster sine herpete),在这些患者耳廓皮肤、外周血单核细胞、耳部分泌物或唾液中可检测出VZV 抗体效价水平升高4 倍以上或存在VZV DNA 的表达[3]。故对不典型者行血清特异性VZV 抗体检测,发现抗体效价明显增高是其确诊的重要依据。另外对拟诊Hunt综合征者,应该常规行流泪试验、味觉试验、镫骨肌反射试验、前庭功能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并对伴有客观性耳聋者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对疾病的早期诊断、面神经损害的定位定性、病程发展、早期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中医认为此病乃气机失调,外邪乘虚而入,侵犯阳明、少阳、太阳经络,面部经脉闭阻、气血运行失调、筋脉失养而致面肌迟缓。故针灸当以局部取穴、循经取穴、辨证取穴结合,选用攒竹、太阳、阳白、鱼腰、四白、迎香、颧髎、地仓、颊车、承浆等局部取穴,调面部经筋,活血行气。在起病7d后采用针灸疗法可加强活血行气力量,刺激面神经,促进面神经组织代谢,利于面神经及面肌功能恢复;风池为手足少阳与阳维交会之穴,阳维主一身之表,故有祛风解表、清头明目之效,可散风热、湿热之邪;合谷、太冲为循经远取,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为四总穴之一,有“面口合谷收”之功;太冲为肝经原穴,肝经经脉循行,两穴均为治面瘫要穴;以上诸穴合用,能祛风泻热、活血通络,可促进面瘫早日恢复[4]。

西医治疗方面,收治的16例患者均先后接受静滴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足量足疗程,9例予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冲击治疗3~5d,2例予地塞米松20mg静滴维持治疗1周后渐减量应用,5例口服强的松20~40mg qd维持治疗,同时均予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其中9例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阿昔洛韦为合成的鸟嘌呤衍生物,可抑制病毒DNA 的复制,达到抗病毒作用。药物的抗病毒作用必须针对病毒本身,在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内,药物经胸腺核苷激酶作用成为一磷酸形式,再磷酸化形成三磷酸无环鸟苷,在病毒DNA聚合酶合成新的DNA 过程中使其终止,阻止DNA 的复制,正常人体细胞中没有胸腺核苷激酶,故该药口服吸收差,应采用静脉给药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故本组均静脉给药。甲基强的松龙具有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及变态反应,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抑制T、B 淋巴细胞产生,减少抗体生成作用;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渗出作用,利于局部水肿消退。炎症消除和水肿的吸收,缩短了面神经受压时间,进而增加了恢复的几率,改善神经传导作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MPPT)已被用以治疗多种免疫疾病,其能迅速减轻神经炎症和水肿,比地塞米松作用迅速,无钠水潴留的不良反应[5],9例患者中应用冲击疗法均取得较好疗效。此外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是周围神经再生微循环的重要成分,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可维持神经细胞生存,加速髓鞘的修复,能很快促进病变纤维的愈合[6],激素虽能抑制炎症,改善循环灌注不良,从而减轻受损的面神经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激素抑制炎症组织损伤的修复,不能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因此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弥补了单用激素治疗的不足,使疗效提高[7]。

总之,Hunt综合征早期诊断,早期予以抗炎、抗病毒结合中药及针灸治疗,疗效显著,同时强调的是抗病毒治疗需足量、足疗程,阿昔洛韦务必静脉给药,MPPT 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应用利于症状恢复。我们对早期误诊误治,即使病程较长,其中2例病程时间已达3月以上的患者亦未放弃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症状亦能较好改善。

[1]Rafael Luis Boemo,María Luisa Navarrete,Ana María García-Arumí,et al.Ramsay Hunt syndrome:our experience[J].Acta Otorrinolaringol ESP,2010,61(6):418-421.

[2]郑友生,唐月英,曾屹生.中西医结合治疗膝状神经节综合征3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2(26):1 102.

[3]Sweeney C J,Gilden D H.Ramsay-Hunt syndrome[J].J Neurosurg Psychiatry,2001,71(2):149-154.

[4]关红霞,陈越峰,唐卉,等.药物配合针刺治疗Hunt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10,36(5):362-363.

[5]邱建厦,童绥君,林晓芳.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73例贝尔麻痹疗效分析[J].福建医学杂志,2002,22(5):16-18.

[6]付小兵.生长因子与创伤修复[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161-166.

[7]莫俊宁,黄燕,周伟坤.鼠神经生长因子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20(9):32-33.

猜你喜欢

面瘫面神经疱疹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