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13-01-22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健康心理

张 斌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江西九江,332000)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张 斌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江西九江,332000)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着和谐校园的构建和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对高校贫困生的来源和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对贫困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应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全方位地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达到帮困和育人相结合,使他们能积极乐观地在高校这个育人的环境中和谐健康地成长。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贫困生是指那些在校期间支付学杂费及生活费比较困难或基本生活费得不到保障的学生[1]。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校收费体制的改革,家庭承担的教育费用进一步增加,贫困学生这个群体在高校中越来越突出。近几年,虽然国家、省、市及各类高校都采取了不少帮困措施,如设立各级助学金,助学贷款,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等,但是这类群体在物质上得到帮助的同时,心理上的健康问题却仍然难以解决,表现为自强与自卑交错、虚荣与焦虑混杂、学习与活动的被动等等。在心理上贫困生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着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和和谐校园的构建。因此,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学工作者,关注贫困生这个特殊群体,探究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寻求科学有效的帮扶工作,对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帮助贫困生的健康发展尤显重要。

一、高校贫困生的来源分析

据统计,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中,贫困生所占比例约为20%,特困生比例在5%~10%之间,农、林、师范类学校贫困生比例超过30%,特困生比例超过15%,而且这两组数据还有上升的趋势[2-3]。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国家高职示范面向全国招生的行业专科院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各种各样的家庭因素是导致贫困生的主要因素。虽然对高校贫困生的界定有一定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但从来源分析,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

贫困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这部分学生的收入与支出有一定差距,使得他们日常生活相对拮据。

(二)来自收入不稳定的家庭

有些来自农村的家庭,靠天吃饭,收入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变得不稳定;有些来自城镇的家庭,父母因下岗等变故,而无固定收入,难以承担子女高额的学习费用。

(三)来自负担沉重的家庭

有些家庭中有两个及以上成员正接受非义务教育,还有些家庭主要劳动力因残疾或疾病而丧失了劳动能力,还有些家庭成员中无青壮年劳动力,有些家庭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弟妹要抚养。这些原因都直接导致家庭负担过重而无力承受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费用支出。

(四) 受家庭变故的影响

近年来离婚率的不断攀升使得部分学生因父母离异导致学习费用供给不正常。还有些家庭父母早逝,也使学生筹集学费成一难题。还有些家庭成员因患重大疾病需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使得家庭收支入不敷出,或者由于遭遇突发性灾变,使一些家庭失去经济来源。

二、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日前公布的《中国贫困高考生调查报告》显示,在北京高校中,有60%贫困生对感到羞愧难当;22.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受到打击;更有近20%的贫困生甚至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4-5]。通过这个报告可以看出,很多贫困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贫困”现象,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目前高校的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存在自卑感是较普遍的问题

自卑心理是部分高校贫困生的首要问题。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对于贫困生,他们的上学费用要靠家长借债或自己贷款供给,将来要靠自己的薪水偿还,自然而然会产生自卑心理。这些自卑感主要体现在:有些因为寒酸的外表而自卑;有些因为无钱追逐时尚和流行的东西而自卑;有些因为在人际交往、业余爱好、特长等都不如其他同学而自卑[5-6]。由于从小的成长教育环境的不同,他们往往视野、知识面较窄,学习上有困难,而且大多性格内向,这也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遇到打击后也容易产生自卑感。另一方面,贫困生在自卑的同时又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有时过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自己,这样就造成有些贫困生想申请学校的帮困助学金又不愿提出,生怕同学瞧不起,这样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二)焦虑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

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主观上感到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和难以自制。高校贫困生的焦虑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院校的学制一般为3年,贫困生从入校起每年得为高额的学杂费而奔波;二是他们得为平时的生活费用精加细算、有时为了添置必需的学习用品不得不节衣缩食;三是为了缓解经济压力,他们在拼命学习的同时利用休息时间勤工俭学,时常会处在怕因勤工俭学占用了课外学习时间而影响学习成绩的焦虑中;四是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贫困生时常会为就业问题而紧张焦虑[6]。在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时他们不但要考虑自己的发展,而且还要想到家庭的经济问题,他们有些需要靠就业后的收入来偿还债务和助学贷款,还要补贴家用为家人减轻生活负担,这也给他们带来了现实的压力和恐惧感。加之有些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片面,对社会感到不满、失望,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心理负担。种种焦虑心理导致许多贫困大学生情绪不稳定,苦闷烦躁,任何事都不敢或不愿去尝试,继而引发出其他的心理问题。

(三)人际交往中倾向自我封闭

自我封闭是指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它是一种环境不适的病态心理现象,从实质上讲其实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贫困生在人际交往中倾向于采取自我封闭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由于贫困生一般是在比较艰辛的条件下求学,长期以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中,既没有人教他们如何交往,又没有时间去学习交往,导致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往往不强,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如普通话讲得不好,讲话有地方口音等,从而不愿意和他人沟通交往;二是维护自尊的需要,他们担心在人际交往中被别人瞧不起或者“丢面子”,所以采取逃避的方式以避免自尊心受挫;三是贫困生由于生活的艰辛,对学习有更加强烈的愿望,他们不希望由于人际交往而占用学习时间,因此将绝大部分时间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因此无暇与其他同学交流,集体活动参加的也比较少,表现为比较孤立和交往面狭窄;四是现代社会中同学间的正常交往常伴随着一些物质联系,甚至有些物质攀比现象存在。而贫困生日常生活拮据,囊中羞涩,他们害怕这类交往会给自己带来额外的开支,认为同学间交往也是一种负担,继而采取避而远之的方式,索性减少交往,甚至封闭自我[8]。

三、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举措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地疏导,淤积过久,往往会产生一些问题,甚至引发心理疾病,后果不堪设想。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一部分,应该正确认识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给予贫困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把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育人环境、贫困生的经济救助和心理救助相结合,使他们真正实现心理脱贫。以下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完善资助体系相结合

家庭经济困难是引发贫困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和和谐发展,对他们生活上的经济帮助必不可少。针对高校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困难补助等。国家的“奖、贷、助、补、免”资助体系是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压力的重要手段[7-9]。助学贷款制度是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主要方式,积极为贫困生的助学借款提供支持和帮助。另外学校设立专项经费,设立贫困生奖学金、助学金和直接补助等方式帮助贫困生,内引外联,拓宽资金渠道,完善“绿色通道”,让贫困生切身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温暖。在资助过程中,学校要对受益的贫困生严格把关,真正让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贫困生获奖受补,以在贫困生的群体中树立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树立贫困生在逆境中立志成才的奋斗目标。同时,学校积极创建各种勤工助学的岗位,多渠道地开辟勤工助学市场,建立勤工助学中心,并优先安排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校园参加勤工助学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勤工助学拓展了经济资助的平台,让经济资助由暂时性的“他助”转为可持续的“自助”,不仅让贫困生获得经济补贴,解决实际困难,缓解经济压力,从心理辅导的角度看,鼓励贫困生从事勤工助学等活动,还可以转移注意力, 充实生活, 放松身心, 较好地缓解焦虑感,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自身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让他们更加珍惜所得到的资助[10]。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创建和谐育人环境相结合

和谐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一个和谐的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贫困生中普遍存在的自卑和自我封闭的心理障碍。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从大环境和小环境两方面着手创建和谐环境,大环境指学院积极发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对贫困生开展各种互助活动,并进行心理辅导。首先应对学生尽快进行心理普查,比较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心理情况。并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型讨论会等形式进行心理知识和典型案例教育,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并对有自卑、孤僻、甚至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的同学进行个别交流疏导,多聆听,多关注,及时疏导。同时,积极开展多种丰富的社团活动,给贫困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帮助他们在在这些社团活动中锻炼自我,重塑自信。另外学院还充分发挥班集体和寝室的小环境作用。班级通过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使学生加强与贫困生的交流与沟通,让贫困生积极地参加到集体活动中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关爱化解贫困生的一些不良情绪。同时,发挥班干部和党员同学的模范带头作用,采取“一帮一”的传帮带方式,带动贫困生积极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班级活动。并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协助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另外,班级经常性地开展一些主题活动也是帮助疏导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好办法。例如一些高校积极开展 “爱心传递”等活动,组织学生到社会养老院、聋哑学校中做些公益活动。使贫困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认识到社会上还有一些与自己一样困难甚至比自己更困难的人需要得到资助,让他们通过帮助别人获得快乐的同时升华自己,打开心扉,战胜自我。

(三)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提升贫困生科技实践能力相结合

我们坚信每一个贫困生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学生。贫困生的一些焦虑心理来自于对就业的担忧,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的就业中有更大的市场。学校应把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科技实践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鼓励贫困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通过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与综合竞争力,增强贫困生的自强自立意识,培养社会生存能力。例如可以在科研课题组设置岗位,让贫困生积极参与一些简单的科研工作,既能锻炼他们的科研能力,又可减轻生活负担。另外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格外重视对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和推荐,在就业工作中把贫困生列为帮扶对象,给予他们以特别的注意和关爱,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与用人单位接触的机会,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以让贫困生能顺利就业。

(四)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体系相结合

互联网具有高聚集、低门槛和隐蔽性的特点,学生有时更愿意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健康的咨询和学习。我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结合起来,利用各种平台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借助电子邮件、建立QQ 群、博客、论坛和校园网等网络载体,通过开设网络心理知识讲座、虚拟心理课程和网络心理咨询等方式,开展与贫困生的沟通交流与引导工作[11]。让贫困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贫困生自我心理健康维护的能力,及时掌握疏通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方法,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树立自尊、自强、自立、自爱的精神,积极向上的去应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平台,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帮助贫困生克服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在新生入学开始,就要建立贫困生的心理档案,跟踪了解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客观系统地掌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以能及时地对处于心理危机的高危个体进行跟踪,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总之,贫困生是高校学生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部分群体。尽管他们多数心理健康、品学兼优,但仍然有部分同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贫困带来的心理问题。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应该引起学校和教师的足够关注。高校教师在对贫困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应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全方位地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达到帮困和育人相结合,使他们能积极乐观地在高校这个育人的环境中和谐健康地成长。

[1] 岑道权.高校贫困生认定的难点及对策探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5(4):87-89.

[2] 付海明.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初探[J].鸡西大学学报,2010,10(1):12-13.

[3] 易善武.高校贫困生问题的三维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3-65.

[4] 韩 莉.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 黑龙江教育,2009,8(3):24-25.

[5] 李 婷.论高校贫困生的精神扶助[J].邵阳学院学报,2009,8(5):28-31.

[6] 余华俊.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J].企业技术开发,2009,10( 6):3-8.

[7] 杨文登.环证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32-134.

[8] 李祥军.关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J].航海教育研究,2005(3):83-85.

[9] 牟艳娟.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心理学,2004(5):190-192.

[10] 田筱鸿.高校贫困生心理辅导与经济资助互动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学科教育研究,2008(3):33-37.

[11] 张小春.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J].南华大学学报,2010,12(1): 69-70.

A Study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Families

ZHANG B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Courses, Jiu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Jiujiang 332000, Jiangxi, China)

The mental health problem has a direct effect on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from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families, an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campu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the source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families. We propose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mental health fi nancial assistance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a variety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o achieve a harmonious and healthy college environment for these students.

students from economically;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G444

A

1673-9272(2013)01-0145-04

2012-08-26

张 斌(1967-),女,江西九江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编校:李浩慧]

猜你喜欢

贫困生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