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景化角度下分析威斯坦·休·奥登诗歌《罗马的灭亡》

2013-01-21洁,李

中州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诗节奥登诗行

宋 洁,李 楠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郑州450002)

威斯坦·休·奥登被认为是继艾略特之后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从30年代到50年代中期,他在英美诗坛地位显赫,受到学院派批评家的强烈推崇,其作品对大西洋两岸的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罗马的灭亡》是奥登于1947年写的一篇著名的诗歌。本文将前景化理论为基础,从实现前景化的两个方面,即变异和过分规则化来分析和欣赏《罗马的灭亡》。

一、威斯坦·休·奥登其人、其诗

威斯坦·休·奥登是继叶芝和艾略特之后,20世纪英国诞生的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奥登1907年出生于英格兰北部的约克郡,父母均从事医疗行业。1925年奥登进入牛津大学,他对中古世纪诗歌产生了浓厚的热情,决定开始投身诗歌创作。大学毕业之后,他动身去柏林学习德国文学和艺术,回国后成为英国左翼青年作家领袖。1937年,他赴马德里支持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在那里,他创作了著名诗篇《西班牙》。1938年,奥登和英国小说家衣修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一起来中国采访报道中国的抗日战争,此行的所见所闻促使他创作了一组十四行诗《战争时期》。1939年奥登离开英国去美国定居。1940年,他皈依基督教加入了圣公会,1946年成为美国公民,1948年因创作《焦虑的年代》而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1973年,奥登因急病逝世于维也纳。

奥登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共出版诗集35部,擅长各种诗体,包括民谣体、十四行诗、六节六行诗、四行戏谑诗等轻体诗。其诗歌主题涉及广泛,包括流行文化、时事及本土的演讲等,并能运用现代口语的风格和丰富的词汇来表达独特的风格和意境。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著名的戏剧家、词作者、编辑、翻译家及随笔作家。奥登诗歌精湛的写作技巧及其作品内涵都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牛津20世纪英语诗歌辞典》称赞他为“20世纪最为机智的公众诗人”。

二、本文的理论框架

前景化是文体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前景化这一术语最初应用于绘画艺术,是指画家将其所需要重点表现的艺术形象从背景中凸显出来的一种手法。前景化的概念最初来源于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什克洛夫斯基,他首先提出了“陌生化”这一概念,他认为文学语言中偏离常规的用法会使文学作品获得美学效果。后来布拉格学派代表穆卡洛夫斯基第一次完整地将这个概念运用到诗歌作品当中,主要强调文学作品中偏离的一面。随后雅各布森提出的“投射学说”强调了前景化的另外一面,即平行结构(parallelism)。

20世界60年代,英国文体学家利奇综合了穆卡洛夫斯基和雅各布森的理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前景化理论,并提出了前景化实现的两种方式:变异(deviation)和平行结构。其后,韩礼德把前景化定义为和全文意思相关的有动机的凸显。后期前景化主要分为两大类:变异和过分规则化。变异是指打破常规语言的规律而刺激读者的兴趣达到前景化的目的,也可以叫作定性前景化;过分规则是对语言规则的过分遵守,也就是定量前景化,如头韵,重复,排比等。语言变异包括语音变异、语相变异、词汇变异、语法变异和语义变异等;语言过分规则化包括语音过分规则化、词汇过分规则化和语法过分规则化。本文将从变异和过分规则化两个方面来分析奥登的著名诗歌《罗马的灭亡》。通过这种方式,以期对奥登的这首诗歌有着更深的理解。

三、诗歌《罗马的灭亡》的前景化分析

(一)过分规则化分析

语音层面上过分规则化,包括节奏模式和音位模式。在这首诗里,奥登对民谣韵律做了进一步的革新。民谣是指抑扬格四音步与抑扬格三音步诗行交替出现的四行叙事诗。通常来说民谣的每个诗节有四行,单数行有四个重音;偶数行有三个重音,但在结尾会押韵。简而言之,很多民谣是由重音为4,3:4,3、押韵为 ab:ab的四行诗组成。《罗马的灭亡》有着民谣的一些基本元素,但是原有的对偶句却不见了。其韵律也不再是一般的4,3:4,3重音节,且押韵格式也成为了abba,这就确保每一个诗节是封闭的,并且和其意义单位是一致的。同时,诗中所有的尾韵均为全韵。全韵是指严格的押韵,韵要压在重读音节上,其元音应相同,元音前的辅音不同,且如果元音之后有辅音,也应相同。例如第一诗节,第一行和第四行的韵脚为-aves/eiviz/,第二、三行的韵脚为-ain/ein/。奥登运用历史事件《罗马的灭亡》为标题,并且还采用传统的民谣体,使读者误以为作者在讲述一个史实。但是,奥登却没有拘泥于传统的民谣体形式,不仅反映出诗歌借古喻今的主体,而且也给予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头韵,也是本诗过分规则化在语音方面的表现。头韵,是指在重读音节里开头辅音丛的反复出现。需要注意的是,头韵也可发生在一个词的主要重读音节,而没有必须是首音节。在本诗中,第一诗节的爆破音头韵“piers”和“pummeling”,表现出大海波涛汹涌的气势。这一诗节后三行唇音头韵/l/则暗示出了空旷荒野和附近歹徒们出现有一定的联系。第二诗节中,头韵“fisc”和“defaulter”由于其意义和发音而被联系起来,“fisc”意为古罗马国库,“defaulter”则指违约者。第四音节中,奥登使用头韵“-brotonic”、“-bound”,和“may”、“muscle”、“marines”、“mutiny”来提醒读者,罗马曾经也是一座摩登城市。第六诗节中,头韵/s/和/f/则表达出罗马现在是一个沉默的世界,它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最后一诗节的头韵/m/,则勾画出群鹿无声而快速的穿越苔藓地的生动画面,“‘move across’以声音启动奔跑之势,‘Miles and miles’则以字形显示群鹿奔跑之势,大写字母M恰好是领头之鹿,最后一行恰好是群鹿奔跑的节奏”。

词汇和语法过分规则化可以从重复和排比两方面来分析。诗中词汇重复很少,只有最后一诗节“miles”发生了重复,表现出了群鹿奔跑的势头和距离。第四诗节属于语法上的排比,均是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奥登把崇尚古典戒律的加图和为了食物和军饷叛变、肌肉发达的海军士兵做了对比。

(二)变异分析

由于诗中没有出现语音变异,所以从语相变异来分析本诗。语相学主要是研究书写、排版、标点、句子长短、语篇形状等。有些诗人为了达到特殊的效果,会故意违反诗歌的正常语相模式。本诗分为七个诗节,每个诗节四个诗行,但并不完全是由两个对偶句组成的,例如第一诗节,第一诗行,第二、三诗行,和第四诗行分别为三个完整的句子。第五诗节,完整的一句话被刻意地分成四个诗行。熟悉的民谣诗体,却于细节之处有很多不同,独具匠心地表现出了奥登的精湛诗技。同时,第五诗节,第三诗行“I do not like my work”整句话的首字母都大写了,表达出带有美国口音小职员的存在证明凯撒的安全感不是真实的。

词汇变异主要是指新造词,主要通过词缀法、合成法和转换法来实现。例如,第四诗节的“cerebrotonic”,其中前缀“cerebro”表示大脑之意,“tonic”做形容词有紧张之意,合起来意为精神紧张的;而“muscle-bound”则是两个单词的合成,这样更能给我们展示海军士兵肌肉发达、崇尚力和欲的形象,与高度自制的加图形成对比。第六诗节的“unendowed”,它是由前缀“un”和单词“endowed”合成的,意为“没被赋予的”,用来强调小鸟的自然属性;同样,这一节中名词“eye”,被转换成动词,这样更能够强调小鸟用眼睛注视的这一动作。句法变异常包括倒装、省略等。本诗采用一般现在时和主动动词,仿佛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当时罗马的人文风情。但第二诗节第一诗行,则发生了倒装,强调城市生活的繁华。

语义变异的形式包括隐喻、象征、拟人等。本诗包含五个世界的画面,即乡村、城市、文化、政治和官僚制度方面。第一诗节表示乡村画面。第二、三诗行,用了拟人这个变异方式,奥登把雨抽象为人,去抽打废弃的火车,从而表现出乡村田野的荒凉。第二诗节象征城市画面,例如晚礼服等。第三诗节则象征了广义上的文化,其中第一个意义单位是指宗教;第二个则是指文学。其中寺院妓女表现了对性和生殖力的公共崇拜。第四诗节,加图和海军士兵象征政治这一方面。第五诗节,凯撒和小职员则暗示出了罗马帝国的官僚政治。第六诗节,小鸟拥有自然健康和自然美,这恰好与日益衰退的城市病态做出鲜明的对比。最后一个诗节,意象特别美。群鹿在金色的苔藓地上奔跑。这一诗节使得诗歌的氛围从模糊的启示转变为神秘的自然进程的必然性。简而言之,奥登把罗马的灭亡同现代文明的衰退作了类比。

四、结语

本文以前景化理论为基础,从实现前景化的两个方面,即变异和过分规则化分析和研究了奥登著名诗歌《罗马的灭亡》。该诗歌看似传统的民谣,但在语音、语相、词汇、句法和语义等方面体现出不同。奥登独特的文风、娴熟的技巧以及深邃的思想内涵,均证明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1]黄灿然.最初的契约[M].太原:北岳出版社,1999.

[2]Allan Edwin Rodway.A Preface to Auden[M].London,New York:Longman,1984.

[3]Leech G N.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4]于学勇.英语诗歌的文体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Edward Mendelson.Later Auden[M].London:Faber& Faber,1999.

[6]Edward Mendelson.W.H.Auden:Collected Poems[M].New York:Random House,1976.

[7]邵朝杨.百姓的语言,睿智的思想:从《战争时代》看三十年代W.H.奥登的诗学策略[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

[8]何功杰.这样的现代人是否自由?是否幸福?[J].域外文苑,2002(1).

[9]王守元.英语文体学要略[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10]王宝童.金域行:英诗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诗节奥登诗行
大河诗歌 诗行天下
爱的诗行
壮英童谣体式之比较
彩色的诗行——阅读《蝴蝶·豌豆花》
奥登—卡尔曼歌剧脚本《酒神的伴侣》中的“神话方法”
《采薇》里的深情
巨人之伤 格雷格·奥登 GREG ODEN
解读敦煌文献B464:67之回鹘文诗歌
在红色诗行里重回长征
你何以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