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稳步中前进——2013年会计改革发展展望

2013-01-19本刊编辑部

财政监督 2013年5期
关键词:财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本刊编辑部

转眼间,我们已经进入“十二五”的第三个年头了,也是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的第三个年头。毋庸置疑,会计的发展变化与经济的发展变化是相适应的,2012年,环视寰宇,风景显然中国独好,我国经济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持续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定的外部经济环境为我国会计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条件,取得了诸多新进展与新突破。2013年,国际国内依旧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把握关键,我国财会工作将会在经济发展中更上一层楼。

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我国财会工作提出新挑战。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去年12月的 “央视财经论坛”上表示,2013年我国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充满不确定性,突出表现在:欧债危机走势的不确定性;美国债务悬崖管控结果的不确定性;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世界主要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价格的不确定性;国际资本向新兴市场流动的不确定性。而与此同时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整体目标是,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稳中求进”。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我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持续深入的今天,会计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势必要紧跟时代步伐,但同时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不确定性,我国财会工作必定亦将或已经开始面对挑战,如由于汇率不稳定带来的财务风险的规避问题、宽松的货币政策与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矛盾、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抬头、西方大国对外转嫁内部经济困难等。这需要大到我国的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要具有国际视野,小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操作实施,这都将是今后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事业的重要考虑因素。

财会工作贯彻“十八大”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会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全球经济的通用语言,贯穿于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全过程,发挥服务和促进作用。未来的财会工作依旧要在当前的基础上稳定向前改革。

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实施与国际趋同、等效。2012年,我国准则体系得到了国际上多方的认可,这无疑给了我们今后更加积极向国际靠拢的信心和动力,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财政部会计司杨敏司长在巴西第九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研讨会上提出,希望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治理结构改革中给予新兴经济体更多的关注、希望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技术层面提高新兴经济体的直接参与度,这表明了我国将力争为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制定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而努力的决心。

准则法规的完善及贯彻实施。会计信息有用性取决于会计系统本身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即完善的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体系。从2012年出台的各种准则法规来看,我们正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逐步修订了旧的制度、出台的具体领域具体行业的相关会计准则和财务规范等等。而对于新修订或新出台的制度的贯彻落实,将会是2013年的重要工作,如2013年1月1日将要正式实施的 《小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等等,我国财政部会计司专门针对新出台的制度的启用作了相关的衔接工作指导,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实施效果。

公共部门会计改革。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不断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建立健全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等。2013年,在目前发展的进度上,宣传培训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将是重点工作。加强政府会计准则研究,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启动高等学校、中小学校、科学事业单位等行业会计制度以及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修订工作等已经被纳入财政部会计司未来一年的工作要点。

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会计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核算、提升会计信息处理能力和增加会计信息及时性的过程,加强会计信息化工作对于加快会计工作方式转变、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升会计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今年来越来越注重信息化战略引领,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在2012年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之上,财政部会计司司长杨敏提出,今后要继续坚持以标准建设为先导,建立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协调统一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要创新会计信息资源利用方式,建成全国统一、数据可靠、面向服务的会计信息平台;要发挥企业的信息化主体作用,建设基础完善、多方集成、面向决策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等。

加大会计管理工作的指导力度。这包括会计基础工作和基层会计管理工作,如宣传、贯彻实施、指导监督新修订或出台的政策法规,以维护会计法律法规的权威;又如严格把关会计培训管理,为提高我国会计人才整体素质做好服务工作;再如引导组织举办丰富会计工作者职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活动,为我国会计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等等。这对于实现“十二五”时期会计改革发展目标,促进会计管理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推动我国会计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理论研究与交流。会计理论的研究为会计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发挥指导作用。当前,我国会计界理论研究已经发展到形成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会计理论体系,其中与会计环境相匹配的会计法律法规建设研究,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应用理论、会计方法研究,以及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良好互动等发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今后如课题组织、会计学会会员服务工作、推动会计对外学术交流活动等工作都将是完善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

继续发挥会计监督的重要作用。会计监督在提升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障财税政策执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改善民生等等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监督责任更加重大。一方面继续发挥原有的主体作用,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和有关职能部门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家经济安全;另一方面,面对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和国际等效工作不断进步,我国会计监督也将面临更开阔的视野,加强我国会计监督与国际监管等效、提高国内会计监管的公信力,也将是我国会计监督工作今后面临的一项课题。

猜你喜欢

财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