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Hcy、hs-CRP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分析
2013-12-17严秋凤
严秋凤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内二科(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长沙 410007
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获得性和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征,以皮层损害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龄化人口比例的增加,AD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85 岁以上发病率高达20%~50%[1]。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患老年性痴呆的人数将达到6 000万,而我国将有1 200万[2]。但至今AD 的确切病因及相关的生物学指标都不十分清楚,给AD 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带来很多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AD 患者血清Hcy与hs-CRP水平与AD 程度的相关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05—2012-05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AD 患者124例,男50例,女7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详细的病史询问及神经系统检查,抽血查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全套,行头部MRI或CT 检查。参照美国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卒中-老年性痴呆和相关疾病学会(NINCDS-ADRDA)诊断标准中“很可能AD”标准,排除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疾病、严重心脏疾病及Ⅱ级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服用影响Hcy水平的药物及合并感染者等。根据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分为:轻度AD 组(MMSE>15分)37 例,男15 例,女22 例,平均年龄(62.5±10.2)岁;中度AD 组(10≤MMSE≤15 分)35 例,男13 例,女22例,平均年龄(63.1±11.2)岁;重度AD 组(MMSE<10分)42例,男22例,女30例,平均年龄(63.8±9.5)岁。MMSE评定痴呆的标准:文盲组≤17分,小学组≤20分,中学组≤22分,大学组≤24 分。对照组:健康体检者102 例,男45例,女67例,平均年龄(62.8±11.1)岁。3组在性别、年龄及发并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mL于真空管中,离心后取上清液,Hcy采用化学发光法,hs-CRP 采用免疫学方法,仪器为西门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DVIA 2400。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组AD 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中度AD 组患者血清Hcy、hs-CRP 水平均高于轻度AD 组(P<0.05),重度AD 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均高于中度AD 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较,⑤⑥P<0.05;与轻度AD 组比较,③④P<0.05
表1 4组患者血清Hcy和hs-CRP检测结果比较 (±s)
表1 4组患者血清Hcy和hs-CRP检测结果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②③④⑤⑥P<0.05;与轻中度AD 组比
?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AD 组血清中Hcy、hs-CRP 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着AD 病情的加重,血清中Hcy、hs-CRP呈上升趋势,表明Hcy、hs-CRP对AD 的发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基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很多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是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等独立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AD 的关系也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与神经系统变性病有关[3]。也有研究认为高Hcy血症参与了AD 的发生和发展[4],高同型半胱氨酸引起认知功能障碍,导致AD 的机制,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可能与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的生化损害有关[5],高浓度的Hcy能显著升高氧自由基的含量[6],还能促进一氧化氮的生成,高浓度的一氧化氮能变成神经毒性物质。氧自由基可促进APP(β淀粉样蛋白前体)裂解生成Aβ淀粉样蛋白),加剧Aβ的生成和沉积,而Aβ的沉积是AD 的主要病理改变。也有研究认为,Hcy和叶酸的缺乏损害了海马神经元DNA 的修复功能,增加海马神经元对Aβ毒性的敏感性,从而增加AD 的危险。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十分敏感的炎性反应的生物学标志物,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和促进炎症反应等途径影响认知功能[7]。动物实验发现[8],小鼠脑内CRP 与Aβ1-42的水平呈正相关,推测CRP可能通过调节Aβ1-42的生成参与AD 早期的发病。也有研究发现,AD 患者脑内存大量炎症细胞因子,Aβ可激活胶质细胞和引起炎症反应而导致神经元丧失和认知功能障碍。
[1]吴江.神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柄泽昭秀,曲娟.痴呆的流行病学[J].日本医学介绍,2005,26(3):97-99.
[3]Obeid R ,Herrmann W.Mechanisms of homocysteine neurotoxicity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dementia[J].FEBS Lett,2006,29,580(13):2 994-3 005.
[4]邓小莹,王延平,叶酸.Vit B12干预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氯酸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4):35-36.
[5]Keseoglu E,Karaman Y.Relations between homocysteine,folate and vitamin B12in vascular dementia and in Alzhemimer’s disease[J].Clin Biochem,2007,40:859-863.
[6]Cristiane M,Emilene BSS,Stefanello FM,et al.Concurrent folate treatment prevent Na,K-ATPase activity inhibition and memory impairments caused by chronic hypehomocysteinemia during rat development[J].J Devl Neuroscience,2007,25(8):545-552.
[7]Kuo HK,Yen CJ,Chang CH,et al.Rel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to stroke,cognitive disorders and depressio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syster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Lancet Neurol,2005,4(6):371-384.
[8]毕炳添,徐江平.C 反应蛋白对β淀粉样蛋白生成的调节与Alzheimer’s病发病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2,26(3):41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