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3-01-13付云艳

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3年11期

付云艳

[摘 要] 猪蓝耳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传播迅速,它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病毒变异株引起、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一种急性高致病性疫病。本文深入分析其病因、传播途径、流行特点、临床病症,探究预防与治疗措施。

[关键词] 高致病性 猪蓝耳病 诊断与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223-01

一、前言

猪蓝耳病作为一种新的高度接触传染病,其发病往往伴随着发热、厌食、咳嗽、眼结膜炎、后躯无力等症状。该病虽未被列入一类动物疫病,但是如果防控不好,将严重影响养猪业的持续发展,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的靶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肺泡巨噬细胞,猪被感染后极易引起免疫抑制,造成持续性感染。许多养殖户对此产生了恐惧心理,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养殖积极性。

二、病因

1.养殖户承受不了猪价低迷的压力,过分追求成本的节约,喂养劣质霉变的饲料,造成猪群的营养不良,从而导致猪群体质衰弱,抵抗力下降,极易感染流行病。

2.有些养殖户对猪实行粗放的管理,不注意节制,许多猪舍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好,同时也忽视了饮用水的清洁,使猪群抵抗力明显下降,为猪蓝耳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3.因为没有比较缜密的引种方案,一些疫病发生的地区也都没有进行隔离的措施,使得疫病容易大范围传播。

4.某些小型的不规范的养猪场没有完善的消毒管理制度或者消毒管理不严格,使得猪蓝耳病的再次流行留下了极大的可能。

5.很多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差,厩内积粪厚,阴暗潮湿,散热不良,大量的蚊蝇蚁虫孽生繁殖,变成疫病传播的重要媒介。

6.有时候国家的执法部门和监督管理部门工作力度不够,给了部分不良的商贩贩卖病猪的机会和途径,也是疫病传播的原因之一。

7.部分兽医对猪蓝耳病缺乏认识,对其盲目用药,甚至滥用抗生素,致使猪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免疫系统,导致很多原本能治愈的病猪走向死亡。

三、传播途径

蓝耳病主要通过猪群之间相互传播,主要包括母猪与仔猪的垂直传播和猪群之间的平行传播。而且蓝耳病毒还存在持续感染的情况,通过感染猪与健康猪之间直接或间接的接触,病毒在猪群中很可能再次传染,从外面引进的带病毒猪种极易与原猪群出现垂直或平行传播的情况,同样通过感染公猪精液传播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对空气是否能成为猪蓝耳病的传播媒介仍有待进一步的考察,对于其他传播途径很多专家都存在不同看法。

四、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猪蓝耳病是一种具有潜伏期的疫病,潜伏期的时间长短不定,在不同种类的猪群当中显示出来的症状也有比较大的差异。这种病以猪高热、发病急和死亡快为特征,仔猪发病率可达100箛、死亡率可达50箛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箛以上,成年猪也可能发病死亡。得了这个疫病的猪会发烧,体温升高到40摄氏度以上,从而引起厌食甚至不食,也有一些养殖场在疫情发生时猪并没有发烧。发病初期病猪会出现流清鼻涕的现象,后期会出现流脓性鼻涕。发病数日后部分病猪会耳、鼻、腹下、外阴皮肤蓝紫,食欲废绝、呕吐、腹泻、便秘等现象。

妊娠母猪会有厌食、沉郁、嗜睡、喷嚏、气喘、咳嗽等症状,5箛左右的会出现死亡,后期会有 30箛的左右会发生早产、流产、弱胎、死胎、木乃伊胎;公猪则会厌食、嗜睡,同时还会出现配种能力下降的情况;育成猪在初期体温升高至41度左右,食欲明显减少或废绝,咳嗽剧烈,呼吸急促,全身发红,在之后病情加重,伴随着肺炎、结膜炎、血小板减少、血便等症状;大多新生仔猪特别是40日龄以内的仔猪会出现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肌肉震颤、共济失调、打喷嚏、精神抑郁、食欲不振、嗜睡、耳朵和躯体末端皮肤发绀等症状。

病死猪尸体很快膨胀,四肢撑直,耳及腹下、后躯紫红色,鼻孔有泡沫。高温天气死亡的尸体很快腐臭。病理变化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显微镜下见出血性梗死; 肾肿大、土黄色、质脆、表面有出血斑点,膀耽点状出血;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胧、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气管、支气管内充满泡沫状液体。肺脏水肿、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肺呈大理石样变化。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湿润,呈灰白或灰黄色。

五、防治措施

1.制定免疫程序,科学免疫预防

结合当地情况,严格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建议,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及时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工作。一般情况下,仔猪23~25日龄时,免疫一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种母猪除此之外,还要在配种前免疫一次,种公猪每隔6个月还要免疫一次。在发病地区,还应在首次免疫或紧急免疫后21-28天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在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预防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做好其他疫病如猪丹毒、猪肺疫、猪瘟的防疫工作,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防止混合感染。还可在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预防类药物,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预防细菌感染性疾病,提高猪群的免疫力。还可以集约化猪场,实时监测猪群的免疫抗体,如发现意外情况及时补救。

2.加强饲养管理,控制种源

大规模的养殖场实行全封闭式的饲养,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出,每次转出猪后都应该进行彻底的消毒,新进猪需提前进行隔离观察,合格的才能混群饲养。高温季节要注意降暑和通风,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提供清洁的饮用水,保证营养充足,增强猪群的抵抗力,杜绝与其他家畜混养。

3.建立健全安全体系

发现疫情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对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扩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知识宣传,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普及相关政策和防治知识。改变落后的家庭散养式的养殖方式,向标准化、现代化、规模化的集约养殖和管理模式迈进。

4.药物防治

由于该病病因复杂,应提前保健,加强消毒工作,使用抗菌素联合用药,加强对症治疗等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六、小结

目前我们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因还不十分肯定,只是认为它是多种疾病共同导致的,完全治愈的可能性很小,我们应将防治重点放在预防上,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而且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传染性强、流行期长,单一的防治措施起不到控制疫病流行的作用,只有进行综合防治,经济预防以西药为主,一般防治中药的效果更好。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后,积极救治和扑杀时降低发病率能很好的控制疫情发展,而中西药救治与精心护理都是减少病猪死亡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吾际舟.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猪业, 2007, 08:4-6.

[2]欧德渊, 李诗举, 王群辉, 田兴贵, 李秀富.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理学观察[J]. 贵州畜牧兽医, 2008, 06:3-4.

[3]唐耀平, 周双海, 刘若愚, 皮绍娣, 邓星云. 三种中药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效果试验[J]. 畜禽业, 2008,0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