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疗法在疗养临床的意义探讨

2013-01-22黄小丽张延岭

中国疗养医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灸法疗养艾灸

黄小丽 张延岭

(武警厦门疗养院,361005)

艾灸疗法在疗养临床的意义探讨

黄小丽 张延岭

(武警厦门疗养院,361005)

艾灸;疗养;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是所面临的压力及各种危害也越来越多,身体健康状况受到越来越多因素的影响,而疗养学是为增强体质、防治疾病、促进康复而研究自然界可用于医疗保健的理化学因子的性质、应用方法、作用机制和效果,以及其他疗法科学的综合的学科。它是一门应用科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1]1。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疗养事业在慢性疾病、老年病、职业病及特勤、军队人员的疗养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保健、防病、治病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7,由此加强艾灸疗法在疗养临床的应用也就尤其重要。

1 灸疗法概况

灸疗法是一种古老的疗法,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在民间广泛使用。灸法是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作用于人体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说明了针与灸的不同,艾灸在某些方面可以弥补针灸不足之处,针刺无效时,改用艾灸往往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灸法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安全无副作用,灸法是一种绿色疗法,采用天然的艾叶加工品,结合经络腧穴的特效,采用无创伤性的、完全不向体内注入任何药物的方式,来达到提升人体正气,进而起到治病防病的作用,在正常操作的情况下,一般无任何副作用;二是治疗效果比较持久,艾灸属于自然疗法,它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指导下,以中医“整体观念”为基本原则,通过辨证施治,对人体从“根本”上进行调理,因而治疗效果较为稳定而持久;三是方式温和、操作简便、无痛苦,治疗时患者产生舒适的温热感,而且灸疗法操作相对简单,对于一些简单的疾病,患者可以自己在家中操作。

2 灸疗法在疗养临床的应用

灸法主要以艾为主,历代记载的有硫磺灸、灯火灸、桑枝灸、桃枝灸、竹茹灸、药锭灸、药捻灸等,但艾灸以其各种优势,广泛流传并不断发展。

艾叶,味苦辛,性温,入肝、脾、肾经,有祛湿散寒、止血止痛、温血活血、调经安胎、健胃强壮等功效[2]。而且艾叶干燥加工后,易点燃,火力缓和持久,透热力强。艾火的热力,结合经络穴位特性,艾灸就具备了温经散寒、舒筋活血、回阳固脱、益气升陷和防病强身的作用,多用于各种虚寒证。对脾胃虚寒、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风湿、类风湿、骨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疼、“空调病”,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有较好疗效。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对人体产生影响的途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艾灸的温热效应通过腧穴的特殊作用、经络的特殊途径,深入体内,影响经气,深透筋骨、脏腑以至全身,发挥整体调节作用,而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另一方面,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艾灸能够提高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机体防病抗病能力[3],同时对人体各个系统都有良性的调节作用,其中尤以对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影响最为显著。

3 讨论

艾灸养生,虽然是一则古老的养生方式,但其简、便、效、廉及其安全无副作用等优势,在当今养生界里备受关注和推崇。在作为现代医疗保健重要组成部分的疗养体系中,这是一种以健康、自然的本质出发的方法,也是真正做到“疗”与“养”相结合的一种方式。不可忽略的是,艾灸治疗法是一个持续与慢性的治疗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更需要病人的充分配合,疗养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良好的机会。疗养员在疗养期间,有更多的精神和耐心接受艾灸疗法,对平时无法关照的慢性疾病进行调理,达到治疗疾病,提高疗养员身体素质的目的,从而充分发挥疗养的作用,起到疗养的保健意义。

艾灸虽然是一种安全、有效、历史悠久的自然疗法,相对于其他治疗方式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也是有禁忌的。在大饱、大饥、大渴、大醉、大怒、疲劳、兴奋等极端状态下是不适合做艾灸的;另外,无论外感或阴虚发热,凡是脉象数急者禁灸;高热、抽搐或极端衰竭、形瘦骨弱者都不宜灸治;妊娠妇女慎灸[4]。同时,施行艾灸治疗,需要有专业的医生进行指导,不可盲目行灸。疗养的方式方法,除了充分利用日光、气候、海洋、矿泉、景观等自然理化因子的优势外,更要充分利用祖国传统中医瑰宝,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拓展疗养方式,使疗养工作在面对不同文化层次与生活品位的疗养员时[5],都能真正的发挥疗与养的重要作用,真正保障人类健康。

[1]陈景藻.疗养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

[2]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6-197.

[3]梁繁荣.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402.

[4]陆寿康.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97.

[5]徐晓峰.杭州疗养区人文景观的特征与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5):385-387.

1005-619X(2013)07-0599-02

2013-03-23)

猜你喜欢

灸法疗养艾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艾灸保健知多少
灸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婆婆迷上了艾灸
夏天怎么做艾灸
古代文献中岭南灸法及其发展源流*
自然疗法对离退休干部短期疗养血压控制的效果观察
景观疗养护理对疗养员睡眠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