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013-01-13刘烺
刘烺
[摘 要] 根据多年来在农技推广一线的生产实践,我认为玉米单产提高与以玉米良种推广为基础的各项增产措施的配套程度密切相关,要挖掘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就要强调以玉米良种使用、规范化间套作、地膜覆盖、施用测土配方肥等增产措施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 玉米 高产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151-02
场坝镇地处县城西南,距县城19公里,国土面积198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3.8℃,辖9个行政村215个村民组,人口总数为56699人,其中农业人口56291人,耕地50312亩,年人均纯收入1275.9元,有农业从业人员23700人。玉米是我镇的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500亩,产量8386吨,产量低而不稳,种植方式是以“大窝窝塘”点播方式为主,“种得一片坡,收得一锣锅”就是当前我镇玉米生产的真实写照。此外,良种覆盖率低、规范化程度不高、施肥不科学等因素严重制约了玉米生产的发展。为切实改进我镇玉米生产水平,全面推广以推广玉米良种为主的各项增产措施,使我镇粮食生产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特提出以下生产技术。
一、选用优良品种
场坝镇地处二半山区,海拔高度在1500米以上,平均气温13.8℃,雾雨和湿度都相对较大,适宜我镇种植的品种有毕玉7号、赫单4号、筑黄2号等。(1)种子精选。选用饱满、具有本品种特性的杂交优良品种,用种时应除去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混杂粒、秕粒及杂质。种子的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2)种子处理。搞好种子处理可有效控制玉米苗期病害、玉米丝黑穗病和地下害虫。一是直接使用包衣种;二是使用种衣剂或用其它高效低毒的农药拌种,也可买经厂家处理的成品包衣种,拌种处理时要充分搅动、拌匀,使其在玉米种子外层形成一均匀薄膜,三是浸种催芽,种子处理一般播种前1~2天进行。
二、规范化种植
场坝镇目前玉米的种植方式有三种:①马铃薯套玉米 “二套二”规格,即2米开墒,两行马铃薯套种两行玉米,先种马铃薯小行距0.4米,株距0.25米,四月上旬大预留大行中移栽两行玉米,马铃薯七月中、下旬收获,玉米十月初收获。②小麦套种玉米,小麦套种玉米一般采用“3—1.5”规格,即4.5尺为一个幅带,小麦播幅1.5尺(0.5米)行,预留3尺种植两行玉米,玉米移栽时小行距0.4米,株距0.25米。③净种玉米,采用双行种植,大行距1~1.1米,小行距0.4米,株距0.25米。
三、培育壮苗
育苗移栽是一项节约用种、解决苗期用水矛盾、便于苗床管理、减少劳动力投入的一项栽培技术。育苗要掌握以下环节:(1)育苗最佳时期。一般选择在清明节令前后,根据移栽时的劳力状况分几次下种,避免移栽不及时而造成老苗。(2)制作营养坨。一是配制好营养土,是培育健苗壮苗的关键。用过筛的细土和厩肥按7:3比例配制营成营养土,二是配制营养土须掌握好水分,机制营养钵以做好的手握营养土成团不散,松手落地散开为宜(水分占15~28%);手工制作营养坨含水量应稍高,营养坨一般直径7厘米左右;(3)建好苗床,一般宽度为1.2~1.3米,将塑料膜平铺在地块上,以免玉米发芽后幼根扎入土层,移栽时伤害其根部,将制作好的营养坨平放在塑料膜上,播种孔向上;(4)播种,每个营养坨放一粒精选后的种子,然后加盖细土1~2厘米,再撑小拱棚盖上地膜以保水提湿,促早生快发,玉米出苗后,若遇高温天气要及时把棚膜揭开,避免高温烧苗。
四、定向移栽
1.施足底肥。在移栽前必须施足底肥,亩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厩肥)不少于1500公斤,亩施玉米专用配方肥40公斤,若有条件的可一次性施入缓释肥,减少后期追肥,注意肥料应离营养坨10厘米左右,以免烧苗。
2.种植密度。种植密度因品种和土壤肥力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在3000~4000株/亩范围,叶片平展型品种宜稀,紧凑型品种宜密,土壤肥力好的宜稀,土壤肥力差的宜密。
3.将传统种植方式改为双行单株密植定向移栽,突出边行优势,增强通风透光,有效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干物质的积累。一般小行距40厘米,株距25厘米为宜,移栽时实行错株栽培,幼苗的叶片方向垂直于大行,玉米苗以2叶一心为移栽的最佳时期,苗太小不易定向且移栽操作不方便,苗太大移栽时易伤根导致缓苗期长,移栽后成活率低,移栽时力求做到南北开厢,以植株第二叶或第三叶伸展方向以东西定向,风大的地块应行向顺风。移栽质量好坏对保证苗全、苗齐、苗匀非常重要,高产玉米田要特别注意提高移栽质量,移栽时要力争做到大小苗分开移栽,移栽深浅一致,覆土均匀一致,对遭受人畜践踏、虫害造成的缺苗应及时补栽,不能出现缺苗断垄现象。
五、加盖地膜
场坝镇大多数地块处高二半山区,日照少,积温低,大力推广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势在必行,通过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能有效提高地温,增加积温,保墒提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加速养分转化和吸收,促进植物生长,增强光合作用使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为降低使用成本,宜选用厚度0.05mm,宽80厘米的超微膜,在玉米移栽后及时覆膜,先将玉米墒面整平,拾去前茬作物根茬等杂物,边加盖边破膜并将玉米苗引出膜外以免膜下高温烫伤玉米叶片,并及时用细土掩好引苗孔和地膜四周,墒面较长时应每隔5米左右在膜面上压土以便防风。
六 、加强田间管理
1.中耕。玉米是中耕作物,其根系对土壤空气反应敏感,通过中耕保持土壤疏松利于玉米生长发育,一般中耕2次,移栽成活后7~8叶时锄一次,大喇叭口期进行培土一次以提高玉米抗倒伏的能力。
2.施肥。玉米化肥用量每亩施纯氮20~40公斤,五氧化二磷10~20公斤,氧化钾5~1 0公斤。在缺锌土壤每亩施硫酸锌l~1.5公斤。磷肥、钾肥全部作底肥施用,氮肥用尿素5~10公斤作底肥,第一次中耕时亩施尿素20~30公斤,第二次中耕时亩施20~30公斤;使用地膜覆盖种植的玉米利用打孔追肥,施肥后一定要将追肥孔用细土封严;使用玉米专用长效控释肥在移栽时一次性作底肥施足即可。
3.防止倒伏。结合中耕进行培土,防止倒伏,或喷施人工生长调节剂壮秆防倒,化控药剂如多效唑、玉米健壮素等一般抽雄期喷施于玉米上部叶片。
4.主要病害防治。我镇的玉米主要病害有大、小斑病,玉米锈病,玉米丝黑穗病等,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控。玉米的相关病害除用特殊药剂防治外,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环节:如对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锈病的防治应控制种植密度,加强通风透光;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主要是预防,首先感染丝黑穗病的玉米植株应拨除后异地烧毁,不能用作牲畜饲草和堆沤有机肥;其次要加强苗期的水分管理,并提高苗床温度,特别是播种后一定要及时浇一次透水并加盖地膜或小拱棚,以减少播种到出苗的时间,第三是不使用带病的玉米秸杆拌制营养土,第四是用粉锈宁等杀菌剂或种子包衣剂拌种防治。
5.玉米主要虫害防治:玉米主要虫害有地老虎,粘虫,玉米螟,蚜虫等,应加强预测预报,根据虫情和历年发生规律,及早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地老虎的为害主要是玉米出苗到移栽后的前十多天,可在出苗后和玉米移栽的前一天在玉米苗床上喷施来福灵等高效低毒杀虫剂来防治,移栽成活后发生的虫害可用来福灵等药液灌根,粘虫发生后在三龄期前喷施来福灵等高效低毒杀虫剂来防治,对玉米螟的为害可使用来福灵等杀虫剂拌毒土或呋喃丹颗粒剂进行点心防治,蚜虫发生后可喷施抗蚜威等来防治。
七、适时收获
当玉米苞叶变白,上口变松,籽粒变硬时,玉米达到生理成熟即可进行收获。过早或过晚收获对玉米产量、品质都不利。早收玉米籽粒不饱满,含水量较高,容重低,品质差,同时,早收获玉米籽粒产量降幅达10%以上。如果为下一茬作物腾地必须早收获时,要重视玉米的特殊“后熟作用”,可连秆收获,1~2周后再掰果穗,可促使玉米秸秆中的养分向籽粒中运转,能够明显提高产量和品质,我镇玉米收获期雨水较多,收获过晚则易发生霉变、籽粒在果穗上发芽等,影响玉米品质,收获时期要适时关注气候变化,确定最适宜收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