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兽医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
2013-01-21宋振辉黄庆洲王芝英张鹦俊
宋振辉,黄庆洲,刘 娟,王芝英,张鹦俊
(1.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重庆荣昌402460;2.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3.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图书馆,重庆荣昌402460)
动物医学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毕业学生能否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现代养殖业中的关键问题,为养殖业健康良性发展服务,是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目前,养殖业中最急需的是既懂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懂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1]。如何培养社会所急需的、能为养殖企业业主科学决策提供专业思想的畜牧兽医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巨大机遇和挑战。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更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的传统观念,真正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创业思想、解决养殖生产实践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是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思考的核心所在。
1 国内外兽医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分析国内外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发现,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学制、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专业要求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国外动物医学专业的学制多数采用5年制或6年制,少数国家如美国为7年制,分2~3年兽医预科和3~4年本科两个阶段,学生必须先经预科结业考试合格,才能升入本科学习,学制比一般农科、理科专业长。课程设置一般分两阶段进行。即预科阶段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基础课,本科阶段学习兽医专业课及进行临床实践。以美国为例,前3年预科阶段主要以学习公共基础课为主[2]。本科4年中专业基础课约占总学时的2/3,专业课占1/3学时,其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学时数倍于国内。最后一年除选修少量课程外,全部在动物医院实践。
国外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有三大特点:一是在学时安排及课程设置上极为加强专业基础及专业课教育;二是十分注重实践教育,美国兽医学院在每学年的暑假,要求必须安排一定的时间到动物医院进行见习实践,本科第三学年结束后,不放暑假,直接到学校兽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直到毕业;三是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即培养合格的兽医师[3]。西方许多国家规定,兽医师资格须通过国家或兽医师协会的统一考试,合格者发给行医执照才能执业行医。
国内动物医学专业,学制多为4年,少数为5年。课时安排上,一般公共基础课和通识选修课程占总学时的35%,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学时占40%,教学实践学时占25%,真正用于兽医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时间,与西方国家兽医专业教育相比相差甚远,特别是实践技能的培养尤显不足。国内兽医教育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实习单位及实习质量难于保证,毕业实习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年,实习的初衷是让学生真正接触兽医临床。在教师指导下,经过疾病诊断、处方用药、疗效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因学校扩招,每年兽医专业毕业人数较多,能够真正提供兽医实习的单位较少。此外,由于7、8学期多数学生忙于考研复习和就业,对实习的影响极大,难于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
2 社会发展对兽医人才的需求
由于国家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养殖业在农业经济中占有的比例不断增大,促进了饲料、兽药、生物科技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给本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目前,规范养殖企业,对能胜任“养殖场场长或经理”岗位的专业人才的需求,甚至是达到了渴求的程度,这些岗位对兽医专业人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更高,一是要掌握较强的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动手能力强,能真正解决养殖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二是要懂得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是一种真正能承担养殖业健康良性发展的实践创业型专门人才。因此,学校应结合行业发展及企业需求,让养殖相关企业实质性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校企共谋,真正培养养殖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共建校企培养兽医人才新模式。
3 校企合作培养兽医人才模式新探索
2009年,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与重庆普华饲料有限公司联合制定创业型兽医人才培养模式。两年多来,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使兽医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认识到了的兽医专业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学院探索到了应用型兽医人才的适用模式,企业参与到了行业最需人才的培养过程,实现了校企合作培养兽医人才的“双赢”。
3.1 “两段”制教学计划的设置
根据校企联合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使学生的实践学时得到显著提高。1、2、3学期完成通识课程及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学习,4、5、6、7、8学期分流培养,实行“两段”制学习形式,具体教学安排见表1。
表1 “两段”制教学计划Table 1 Teaching plan of“two phases system”
通过“两段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对养殖场的饲养管理、生产流程、疾病防治、场址规划等有了全面的实践锻炼,对我国畜禽养殖行业现状、现代养殖对兽医行业技能的要求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学生兽医实践技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明显改善,得到社会行业、学校和企业的高度肯定。
3.2 校企合作制定课程体系
2010年,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方案进行了改革和修订,在调研相关行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基础上,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研讨,确定动物医学专业培养的课程设置,增设了许多小学时(9学时)和专业化的实践型课程,如猪病学、禽病学、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动物检疫、动物生化药开发等,这些课程的知识内容主要与企业密切相关,承担课程的教师可以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副教授以上的教师和企业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通过开展这些课程,学生可及时了解企业所需,行业现状及企业文化,缩短学生的能力与行业需求之间的距离,缩短学生毕业入厂后的适应期,毕业生利用获取的知识能够很快解决生产一线问题,迅速完成角色转变,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3.3 校企合作培养“双优型”师资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师资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动物医学教育需要的是有深厚理论功底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优型”教师。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通过校企合作积极支持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投身地方经济建设,着力建设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诸功能为一体的“双优型”教师队伍,教师既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又具有解决养殖及兽医生产实践的能力,这批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是培养高素质兽医人才的宝贵财富。这些教师有的作为企业的技术指导、有的成为企业新产品研发负责人,有的成为企业经理或懂事长,通过企业将自己的教学及科研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实验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也是教师提出新教学理念的思想源泉。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双优型”教师,将生产中最先进的养殖及治疗技术直接带入课堂,从生产中提炼教学元素,增加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4 人才培养的“双导师制”
传统高校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理论实践教学,采用统一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完全一致,未能针对个性差异实施多样化教学。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自与重庆普华饲料有限公司联合制定创业型兽医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实行了学校和企业的“双导师制”,即学生进校的第四学期指定两位指导教师,一位是校内导师,另一位是企业技术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理论实践知识的学习,校内导师侧重于理论学习的指导,企业导师侧重于实训、实习的指导,形成了学校授课教师承担理论实践课程知识技能的传授,企业导师承担个性化知识传授及培养方案的系统实施。
3.5 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使校企合作高效运行,校企需建立合作保障机制。如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共同谋划、共同培养、共同管理、共同受益”模式。对学校来说,可根据社会发展对兽医人才的需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邀请企业专家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设置、课程等提出建设性建议,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使培养人才更符合社会需求[4]。对企业来说,要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参与合作教育,把企业所需告诉学校,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同时,要为培养学生提供一定物质和财力保障,如学生校外实习期间,给学生购买人身意外险,报销学生从学校到实习单位的交通费,积极给学生提供食宿条件,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成绩表现,由企业给予一定奖励。重庆普华企业设立了学费代偿制度,毕业学生可与企业签订意向性就业协议,根据双向选择,被普华企业录用人员,成为普华正式员工,在企业工作期间按企业要求管理,但从毕业开始,学员在企业工作期间,企业逐年偿还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的学费。这种机制即能让企业吸引优秀人才,又让学生减轻学业负担。
[1]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31):58-63.
[2]卜善磊.基于创新过程的高职校企合作有效性问题研究-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实践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11):71-73.
[3]周传胜,刘军峰.“质量工程”反哺青年教师培养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11,5(32):62-64.
[4]张中文,沈 红,卢 彦,等.兽医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机遇与调整[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12(2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