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宿迁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研究
2013-01-21涂在友杨丽雯翟桂群
涂在友,杨丽雯,翟桂群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逐渐发生变化,逐步从“工业型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现代服务业对GDP的贡献越来越大.宿迁作为江苏的一个地级市,属淮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制造业在总体经济中占有较高的份额,但其竞争力与江苏省的其他地级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有许多,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落后是造成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通过客观评价宿迁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研究制约因素,对促进宿迁生产性服务业健康的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非常重要.
1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及范围界定
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是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不同年代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概念的定义不同.李江帆所著的《第三产业经济学》(1990)[1],是国内第一部关于服务业的专著,他从服务业对象出发,界定了生产性服务的理论概念.通过研究,逐步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形成共识: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中间投入,为产出物提供服务.它和生产制造业相互依赖,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起到加速融合的作用.国际和国内权威机构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的界定都不同.上海市经济委员会2006年将其分类为:资本服务业、会计服务类、信息服务类、经营服务类、研发技术类、人力资源类、法律服务类.
2 宿迁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
2003年至2009年宿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速度明显增加,至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速度已经超过20%,这也带动了宿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至2009年底宿迁的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率为15.9%,服务业占GDP比重在30%左右.最近两年服务业占宿迁生产总值一直在11.1%至15%之间.2007年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产值已达到4098.35亿元,占江苏省第三产业产值45%,增长率为33.40%.目前,宿迁的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升级速度也在加快,但是和其他地区相比生产性服务业还是显得滞后.
3 宿迁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分类,所以本文生产性服务业分类如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从生产性服务业的宏观环境、产业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速度、质量几个方面以及数据的可得性选取指标.
3.1 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环境直接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本文的宏观环境主要从经济环境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宿迁的经济从2008年有明显的发展,城镇居民人居消费支出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表明宿迁的宏观环境有了好转.实际外商投资虽然也在增加但是比起苏南还是相差甚远,城市化水平有待于提高,宏观环境还需改善.
表1 宏观经济指标
3.2 产业规模指标
对于产业规模指标主要从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和生产性服务业产值来分析.宿迁2005年到2008年生产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维持在7.56%左右.与其他地方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业固定资产相比,宿迁生产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偏低.根据宿迁统计进度数据整理计算,2005—2008年宿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值分别为34.8、38.9、44.1、49.2亿元.Markusen(1989)[2]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宿迁的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较小,但对经济贡献有着重要的作用.
3.3 产业发展结构指标
产业发展结构指标包括工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生产性服务产值占GDP的比重、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至2009年,宿迁工业生产总值占GDP的36.9%,第三产业的产值占GDP的34.4%,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值占GDP的6.3%,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的23.6%.可以看出生产性服务业对生产经济有重要的作用.在其内部结构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近几年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但是和其他地区相比,宿迁还需要调整政策,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
3.4 产业发展速度指标
产业发展速度指标包括从业人员增长率、增长速度、成长相对速度,衡量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从表2可以看出宿迁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有增加的态势,但是还没有明显的发展势头.另外,金融业出现负增长的现象,反映金融体制需要加紧改革的要求.江小涓和李辉(2004)[3]的研究指出,虽然过去多年服务业没有取得预期的高速增长,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也没有显著提升,但我国却能在这时期几乎是全球最高的增长速度,服务业的发展没有成为增长的障碍.所以可以得出:宿迁的经济还没有需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阶段.
表2 发展速度指标
3.5 产业质量指标
人均生产性服务产品占有量和生产性服务贡献率是产业质量主要指标,是衡量产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效率.2007年,宿迁的的人均生产性产品占有量为532元,生产性服务贡献率为6.7%.2008年,人均生产性服务产品占有量为621元,生产性服务贡献率为6.3%.从数据可以看出人均生产性服务产品占有量较低,和苏南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综上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宿迁工业化进度的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宿迁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偏低,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层次较低,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机制不健全,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的专业市场.与苏南苏中地区相比效益水平、服务能力和服务范围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4 提升宿迁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4.1 政策鼓励及扶持政策,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环境
政府的作用在于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各项政策,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引导,为其营造良好的环境.宿迁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细分市场,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另外政府需通过制定政策、选择发展重点、培养人才、健全法规以及制定其他相关措施等.如政府可以制定和实施包括税收减免等各项政策,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金融扶持政策,积极拓展投资渠道;制定配套的贸易法、期货法、房地产交易法、土地估价法、运输通信法、人才使用和管理法等,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4.2 加大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合作
通过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国内外产业资本向宿迁投资.放宽集聚区准入标准,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发挥民营企业经济在集聚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积极发展宿迁重大项目,用项目建设拉动投资效益和社会发展.同时,加强跨区域的合作,主动学习通行的规则、标准,与发达地区接轨,不断拓展宿迁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4.3 大力人才培养和引进
宿迁对于高科技人才比较缺乏.加强生产性服务业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构建宿迁生产性服务体系提供保障.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紧缺的人才可以用高薪、奖励制度来引进.鼓励各种商业咨询、猎头公司、人才培训等服务机构的发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类人才市场.另外,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宿迁高等学校优势,加强本地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科体系建设,加快培训具有服务业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构建高端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复合型高级服务业专业人才方面形成规模.
4.4 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品牌建设
区域品牌是一种很重要的无形资产,应加强区域品牌的建设,明确区域品牌的产权主体,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政府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区域品牌,鼓励和支持开展争创服务品牌活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树立长远思想,互相协作,切实作好区域品牌的创建工作,并提供相互支持.在区域品牌初具影响力之后,充分做好品牌的维护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把分散的企业有效地组织起来,引导区域品牌的建设.
4.5 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关系经济的总体发展,而且将直接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宿迁应将知识、技术等要素投入到传统服务业中,优化传统服务业,提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顺应现在的潮流,积极开拓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宿迁的优势,构建合理的机制,共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4.6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中小银行体系
宿迁现有的中小银行发展起步晚,业务量相对较小,其运作与管理尚不规范、成熟.若想提宿迁高生产性服务业,应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与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相匹配的地方性中小银行,使之与大银行形成合理搭配,形成层次鲜明、结构合理的现代金融体制.合理提高中小银行规模,引导和提升地方性中小银行满足中小企业金融需求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中小银行自身抗风险能力.
4.7 中小企业应提高整体素质,加强自身信用建设
宿迁的中小企业应及时抓住目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机会,不断优化自身结构,提高自身素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准,强化公司治理,建立财务纪律,增强人力建设,提高企业管理层人员素质,为企业发展打好基础,增强商业银行信心;同时,中小企业应积极维护自身形象,为自身发展争取空间.
〔1〕李江帆.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Markusen J R.1989.Trade in producer services and in other specialized intermediate inputs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3〕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