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诊治体会
2013-09-17尚伟华邱霞
尚伟华邱霞
(1.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疗养二区,266071;2.青岛市92196部队医院,266000)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诊治体会
尚伟华1邱霞2
(1.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疗养二区,266071;2.青岛市92196部队医院,266000)
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辛伐他汀联合应用对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2例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连续治疗30 d,检测治疗前后血压与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SBP、DBP、PP分别为(130.5±10.78)mmHg(1 mmHg=0.133 kPa)、(85.6±6.49)mmHg、(53.9±7.19)mmHg和(136.5±10.34)mmHg、(89.6±7.51)mmHg、(55.8±8.17)mmH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实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实验组治疗后TC和LDL-C为(5.58±0.78)mmol/L、(2.21±6.1)mmol/L,较治疗前以及组间比较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可发挥协同作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选择。
高血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辛伐他汀
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中有一半以上存在血脂异常,而高血压和高血脂均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所以,对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有效的药物治疗,既可控制血压及血脂,也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和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本研究选择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在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的同时,加用辛伐他汀(10 mg/d),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血脂的变化,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实验对象 选择2010-01—2012-12来我院疗养的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62例,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标准,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血脂异常按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8例,女性14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63岁。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高血压分级、血脂异常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排除合并继发性高血压病、冠心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肿瘤、心肌梗死者。
1.2 实验方法 两组均给予低盐低脂优质蛋白的高血压病饮食;中度有氧运动;减轻体质量,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和足够的睡眠。服药和观察方法:两组患者同时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商品名:施慧达,吉林施慧达药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5 mg/片)5 mg,1次/d,口服,实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商品名:怡康寿,山东鲁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 mg/片)10 mg,1次/晚,口服,疗程为30 d,每天19:00—20:00查房时,由护士到患者房间
测量血压,采用核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患者休息5 min后,测量安静平卧位右侧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收缩压为克氏第Ⅰ音,舒张压为克氏第Ⅴ音而不是变音。记录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服药前后均做心电图,腹部B超,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常规检查。检测指标为血压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记录两组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检测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性下降,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各项结果(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检测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TC、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两组的TG、HDL-C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检测结果(表2)。
2.3 不良反应 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后,5名患者出现头痛、眩晕、面红,给予减量后症状缓解,其余患者未见心悸、胃肠道不适、浮肿等不良反应。4名患者口服辛伐他汀出现肝功能轻度或一过性异常、血清磷酸肌酶轻度升高、嗜睡、恶心等不良反应。以上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不影响治疗。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检测结果(±s,mm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检测结果(±s,mmHg)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时间 SBP DBP PP实验组 治疗前 153.1±13.32 94.6±7.71 59.3±5.19治疗后 130.5±10.78ab 85.6±6.49ab 53.9±7.19ab对照组 治疗前 153.7±13.21 94.1±7.33 58.6±8.12治疗后 136.5±10.34a 89.6±7.51a 55.8±8.17a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检测结果(±s,mmol/L)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检测结果(±s,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时间 TC TG LDL-C HDL-C实验组 治疗前 6.18±1.12 2.41±0.42 3.41±4.2 1.21±0.22治疗后 5.58±0.78a 2.39±0.52 2.21±6.1ab 1.22±0.53对照组 治疗前 6.19±1.25 2.43±0.51 3.39±5.3 1.08±0.31治疗后 6.16±1.56 2.41±0.32 3.31±6.2 1.10±0.72
3 讨论
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产生都与饮食等不良习惯有关,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合理膳食很重要。血压升高时,血管活性胺、血管紧张素可损伤内皮并刺激其收缩,使间隙扩大,脂蛋白易进入血管壁。而血脂升高可损伤小动脉内皮,引起痉挛、硬化,血管内膜结缔组织增生,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导致周围动脉阻力增高,引起血压升高[2-3]。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均可损害血管内皮功能,使血小板聚集性增高,从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促进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中施慧达是氨氯地平的左旋同分异构体,它通过对钙离子内流和细胞内钙离子移动的阻滞而影响心肌和平滑肌细胞收缩,使心肌收缩性降低,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血压下降。辛伐他汀主要是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合成来发挥其调脂作用;辛伐他汀影响血压可能的作用机制是[1,4]:①降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下调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表达,减少血醛固酮浓度实现降压作用。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内皮细胞中NO的合成,减少NO的灭活,达到降压的作用。③抗炎、抗氧化、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降低血压水平,尤其是降低脉压差的水平。陈安等[5]研究表明:氨氯地平和他汀联用不仅显著增加血压和血脂的达标率,且在抗氧化、改善NO释放和小动脉顺应性方面有协同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TC、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由此可见,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既可使血压血脂下降,又可显著降低脉压差,且较单独使用氨氯地平疗效显著。对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在常规应用降压药物的同时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李小琴.降压联合他汀——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策略[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3):338-341.
[2]吴文炎.氨氯地平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29例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3):278-279.
[3]余晓玲,余旭彪.中老年人血压与血脂关系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12(1):31-34.
[4]王琳凌,袁平.辛伐他汀在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西南军医,2009(4):614-615.
[5]陈安,王东之,徐更华.氨氯地平阿伐他汀钙对老年高血压并存高脂血症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水平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6):469-471.
1005-619X(2013)07-0634-02
201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