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简论

2013-01-21李广文

关键词:韧性教育者效能

李广文

(中国矿业大学 党委宣传部,江苏 徐州 221116)

当代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简论

李广文

(中国矿业大学 党委宣传部,江苏 徐州 221116)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本文基于构成心理资本的四维度——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探讨了我国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有效开发问题,主要包括:通过科学设定实践任务、树立典型、适当的言语说服策略、生理和心理的唤醒以开发自我效能;通过包容过去、珍惜现在、规划未来、构建有效的社会网络与支持以树立乐观的态度;通过培养意志力和路径力以确立实现目标的希望;通过积累韧性资产、克服危害因素和树立价值观以增强对逆境和挫折的韧性。

心理资本;大学生;开发方法

心理资本是建立在人力资本(“你知道什么”)和社会资本(“你认识谁”)现有理论和研究基础之上的,并且超越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关注的是“你是什么样的人”,或者从发展的角度看,是“你在成为什么样的人”。 目前,大部分学者比较认同Luthans, Youssef 和Avolio关于心理资本的定义及其四维度的观点。Luthans, Youssef 和Avolio对心理资本的定义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1)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2)对现在与将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乐观);(3)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希望);(4)当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韧性),以取得成功。”[1]1

心理资本概念提出后,Luthans 等与Youssef 在理论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心理资本管理基本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和解释。

心理资本的研究与开发着眼于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水平和他们的绩效之间关系,心理资本开发机理是通过积极组织行为对个体心理状态实施微干预,使个体心理状态向积极方向发展,以提升个体心理能力,从而有效提升个体工作绩效。心理资本的整体作用大于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的四个组成部分的作用之和。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国际环境、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的深刻变化,既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又给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不小的压力和挑战,使大学生面临如何应对学业就业竞争、如何树立自信心、如何获得成就感、如何改善人际交往、如何增强社会责任感、如何科学规划人生、如何增强毅力、如何应对逆境和挫折等一系列成长发展问题。心理资本概念的引入和应用,可以使我国大学教育从心理资本开发的新角度,以积极的作为引导大学生以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的积极心态,有效应对和解决成长发展面临的问题,对实现大学生人生与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心理资本概念和开发方法引入,我国教育界着力把心理资本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开发,在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内涵及结构、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本土问卷设计及其测量、开发大学生心理资本与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开发心理资本与提高大学生职能决策能力、开发大学生心理资本与提高大学新生适应能力、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心理资本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等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有益的探索。从总体上看,我国教育界对大学生心理开发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是可开发的,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大学生的学习力、生活力、就业力、创业力和职业选择能力相关,但是,我国教育界对大学生心理开发的机理与方法的研究成果,并没有超越Luthans 等与Luthans 和Youssef关于心理资本的研究成果,而更多学者把研究着眼点置于对心理困难、学习困难、就业困难学生和贫困学生的心理援助,这显然违背心理资本理论“关注积极方面”的理论研究取向;或是针对大学某一特定阶段开展研究,对整个大学阶段的心理资本开发研究明显不足;而且,对于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机理的研究尤为缺乏。

本文在借鉴Luthans 等与Youssef关于心理资本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学教育实际,对我国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作以探讨,研究的着眼点在于整个大学阶段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培育,并通过教育者对大学生个体心理状态实施微干预,以期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大学生自我效能的开发

自我效能是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自我效能包括效能期望和结果期望。自我效能作为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直接影响个体的思维、动机和行为。斯肯纳操作制约学习理论提出奖励与惩罚作为环境因素对个体学习具有增强作用,有的人因为奖励而发奋图强,有的人因受惩罚而改过自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则接受了斯肯纳增强作用的概念,并把原来的概念扩大,从外部增强扩大到自我增强,从被动的学习扩大到主要观察学习与模仿[2]474-476。就自我效能的获得而言,学习理论给予的借鉴是重个体以住的成功经验、对他人经验的汲取、言语的说服、生理和心理的唤醒。而对我国大学生自我效能培养,需要结合我国大学教育的实际来开展。

1.自我成功经验的获得。成功的确能增强自我效能。而成功也是可以训练的,这需要大学教育科学设定一系列的具体实践任务,引导大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进而完成这些具体任务,积累起自我成功的一系列经验,进而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这些具体任务不应是宏观性的一般性的要求,而应是微观性的、指向个体的、易于操作的、体现个体自身优势的,能够使大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小的成功。如为了发展大学生的智力,教师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应更多地采取讨论式、研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再如为了发展大学生非智力因素,教育者对于个体性实践的微观设计应更多地着眼于学生的自我体验,如组织大学生面对众人讲一次话、参加一次一分钟演讲比赛、参与一次学生会负责人的竞选活动、自主开展一次社会活动的策划、帮助学习困难生脱困、组织开展一次宿舍清扫活动、学会从网瘾中逐步解脱、为夺取校动会某项比赛的冠军而进行有计划的艰苦训练等。总之,大学教育应努力创设一种环境,这种环境应当能够给每一个大学生做自己最擅长做的事情的机会。

2.替代性经验的获得。就是通过树立典型供大学生借鉴。成长中的大学生与同辈群体之中角色榜样之间相似点越多,他们的自我效能就越可能受到角色榜样的成功的影响。因此,大学教育应深入发掘生活在学生自己身边、思想积极上进、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负责的先进人物,通过各种方式充分展示学生优秀群体和先进个人的良好形象,使大学生通过观察这些角色榜样,感受他们的成功,就能获得一种理念,即“如果他们能做到,我也能做到”。当然,古今中外不乏有许多高自我效能的伟大人物,宣传展示他们的事迹,也会对大学生自我效能的提高大有助益。自我效能指向的是执行某一行为操作的心理感受,伟大人物的在特定历史时刻处理特定历史事件的成功范例,是可以供大学生进行观察学习、并增强自我效能的,这与高大全的人格塑造没有关系,这需要教育者把高自我效能的人处理复杂历史事件的过程进行细小的、分阶段性的分解,使大学生能够观察学习到当时情境下面对特定任务时伟人的行为选择,这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又一种理念,即“当某一行为操作具有高复杂性时,需要将其进行细化分解,进而逐步有计划地完成它”。通过学习观察高自我效能的人的成功范例,可以使大学生逐步确立起“人皆可以为尧舜”的高自我效能。

3.言语说服。言语说服者应选择说服的时机。如果大学生本人已经具备了完成特定任务的各种条件,言语说服就应该在学生完成这一特定任务之后给予科学的评价,帮助大学生总结成功经验,并提出更高的目标任务。但当大学生对特定任务处于犹疑不定、徘徊于做与不做之间的状态时,言语说服应及时到位。言语说服者应向大学生指明这一任务完成的具体路径、可操作性的程序,引导大学生借鉴前人或他人完成类似任务的方法和路径,帮助大学生分析完成任务会遇到的可能发生的困难和不意,也可以引导大学生和比较亲密的伙伴进行深入的团体交流,促使其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鼓励大学生积极尝试。

4.生理和心理的唤醒。生理和心理的唤醒首先意味着大学生在完成一项任务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育者应给予及时的生理和心理的唤醒,使其走出因失败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引导大学生面对现实,分析失败产生的原因,积累条件,重新投入到完成这项任务的努力中去,用成功的喜悦感驱逐消极情绪。生理和心理的唤醒还意味着人们的情绪状态和他们的生理、生理健康与效能会影响自我效能。如果一个人在情绪或心理上处于消极状态,更严重的是有严重的生理疾病,那么,自我效能感会急剧降低。对此,教育者可以通过积极实施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项目,激励大学生养成阳光心态;采取措施促使大学生开展常年、持续、多样化的体育锻炼,及时的疾病治疗,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大学生恢复和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从而为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二、大学生乐观态度的树立

乐观是指一份正向的期待,对于能达到所想达到目标的期待。Martin Seligmen是美国心理协会前任主席,也是公认的积极心理学运动之父。他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络,也就是把积极的事件归于自身的、持久的和普遍性的原因,而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性的及与情境有关的原因。同时,消极的归因风格会把一些正面的事件归因为外部的、暂时的及与情境有关的因素,而把消极的事件归因于自身的、持久的和普遍性的原因。[1]82乐观的心理资本开发包括包容过去、珍惜现在、规划未来、有效的社会网络与支持等因素,教育者应从这些因素出发,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的归因风格,积累乐观的心理资本。

1.包容过去。一是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故事,倾听内心的声音。如,从小到大,自己曾经考虑要从事哪些职业?自己最羡慕谁?谁是你崇拜的偶像?读什么书?看什么电视?如果有空,更喜欢做什么?通过讲出自己的故事的方法,来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过去曾经的选择,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珍视那些值得珍视的价值。教育者在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故事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分析自己故事中哪些是积极事件,哪些是消极事件,认识到自己的解释风格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教育者通过引导大学生分析自已故事中的自身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使大学生相信,在积极事情中,大部分的原因是在其自身控制之中;在消极事件中,大部分的原因是在其自身控制之外,从而培养积极、务实而又灵活的归因风格。包容过去并不是逃避责任,而是使大学生真正看清情境中的那些不可控因素,根据自身已经拥有的实力,设置现实、可行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在遇到类似的消极事件时,能够正确应对。二是科学对待过去的失败因素。失败是以往经历中消极事件的极端表现。失败往往会导致悲观。这也需要教育者给大学生以正确的心理引导,使之善于学会从悲观中走出来。乐观的人格是需要生活去培育的,人的过去的经历,包括心理受挫、生活失败的经历都会在新的生活拓展中得到克服,人的正确态度是接受过去的一切,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人的意志指向不应当指向悲观,而应当指向乐观。悲观者往往看到的是事物发展的消极面,他们的日常表现是抱怨。摒弃悲观的方法,就是更多地增强对事物发展的预见能力,看到事物发展的正确、积极因素和远景,用努力、辛劳去克服困难,赢得光明的未来。

2.珍视现在。活在当下,这是培养乐观的又一重要方法。教育者应当引导大学生从现在做起,做应当做的事情,而不是消极无为,无所事事。使大学生珍视现在就开始行动的动力因素是明确责任。有位大学生在课堂上向我提出这样一个尖锐问题:“继续活下去的理由?”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实践个体对周围环境不能很好适应的表现。解决的方法只能从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中解决。教育者应当引导个体积极寻求与环境的互动之道,把被动适应环境的消极作为变为积极改善和改造环境的积极作为,使之明确改善和改造环境的责任,进而增强前进的动力,走出无方向感的困境。我曾用马可·奥勒留的话供他借鉴:“不要像一个被强迫者那样劳动,也不要像一个受到怜悯或赞扬的人那样劳动,而要使你的意志直指一件事情,即像社会理性所要求的使你活动和抑制自身。”[3]113这就是说,当大学生不能够形成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的正确价值认识时,教育者应该为大学生揭示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社会意义所在。在此基础上,教育者应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力行社会责任,强化“慎独”功夫,切实活在当下,培养乐观感。“慎独”是我国古代形成的培养乐观的重要修身方法,诚如斯言:“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不有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4]199

3.寻求未来的发展机会。有效引导大学生科学规划未来、增强自我统合的能力,是帮助大学生寻找未来机会的重要方法,即引导大学生从以下六个方面去思考关于“自我”的问题:(1)我现在想到什么?(2)我有何身体特征?(3)父母如何期望我?(4)以往成败经验如何?(5)现在有何问题?(6)希望将来如何?将此六个问题思考的结果,统而合之,然后用来试图回答“我是谁”与“我将走向何方”两个大问题。[2] 388比较好地回答了上述问题,就实现了较好的统合状态。前5个问题回应的是人所处的历史方位,回答得好,也就正确分析了进一步规划自我的内在条件问题。第6个问题回应的是终生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问题,即在现有条件下有效规划未来。大学教育在引导大学生规划未来方面,既应引导大学生能够科学回答上述前五个问题、正确认识自我,分析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而且应引导大学生学会掌握世情、国情、行情、校情的发展变化趋势,感悟时代精神,感悟大学精神,顺应时代需要,积极迎接挑战,科学回答上述的六个问题,充分把握自身长远规划的环境因素。大学教育 “就是要引导年轻学子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通过个体的自我探索、自我锻炼、自我实践、自我感悟,掌握生存的本领、发展全面的素质、养成健全的人格、彰显生命的价值;就是要通过大学精神的滋养、大学文化的熏陶、大学品格的习染、大学气度的形塑,使自己确立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辨的理性、深沉真切的情感、坚定不移的信念。”[5]359-360

4.以积极的态度赢得社会支持。我们在引导大学生规划未来的同时,也会发现,未来并非轻易即可把握,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而面临未来时刻的不意之挑战,在大学生个体无力处置时,有效的社会网络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我国高等学校采取了许多支持学生的网络,如大学生导师制、学生辅导员制、班主任制、党团学组织制、党建带团建制、大学生组织发展制等,这些制度为大学生提供了在学期间的社会网络支持,从教育管理的角度看,强化这些网络与学生交往的常态化、密切化是十分重要的,并且,每一个教育管理者都应善于营造宽松的交往氛围,使大学生愿意在遇到困难与挑战时,寻求教育管理者的支持。而教育管理者也应引导大学生积极构建社会网络,如参加各种团学组织、学生社团组织、老乡会、网上虚拟群体等,积极在这些组织中为他人服务,从而建立多重的朋友圈,形成有效的相互支持的社会网络。

三、大学生对实现自身目标希望的确立

在积极心理学运动中,里克·斯奈德是公认的理论创建者和研究者,他把希望定义为“在成功的动因(指向目标的能量水平)与路径(实现目标的计划)交叉所产生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1]60希望由动因或意志力和途径或路径力两个因素组成。成功的“动因”或“意志力”是指希望是一种认知或思考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个体能够设定现实而又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和期望,然后通过自我引导的决心、能量和内控的知觉来达到这些目的。路径力是指当最初的途径受阻时,人们就能找到替代途径来实现所期望的目标。而且,动因和途径之间存在持续的反复,产生螺旋上升的希望。理解希望的两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就是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能够不断获得有助感。

1.培养意志力。一是设定目标。如果说乐观开发中科学规划未来的方法,更多地指向长远的发展目标的话,意志力的培养则需要把长远目标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性的目标,这些分阶段的目标应该在不同阶段上是切实可行的。而且这些阶段性目标应当与大学生自身的能量相适应。阶段性目标过大,则可能在特定时间内无法完成,甚至还可能中途就把自己累垮。复杂性的目标可以分为跨度较小的阶段性目标,以减少阶段性目标的难度,通过积小胜为大胜,进而完成复杂性的长远目标。调查表明:“在对待个人规划设计的问题上,49.4%的被调查者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仅仅希望能够‘走好眼前路’,若是将7.2%‘没有想过’个人规划的人和1.5%认为个人规划‘毫无意义’的被调查者综合考虑起来,就会发现有个人规划的还是少数,两者之比大约是6∶4。”[6]为此,大学教育应当根据大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每个学年发展的不同要求,把年度发展目标细化为大学生的学期发展目标,为大学生确立引导方向,同时应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优势,制定适宜于自身条件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大学教育还应提供以往不同学期不同专业不同个性的大学生自身目标设定的成功例子,供在校大学生借鉴和遵循。二是不断强化自我引导的内控能力。教育者应引导大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实现目标的征程上,娱乐、休息和交往是必要的,但应在每一天都应有必要的时间用于实现目标的努力。三是不断强化自我引导的决心。应引导大学生努力克服在实现目标过程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把自己的意志指向自已的行动上。四是在努力行动的过程中,应不断强化价值观的指导。应引导大学生在实现当前目标的征程中经常反思在设定长远目标时所依据的内在价值观,保持自己意志的价值指向。

2.培养路径力。一是引导大学生科学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根据既有的自身条件和环境因素,采取可行的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想干的事情堆积如山,但当务之急,首先能干的事情只有一件。重要的是如何选择。越是繁忙的时候,越应当按照轻重缓急,理顺先后次序,逐步解决,这时计划性至关重要。二是根据情况变更路径。当自身条件和环境因素发生了重要变化,而原有路径无法实现目标时,要善于调整计划,寻找可替代性路径。

四、大学生对逆境和挫折韧性的增强

韧性是一种可开发的能力,它能使人从逆境、冲突和失败中,甚至是从积极事件、进步以及与日俱增的责任中快速回弹或恢复过来。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三类因素会推动或阻碍韧性的发展:韧性资产、危害因素和价值观。韧性资产是指根据某一具体的结果效标,一群人及其所处情境中,能够带来积极结果的一种可能测量的特征,它包括人力资本(教育、知识、技能、能力)、社会资本(人际关系、社会网络)和其它积极心理因素(自我效能、乐观、希望)等。韧性危害因素是指那些会导致不良后果发生可能性提高的因素。价值观在韧性中的角色是指赋予事物意义的价值观和信念在人们面对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严峻挑战时,对于保持韧性具有重要的作用。[1]106-109

1.积极开发韧性资产。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大学生主体发展的角度看,就是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开发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前述的开展自我效能、乐观、希望方法,以及建立社会支持网络,都可视为对韧性资产的开发,能够帮助大学生在逆境、冲突和失败中,甚至是从积极事件、进步以及与日俱增的责任中快速回弹或恢复过来。

2.坦然直面韧性危害因素。在大学生涯中,大学生可能存在家庭贫困、家庭变故、学习困难、心理障碍、身体病症、恋爱受挫等韧性危害因素,积极心理学认为,对这些因素,回避是不可取的,只有直面自身存在的韧性危害因素,坦然面对所发生的一切不利情形,化挑战为激发自身潜在能力的因素,化不利为有利,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韧性。从韧性的定义看,韧性危害因素还应包括积极事件、进步以及与日俱增的责任,这些因素可能产生自满心态、懈怠,责任增加与能力挑战,也需要去积极有效应对。如果大学生能够在更高的起点上迎接挑战,不自满,不懈怠,积极发掘内在潜力和寻求各种可利用的外在资源,努力完成更高层次的学业任务、其他社会性工作任务,无疑将有效提高自身的韧性。

3.发挥价值观对韧性的长远影响。拥有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是大学生应对时代环境发展变化的内在根据,决定了大学生把什么作为自己终生的奋斗追求,也是提高大学生韧性能力的根本所在。因此,大学应不断改善价值观教育,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给大学生,使大学生真心信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养成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的意志力以及自律的习惯。

[1] Luthans F, Youssef C M, Avolio B J.心理资本[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13.

[4] 曾国藩.曾国藩教子书[M].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4:119.

[5] 邹放鸣,宋学锋.大学生涯导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359-360.

[6] 曹守亮.刘维芳.姬文波.行走在理想与现实边缘——驻京高校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 [N].光明日报,2013-1-8(15).

Developmentmethodsofcollegestudents’psychologicalcapital

LI Guang-wen

(Party Propaganda Depart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China)

Psychological capital is a kind of positive mental state that the individual demonstrates in the proces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four dimensions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which are self-efficacy, optimism, hope and resilience, the present study discusses effective development methods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our country. These development methods mainly include developing self-efficacy with scientific design of practical tasks, creating typical characters, appropriate verbal persuasion, and awaking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 Optimism should be fostered by tolerating the past, cherishing the present, planning the future and building effective social network.Fosteringwillandpath;developingresiliencewiththeaccumulationofresilienceassets,overcomingtheelementsofhazardsandestablishingvalues.

psychological capital;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ment method

G641

A

1009-105X(2013)02-0082-05

2013-01-17

2013-04-26

李广文(1969-),男,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教授。

猜你喜欢

韧性教育者效能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品读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