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传统特色黄岩蜜橘产业发展的问题及扶持措施

2013-01-22鲍安潘丹红

浙江柑橘 2013年2期
关键词:黄岩区蜜橘黄岩

鲍安 潘丹红

( 1.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河北省秦皇岛066000;2.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农办)

区域传统特色黄岩蜜橘产业发展的问题及扶持措施

鲍安1潘丹红2

( 1.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河北省秦皇岛066000;2.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农办)

区域传统特色农业是当地长期历史发展所孕育出的结晶,同时该特色农业在这个地区发展必然是具有某一方面甚至是多方面的优势,例如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文化习俗等因素。且区域传统特色农业的发展伴随着历史的积淀,拥有长期积累的名声,固有的市场,一定的规模以及前人的经验与教训,所以现今在该地区发展此特色农业将能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与其它产业相比有了一定的先天优势,往往能发展成为当地的龙头产业。同时其发展有利于拉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会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增加该区域的财政收入,提高农民收入,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等。

本文以黄岩蜜橘产业发展为例,分析当今区域传统特色农业发展的问题,政府为此出台的扶持措施及收到的效果,为传统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经验。

1 黄岩蜜橘产业的现存问题

黄岩蜜橘在历史上显赫一时,始于三国,盛于唐宋,至今已有1800多年栽培历史。黄岩蜜橘总产量曾一度占全国总产量的 1/ 6,列全国县级之冠。那时的黄岩蜜橘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在现今的发展,却由于种种原因,遭遇了滑铁卢,从辉煌顶峰走向了下坡路。黄岩蜜橘的现状并不是特例,几乎所有的区域特色传统农业在当今社会的继续发展都面临着各式各样的挑战。

1.1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第二、三产业迅速崛起,从第一产业为主导转向了第二、三产业为主导。这也就使得从事第一产业的资金、人力、土地等资源都迅速地转移减少。另一方面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也使得第一产业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在不断受到侵蚀。这些都对区域传统特色农业有着致命的打击。黄岩蜜橘就面临着这样的困境。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尤其是万亩工业园区建设的影响,黄岩蜜橘的种植规模逐年降低,种植面积和产量明显减少,而且从事蜜橘产业的人员也逐渐减少,并且趋向老龄化。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橘园处于无人管理或者是粗放管理的状态。

1.2 区域传统特色农业从早期就开始发展,尤其是1980年代初期,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大多数承包到户,采取一家一户的家庭生产经营模式,这也就直接导致了种植地块小、种植分散、生产成本高、技术应用难以到位,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的能力弱,并且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关联性差,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黄岩蜜橘也有类似的问题,据黄岩区林特局统计,“农户多采取分散式经营,全区共有92397户,每户不到667 m2橘园;到2007年底,全区各类柑橘专业合作社仅 8家,社员数573人,面积213hm2。全区种植蜜橘 0.3hm2上的果农仅78户,不到柑橘总面积的 2%。”

1.3 区域传统特色农业往往由于自古传承下来,缺乏品牌意识以及统一的管理。传统特色农业产品享有盛名,极易成为仿冒者“热捧”的对象,再加上如果自身缺乏品牌意识以及统一的管理,那就更加容易导致“盗版”猖獗,在市场上真真假假分不清楚,以劣充优,严重影响了其本身的声誉。黄岩蜜橘的牌子“遍地开花”,缺少统一管理,导致不少其它地区的蜜橘随意打着“黄岩蜜橘”的旗号进行售卖,严重影响了黄岩蜜橘的名声。

1.4 区域传统特色农业的品牌效应也没有充分发挥。俗话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当今的社会,一个好的产品能成功推向市场,宣传在其中有着不可泯灭的作用。所以区域传统特色农业想要在当今迅速发展,在市场上占领有利地位,宣传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往往区域传统产业一方面被自身的传统性所束缚,难以跟上时代的脚步,另一方面也自认为其名声在外不需要再进行“二次包装”,殊不知自身正在逐步被历史的潮流所吞噬。

2 黄岩区政府扶持黄岩蜜橘产业的具体措施

2.1 培训指导农民科技兴果,加强技术改进与创新。黄岩区政府与区果品产销协会合作,在全区建立了14个科技服务站,通过邀请离退休的黄岩蜜橘专家,每月定期进行下乡指导,介绍种橘技术,并推广优良品种。向广大橘农介绍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规程,从而加强质量管理。根据黄岩区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黄岩蜜橘(名果)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政府鼓励新发展柑橘良种。并且对于重点开展园区道路、排灌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技术改进,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后,按照当年基础设施实际投资额的60%~70%予以补助,最高不得高于60万元。并鼓励创新经营机制和土地使用权流转。对单位或个人开展果园托管、反租倒包协议五年以上并公证的,达到柑橘良种集中连片15亩以上,管理规范,档案齐全,且生产标准化,品质优良,给予每亩一次性补助200元。”

2.2 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在南城蔡家洋、头陀、西城、院桥等地设立柑橘优质产品基地,同时在南城、澄江、新前、头陀、上垟等乡镇街道办事处建立了万亩黄岩蜜橘示范基地,核心基地面积为400hm2。在《关于加快黄岩蜜橘(名果)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中提出“对于新种植本地早蜜橘、早熟温州蜜柑等柑橘良种,基地连片面积在15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200元;基地集中成片高接换种面积达15亩以上,并能实行统一管理、达到考核标准的,给予三年的政策补助,补助标准为第一年每亩1000元,第二年每亩500元,第三年每亩300元。鼓励农户将手中的土地向合作社集中,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并且组建各具特色的蜜橘专业合作社或行业协会,对其进行规范化建设,促使每个柑橘精品基地均配有专业合作社。”

2.3 扶持品牌建设,加强品牌管理。2007年,在黄岩区工商局的重视和帮助下,区果品产销协会向国家商标局申报了“黄岩蜜橘”证明商标;并在2008年 3月获得批准。区政府根据黄岩区委发[2008]25号规定重点培育“黄岩蜜橘”证明商标,成立了以副区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黄岩蜜橘”证明商标管理领导小组,以加强对证明商标的管理领导工作。根据《关于加快黄岩蜜橘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产业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设立“黄岩蜜橘”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基金50万元,扩大“黄岩蜜橘”证明商标使用面。区政府提出了黄岩蜜橘的优质名牌工程建设,以及重振“黄岩蜜橘”品牌的战略步骤,推行“三品工程”建设,即“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在区工商局的指导督促下,根据黄政办发(2009)88号《关于进一步规范“黄岩蜜橘”证明商标使用管理的通知》实施“四统一”的管理体系。一是统一品牌。将规定区域范围内符合黄岩蜜橘品质特征的黄岩蜜橘基地统一纳入品牌管理,规范种植行为,合力打造“黄岩蜜橘”这块“金字招牌”;二是统一标准。黄岩蜜橘生产、加工、贸易统一使用协会单位起草,并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原产地域产品 黄岩蜜橘》。三是统一包装,包装和标志标识由协会统一设计,同时制订统一规格、质量的各种包装箱,实行双商标运作,提高产品档次,并严格控制使用的范围和数量,以共同打造和树立商品形象。四是统一监管。形成企业自律、协会管理、行政监督、镇乡协管相结合的黄岩蜜橘证明商标管理体系。

2.4 加强宣传力度,弘扬黄岩橘文化。区政府投巨资多次举办“黄岩柑橘节”,通过“黄岩柑橘节”这个平台,大力宣传“黄岩蜜橘”证明商标,塑造“黄岩蜜橘”品牌形象。并在2008年由黄岩区政府主办、黄岩区工商分局承办,举办了“首届黄岩农业品牌论坛”,提升橘农的品牌意识。委托浙江大学咨询中心,对“黄岩蜜橘”证明商标进行品牌推广策划,统一设计“黄岩蜜橘”包装和电视媒体广告、户外平面广告。在杭甬高速公路钱江二桥南面制作灯箱广告20个,在黄岩段高速公路制作大型广告牌 5块,并在FM93电台发布广告,在各媒体有计划地开展“黄岩蜜橘”形象宣传。并且鼓励出资黄岩蜜橘参加各级的农业博览会,打响“黄岩蜜橘”的名声。区政府还投资了5000多万元在黄岩兴建了全国首个关于蜜橘的博物馆——中国柑橘博物馆。这些都为黄岩橘文化走出黄岩,走向全国乃至世界铺好了前行的道路。

3 实施扶持措施后的效果

一方面黄岩蜜橘栽培管理技术以及科技含量大幅上升。黄岩蜜橘农户陆续采用了设施栽培、生草栽培、大枝修剪、地膜覆盖、生物防治、完熟栽培、采前控水等新的栽培技术,有效提高了蜜橘的品质,优质果率明显提高,单株产量也有了一定的上升。另一方面,黄岩蜜橘精品售价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据对区果品产销协会调查,在2012年蜜橘销售大背景不景气的前提下,蔡家洋本地早基地 2.75kg精品盒装卖到120元一盒,相当于43.6元/kg,消费终端进入到三星级以上宾馆、台州火车站、温州机场等高端场所。而在未使用证明商标之前,蔡家洋本地早虽然名声在外,但与普通产区的价格差异并不明显。据估算,2012年实施的133hm2柑橘优质基地的效益增幅达40%以上。并且在2012年11月参加的北京农博会上,黄岩蜜橘也卖出了60元/kg的好价格。

黄岩蜜橘还因此名声大噪。据黄岩区林特局统计,黄岩蜜橘连年获得了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2008年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浙江省名牌农产品”,2009年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名牌柑橘”,2010年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区域名牌”、“中国十大名橘”。

这些都足以看出在政府扶持下,黄岩蜜橘产业正在慢慢从低迷中走出,也定能在不远的未来再创辉煌。

2013-01-23

猜你喜欢

黄岩区蜜橘黄岩
朵云书院黄岩店
台州市黄岩区: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
黄岩
黄岩区关工委 发放春季助学款
台州市黄岩区优质杂交晚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黄岩工作法”牵住乡村振兴“牛鼻子”
蜜橘园里欢笑多
吃蜜橘
黄沙坞蜜橘
黄岩区道协表彰财务管理先进宫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