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大肠杆菌病防控问题浅析
2013-01-13潘鹏王君
潘鹏 王君
[摘 要] 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递发展,畜牧养殖给养殖户带来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但在养殖过程中也出现很多问题,如禽的大肠杆菌病的发生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损失。本文中主要介绍了这种疾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禽 大肠杆菌病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212-01
肉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包炎、败血症、关节炎、肝周炎、气囊炎、胃肠炎、腹膜炎、眼炎、脐带炎等,是一种严重威胁肉鸡养殖的传染病,一旦感染给肉鸡养殖将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一、病原学
大肠杆菌又叫肠埃希氏菌,是一种不会形成芽胞的革兰氏小杆菌,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当中。因此对于大肠杆菌相适应的血清类型也特别的繁多,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大肠杆菌一共有190多种血清型,在这190多种血清当中其中致病性的血清型有50多种。在我们日常肉鸡饲养过程当中,肉鸡大肠杆菌病也是广泛存在的,可以这么讲大肠杆菌病已经贯穿了肉鸡饲养的整个过程,其中发病率是10%~70%;死亡率是4%~73%。
二、发病原因
经过调查发现,肉鸡大肠杆菌病发病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其一,鸡舍内饲养的密度过大,不利已鸡舍内空气流通;其二,温度不恒,导致鸡群容易受温度的影响;其三,鸡舍内空气过于干燥或者是湿度过大,容易导致微生物的滋生;其四,通风设施不完善,导致舍内H2S、NH3、C2O等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其五,受到惊吓,喂养的饲料时常发生改变而导致鸡群无法适应或者是喂养的饲料蛋白质过高;其六,防疫方法不合理或滥用抗生素,感染病毒性疾病等,以上这些原因都有可能引发大肠杆菌病。在一般情况下原发性的大肠杆菌病很少,而继发性额大肠杆菌病则较常见。
三、临床症状
患有大肠杆菌病的肉鸡一般会表现为精神沉郁,毛色松乱,胃寒打颤,角膜混浊,眼睛呈现出灰白色,眼表面还会附有假膜;除此之外,还会表现出食欲减少或者直接是不吃,饮欲增加,有的肉鸡还会伸颈张嘴,鸡头肿大,鸡冠呈现暗紫红色,皮下还会有胶冻样的浸润,粪便呈白绿色粘稠状,也有少数的病鸡腹下会出现暗紫色,并还富有大量的腹水。一些则关节肿大,无法站立。
四、剖检变化
经过解剖发现,患有大肠杆菌病的肉鸡肝脏比正常的鸡明显有肿大现象并且色淡质脆,在肝脏的表面还会有黄白色的假膜渗出,胆囊肿大,有的还有大量的干酪样纤维素性物质围绕在心肝周围,脾脏肿胀颜色较暗,在肠管黏膜上以及泄殖腔的黏膜上都附有针尖状出血,并且大肠壁也变厚,黏液也比正常的鸡多。另外,心包内还会出现积液,心包膜比较的混浊,并且还附有增厚、纤维性物渗出,有的还会和心脏粘连在一起。在关节囊里面还发现了胶冻样的淡黄色液体。在腹腔内还会出现腹水,并且还混有纤维性物渗出或者有蛋黄色物渗出,鸡的肠管有的还发生了粘连,腹膜增厚并混浊。卵黄的吸收也不完全。鸡的气囊内还有干酪状的蛋黄色物质,气囊壁混浊。
五、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即可作出诊断。
六、治疗
用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物试验,选择比较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在治疗中应该遵循避免重复用药、按照疗程用药的原则。做到药量足、疗程够,不随乱用药物。
而对于无条件做药敏试验的鸡场来讲,在治疗时可以采用下列药物进行治疗:氟苯尼考、乳酸环丙沙星、痢菌净、强力霉素等药物。对于用药的具体情况,严格按照药物说明进行。
七、预防
1.对鸡舍内的温度进行,做到鸡舍内的温度能够保持恒定,并温度随时间的不断延长而进行平稳降温。其中降温的规则为:在第一周的时候将温度控制33~35℃之间,之后每隔一个星期降温2℃。
2.做好鸡舍的通风换气措施,在通风换气处理上还要把握住一点,那就是要避免舍外的空气直接吹在鸡身上,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光照充足,鸡舍内的空气新鲜。
3.在喂养方面,应该采用高质量高标准的饲料进行饲喂,水应该采用没有被大肠杆菌污染的水。
4.要保鸡舍安静,做到干爽清洁,最好能做到定期的进行鸡舍消毒,以防细菌的滋生。
5.在饲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益生菌拌料或者饮水。
6.为了更好的控制鸡群继发感染,可以定期给鸡进行药物预防,以此来做好病毒性疫病防疫。
参考文献
[1]马兴树,范翠蝶,夏玉龙.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兽医,2013,02:169-174.
[2]刘家利. 禽大肠杆菌病防控问题浅析[J]. 现代畜牧兽医,2013,05:76-77.
[3]李树博. 当前禽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控措施[J]. 现代畜牧兽医,2011,1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