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

2013-01-19湖北经济学院谈多娇倪燕翎

财政监督 2013年5期
关键词:范式财务财务管理

●湖北经济学院 谈多娇 倪燕翎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环境的演变相适应的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践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的研究也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引进和学习西方成熟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模式是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另一方面,中国财务学研究者和实践者也在不断尝试建立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水平整体上与先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也处于“百家争鸣”阶段。尽管如此,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成功的中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经验为中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

回顾三十余年的中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可知,财务管理研究范式的改变和视角的扩展是两条主旋律,中国财务管理研究者们围绕这两条主旋律做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点缀了财务管理的灿烂星河。

二、中国财务管理研究范式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财务管理研究范式上最大的变化,是从苏式财务到美式财务的转换。

改革开放初期及之前的三十年时间内,中国的企业财务管理教科书几乎都是借鉴苏联模式。其显著特点是:第一,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为背景。即企业财务服务于计划管理并依附于国家财政体系,自身缺乏独立性。第二,在计划经济体系中,国家行使大公司职能,微观企业仅仅是国家这个大公司下属的一个个不独立的部门或车间或工厂,缺乏自身独立的产权和利益。企业目标定位于服务于计划管理的产值最大化。第三,计划经济下的企业乃至个人都很难成为西方流行的“经济人”,企业作为社会人,既要做大产值,又要处理财务利益关系。第四,学术界和实务界更关心的是财务管理实践性的机制和方法问题。直到改革开放早期的一段时间内,学术界依然承袭苏式财务的研究范式,直到1990年代初期,我国开创性地设立了资本市场。此时围绕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范围很宽、内容很泛、话题也很多,但其中不少内容仍是计划经济时代关于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的延续和深化,在研究范式上仍以应用性的财务管理机制的研究为主,研究主题包括经济效益与经济效果问题、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关系问题、成本管理方法问题、经济核算制度和经济责任制度问题、内部银行问题等。在国营企业改革阶段,以国营企业的财务改革和国营企业财务改进为主要方向的财务研究全面展开,以改革企业分配制度、放权让利为研究主线,以企业基金制度、利润留成制度、利改税、承包制度、租赁制度和税利分流等改革措施为研究对象。这一时期的财务研究主要属于理论研究,并以苏式财务为主导,研究财务本质和财务职能等问题。但同时又对苏式财务进行了适当的批判和创新。郭复初对财务本质问题提出了“本金收入收益论”的观点[1]。伍中信则借助产权理论将现代企业的财务本质描述为“财权流”[2]。

1990年代初期,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及企业会计制度改革,促使了中国财务管理研究从苏式向美式财务加速转型。促成这一转型的历史背景很多,其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有:中国商品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型、1990年上海和深圳股票交易所的建立和运营、1992年初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同年中共“十四大”报告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引入我国并广泛传播等。美式财务显著的特点是:(1)以成熟的市场经济为研究背景,并关注资本市场中的投融资行为及其派生的股利政策问题。(2)按照形式主义而不是实体主义的研究范式,承袭新古典的研究传统。(3)受实用主义哲学和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影响,美式财务理论结构将财务目标定为财务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并将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于股东财富最大化。(4)以经济人假设、有效市场假设、代理关系假设等一系列基础性假设为构建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基本前提。相比于苏式财务,美式财务研究从思想、结构和方法上更加成熟和稳定。借用美式的财务理论研究范式,国内财务学界的研究方向开始转向了资本市场中的财务理论和实务问题。1990年代以来的财务学文献主要围绕资本市场的相关财务话题,如公司资本结构、股利政策、股利结构、IPO抑价、控股股东行为等方面,并且主要是实证研究。对资本市场财务问题的关注,也引发了财务概念的分裂。所以,目前在中国,“公司财务”、“公司金融”、“公司理财”、“财务管理”等相似而又有区别的概念同时并行使用。美式财务的引入引发了学术界对财务目标函数的关注,并将其置于公司财务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关于公司财务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利润最大化”到“股东财富最大化”,再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发展过程,而这一过程也与财务目标函数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的逻辑过程相吻合。但上述的几个财务目标只关注了“做蛋糕”的问题,而没有引入“分蛋糕”的问题。为此,李心合将公司财务的研究视角从股东转向利润相关者,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利益相关者并体现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财务目标函数应该是“有效增加值最大化的利益分配协调化”[3]。

目前美式财务理论已然是中国财务理论研究的主流范式,对美式财务范式的追随实际上就是对位居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的追随。尽管中国的研究者很少有人会提出质疑,甚至很少有人意识到判断自己研究范式是否归属主流,但反主流和反传统的呼声依旧开始涌现。甚至有学者提出,主流范式的财务理论具有现实偏离性、环境滞后性和学科断裂性,并呈现贫困化态势[4]。

三、财务管理的中国式创新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呈现两条路径,一方面是对西方主流的新古典传统理论的引入,另一方面学者们立足于中国转型经济和转型社会的特点,关注和研究中国特殊制度背景下的公司财务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内生于公司财务行为的制度及其变革问题[5]。如前所述,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中国会计制度改革、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制定和各种数据库的设立,为财务管理研究方法从规范研究向实证研究转变创造了有利条件。实证研究成了财务管理研究的一种潮流。但陈孟贤批评中国实证研究只是以模仿英美实证研究的模式和文章格式为主,创新性很少,对中国独特的环境因素的研究也不多[6]。杨雄胜在系统回顾和总结中国实证会计研究文献时发现,中国的诸多实证研究中,理论只是照搬西方现有理论,或只对西方已有研究进行罗列性介绍,模型也只是对西方文献中的模型做细微修改甚至完全一样,数据来源于公开数据库的资料[7]。因此,中国财务理论研究因追求“国际化”而落入了“形式化”的圈套。这也是财务学大师Tomkins&Groves所批评和警告的[8]。

与此同时,实证研究的洪流并没有淹没规范研究。纵观西方企业财务管理研究历史可知,主流财务学理论构建主要是一些规范研究的理论和学术思想,财务管理领域的创新也主要是规范研究提出的重大创新成果。同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务管理领域的规范研究开创了中国财务管理研究的中国式创新之路。这些规范研究中,学者们充分考虑中国的制度背景,考虑到中国财务制度环境的剧烈变动性,将制度作为内生性影响因素对财务理论进行研究,而美式财务理论研究通常将制度作为外生变量处理。这些制度因素变迁包括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国家统收统支、统负盈亏到企业自收自支、利润包干上交再到企业财务自理、自负盈亏,以及后来的国有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以及混合所有制的发展等。在财务制度框架中更多地嵌入制度因素,是中国财务学界对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一种特殊贡献。因为西方财务理论主要是以单一价值为目标,而中国财务管理除价值因素外,还开拓了制度因素。对制度问题的关注过程中涌现了一系列的财务学新观点和新理论,包括的国家财务论[9]、所有者财务论[10]、出资者财务论[11]、财务分层论[12]、产权财务论[13]、利益相关者理论[3]、制度财务论[4]等。上述这些研究共同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务理论研究星河中一颗颗闪亮的明星。

四、中国企业财务管理研究的未来趋势

对中国财务管理研究的未来趋势的把脉,需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三个方面着手。

其一,从研究内容上看,企业财务管理应从解释和解决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问题的“窄型”财务学向有效培育、配置和运用财务资源、以实现企业价值创造与增值的“宽型”财务学转变。例如,对财务管理主体的定位,不仅仅是企业本身,而应该放眼于企业的整个价值创造网络和财务支持网络。财务行为主体也不再是限制限企业的财务部门,而是涵盖了以公司董事会为主的决策权能部门和以财务部门、营销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组成的职能部门,即企业财务决策实际上是融入了企业的治理框架之中。相应地,企业财务管理就应该围绕财务战略管理、财务组织管理、财务流程及其再造、财务信息系统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扩展。

其二,从研究视角上看,企业财务管理需要从新的观察和分析视角进行研究。本文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研究要基于管理学视角,涵盖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领域,用整体的眼光来分析财务业务,并将企业财务业务与企业战略、经营、资源配置和绩效衡量等要素联系起来。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在目标函数中包括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社会责任纳入决策和控制的选择基准体系,建立共同的财务治理和控制结构与机制。要实现财务管理从战术管理向战略管理、从具体事项管理到整体管理的转变。同时,还要考虑文化差异性的影响而选择特殊主义或本土化模式,即企业财务管理要以文化为基石,充分考察和分析文化因素的实际影响。将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嵌入中国的社会结构之中,分析企业财务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财务管理存在于一个学科的群或学科域中,上下游学科及旁侧学科(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伦理学、心理学和行为学、文化学、法学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财务学的发展,形成学科互动影响的关系。

其三,从研究领域上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财务管理研究经过了三十余年发展历程,新古典主义为特征的主流理论已经流行于我国财务管理研究领域。但主流理论传统以及根据这些传统而构建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是否能解决和解释中国的现实问题,是从总体上把握主流财务理论的特征,并审视和评估该学科的发展状况的关键所在。因此,打破常规的主流理论一枝独秀的局面,开辟新的非主流的财务学领域,对财务理论和实践变革的社会背景、学术背景、理论渊源对财务现象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认识,从上下游学科和旁侧学科视角揭示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及财务行为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后果,势必是我国财务管理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1.郭复初.1997.财务通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伍中信.1998.资源配置是现代财务的基本职能[J].财会月刊,6。

3.李心合.2003.利益相关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10。

4.李心合.2011.制度财务学研究[M].大连:大连出版社。

5.沈艺峰,沈洪涛.2004.公司财务理论主流[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6.陈孟贤.2007.当代会计研究方法:检讨与反思[J].会计研究,4。

7.杨雄胜.2008.中国实证会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会计研究,7。

8.Tomkins C,Groves R.1983.The Everyday Accountant and Researching His Reality.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No 4,pp361-374。

9.郭复初.1986.宏观调节与财务机制[J].财经科学,5。

10.干胜道.1998.所有者财务论[J].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

11.谢志华.1997.出资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5。

12.汤谷良.1997.经营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5。

13.伍中信.2005.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会计研究,10。

猜你喜欢

范式财务财务管理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财务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水利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