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息性心脏骤停的急救及护理
2013-01-21胡飞娥黎忠于钟明丽陈银燕
胡飞娥 黎忠于 钟明丽 陈银燕
窒息引起的呼吸、心脏骤停是临床上较多见的危急事件,多发生在神经内科病房、康复科、急诊科。部分中风后患者留下假性球麻痹(PBP)[1],这类患者进食时,常发生窒息[2],甚至引起心脏骤停。我院脑病科和急诊科近2年发生8例窒息性心脏骤停,全部是在进食时发生。现将其抢救和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0月脑病科和急诊科共抢救8例窒息性心脏骤停患者,均为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在进食时发生窒息性心脏骤停。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63~82岁。其中2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1例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转入ICU病房,3天后死亡,余5例心肺复苏成功后继续在病房住院,未出现新的并发症。
2 急救及护理
2.1 急救药品及物品的管理
急救车上或急救室备喉镜、导丝、气管导管、牙垫、吸痰管、吸引器、除颤仪、简易呼吸气囊、氧气、急救药品。抢救室备呼吸机,急救车上备便携呼吸机。急救药品及物品定点放置,专人管理,每天检查,用后及时补充。急救设备应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2.2 窒息性心脏骤停的急救
发现患者发生窒息性心脏骤停的护士立即给患者行胸外按压,启动急救系统,呼叫科室医生、护士。窒息性心脏骤停的抢救关键是解除窒息并恢复心跳,在启动急救系统后,高效的医护配合是复苏成功的关键。第一护士继续胸外按压,第二护士接心电监护和准备除颤仪,第三护士准备气管插管器械和接好吸痰器。医生在喉镜下用吸引器清除患者咽喉部分泌物和食物残渣等异物,然后行经口气管插管术。确认气管插管成功后,医生立即通过吸引器经气管导管抽吸。在医生完成气管插管术,有除颤指征时,第一护士立即给予200J能量电击除颤,1次电击不成功,可在进行2min心肺复苏后再给予1次除颤。医生继续通过简易呼吸球囊人工给氧,8~10次/min。呼吸机准备好后,医生接上呼吸机。为保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持续有效的心外按压,每2min更换1位按压者,每次转换时间不得超过5s。胸外按压主要是医生和第一护士执行。第三护士推急救车到达现场,由第二护士开通静脉通道。医生下口头医嘱由第二护士执行,第三护士负责记录。
2.4 药物治疗
①常用的快速给药途径有静脉给药和气管内给药。建立静脉通路时建立周围静脉和中心静脉2条静脉通路。中心静脉可以选择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如果静脉通路短时内不能建立,一些复苏药物可以通过气管内给药。能经气管内给的药物有阿托品、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经气管内给药的剂量要比静脉用药的剂量高2~2.5倍[3]。②实施心肺复苏时及时、正确、足量使用肾上腺素对于建立有效循环十分重要,成人用量为1mg,静脉注射,每3~5min可反复多次用药,直至心脏复搏后停用;阿托品,用于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用量为1mg,静脉或经气管注入,5min后可重复使用;胺碘酮,用于除颤和应用肾上腺素后不成功的心室颤动或无脉搏的室性心动过速,首选胺碘酮改善电除颤效果,常用75mg稀释于5%葡萄糖液20ml中,5缓慢静脉注射;利多卡因,作为胺碘酮的替代药,利多卡因可控制室性期前收缩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室性心动过速,成人常用量50~150mg,静脉注射;多巴胺,用于自主循环恢复后顽固性低血压,常用剂量为10~20mg,静脉推注,或用微量泵泵入,心脏复苏后根据血压进行调整;碳酸氢钠,使用前根据血气分析结果代谢性酸中毒的程度决定碳酸氢钠的剂量。
3 讨论
中风后发生假性球麻痹患者进食时发生窒息甚至心脏骤停是脑病科常见事件,如发生在病房,医护人员能在较短时间到达现场实施抢救。此时,高效有序的抢救至关重要。急救过程中初级生命支持与高级生命支持同时展开,胸外按压的同时行气管插管,建立人工呼吸道,呼吸机辅助呼吸,必要时准备胸外电击除颤,强调优先气管插管,开通气道。医护分工协作在初级生命支持过程中护士的作用尤为突出,一般3名护士参与抢救,明确分工,默契配合,第一护士和医生在轮换进行持续心脏胸外按压的同时做好相关配合工作,第二护士负责准备除颤仪、接心电监护、开通静脉通道,第三护主要是准备抢救器械(气管插管包、吸引器和急救药品车)和负责填写抢救记录。在高级生命支持过程中,第三护士管理呼吸道,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第二护士输液通道管理及用药:第三护士负责填写抢救记录,第一护士和医生负责胸处按压。2010版急救指南特别强调胸外按压和除颤的重要性,这主要是针对心脏骤停事件的发生多见于冠心病,对窒息性心脏骤停而言,解除窒息是复苏成功的关键[4]。对假性球麻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预防窒息的宣传教育,患者在进食时必须有医护人员或家属在场,可避免发生窒息性心脏骤停。
[1] 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
[2] 赵玉香,孙淑芳.老年吞咽困难患者误吸的预防与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7,13(1):18.
[3] 王一堂.心肺复苏.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5-88.
[4] 陈世洪,胡飞娥,邓高峰,等.除颤与气管插管先后顺序对窒息患者心肺复苏影响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3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