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2013-01-13庞国新刘侠周永罡
庞国新 刘侠 周永罡
[摘 要] 玉米粗缩病是由粗缩病毒引起的玉米病毒病,每年在不同的地区都有发生,造成玉米减产。通过调查观察,总结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的方法,为玉米粗缩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发病特点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78-01
玉米粗缩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玉米种植区危害较为严重,给玉米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减产,严重地区甚至绝收。
一、病害特征及发病规律
1.病害特征:玉米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主要表现症状是病株高度比正常植株矮。如在苗期感病,玉米5~6片叶时即表现出节间粗短,心叶抽不出来,心叶基部及纵向叶脉产生褪绿色虚线条纹,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病株叶片宽短,叶色深绿,顶部叶片簇生如君子兰状。如在玉米小喇叭口期感染此病,病株明显矮化,上部节间粗短,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雌穗畸形,有少量花丝,雄穗抽不出来,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雄穗退化,分枝较少,没有花粉,造成果穗无粒。玉米生长后期感染此病,虽然株型矮化,但对于产量影响不大。
2.发病规律:玉米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但总的发病规律是早播玉米发病重于晚播玉米,靠近杂草多的渠边、地头、菜田、路边的玉米发病重于地块中心的玉米。玉米粗缩病的病毒传播途径是带毒的灰飞虱、黑尾叶蝉若虫或成虫在地边杂草或田内麦苗下越冬。田边杂草和冬小麦是病毒的越冬寄主,也是病毒的侵染源。玉米粗缩病病毒在温度20℃以上时可存活37天,属持久性传毒,潜育期15~20天。所以5~6月份正好是粗缩病病毒生长的适宜季节。此病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灰飞虱、黑尾叶蝉田间数量和带毒个体的多少,并且与栽培条件和种植品种有关。
二、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
根据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特点,在防治过程中应采取以下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根据田间调查,豫农704、农大108、郑单958、宽城60、京农科728、东单60、鲁单50等优良品种对粗缩病有抗病或耐病表现。
2.农业措施防治
2.1加强精耕细作。麦田浇冻水,将带毒虫源冻死;深翻土地,将杂草,植物残枝深翻土下,可减少虫源和毒源。
2.2.清除寄主上的病毒源。病毒主要寄生在禾本科作物和杂草上,在玉米播种前,要及时除掉田间、田边、沟边杂草以减少带毒虫源。
2.3加强玉米田间管理。春季干旱是玉米粗缩病快速蔓延的一个条件,及时追肥浇水,可以促进玉米快速生长,增加玉米抗病性;同时又破坏了病毒的生长环境,控制了病毒基数,达到了控制病毒蔓延的目的。
2.4调整种植结构。传统的麦—玉轮作、麦—玉套种的种植方式有利于灰飞虱从小麦往玉米上迁移传毒,易形成传毒介体灰飞虱侵染衔接和毒源周年侵染循环。麦套玉米应在麦收前5天播种,春播玉米适当晚播,尽量缩短小麦—玉米的共生期;有条件的地方建议玉米与其它大田作物倒茬种植,可切断病毒传染链。
2.5增施底肥、培育壮苗。在玉米播种时施足底肥,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25公斤,同时增施锌、铁等微肥,培育壮苗,提高玉米抗病能力。并结合间苗、定苗,及时拔除病株,以减少病株和毒源,减轻危害。
3.化学药剂防治。
灰飞虱和黑尾叶蝉是玉米粗缩病的主要传播媒体,带毒的灰飞虱和黑尾叶蝉的数量与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在玉米播种后、玉米苗期及时用化学药剂防治灰飞虱、叶蝉等刺吸性害虫能较好控制粗缩病毒的传播与蔓延。
3.1播种时首选包衣种。用60%高巧或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包衣。种衣剂中含有内吸性很强的杀菌剂、杀虫剂和微量元素,可以有效防治苗期病虫害,使幼苗健壮,增强幼苗对病虫的抵抗力。特别是在玉米粗缩病感病期(幼苗期)种衣剂能有效的防治刺吸性害虫对幼苗的侵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病毒的传播。
3.2在灰飞虱、黑尾叶蝉等刺吸性虫害大发生时,及时进行化学药剂防治。具体采用以下药剂和方法:
入冬前或春天玉米播种前,在麦田、沟边、渠边等杂草较多的地方结合除草,用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稀释2000倍~3000倍均匀喷雾,防治灰飞虱等刺吸式害虫。
玉米出苗前和出苗后(3~4片叶),分别对田间及地块周围喷药防治灰飞虱。用药配方为:①10%吡虫啉15g,对水30~40公斤喷雾;②用 48%毒死蜱60~80毫升,对水30~40公斤喷雾;③用2.5%扑虱蚜乳油1000倍液喷雾。(任选一种均可)
为确保防治效果,喷药力求均匀周到,隔7天再防治一次。并做到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方法、统一施药,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3.控制病源,及时防治病株
河北地区5~6月是飞虱和叶蝉大发生季节,同时也是病毒繁殖较快的时期。为减少病源,如发现病株要及时处理:①如病株较少,拔除病株带出田外深埋;②对病株进行化学防治,降低病源基数,达到控制病源的目的。
玉米粗缩病具有毁灭性,一旦发生了就很难治愈,而且这种病害是整个禾本科农作物都可以发生的病害。而且这种病害对水稻等农作物都存在很大的威胁。这种病害进行防治时,首先要确保有农机人员进行合理化的指导,其次要进行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防治方法的结合。确保每一环节的实施,确保这一病害不发生蔓延,造成灾害。
参考文献
[1] 赵怀春,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现代农业科技
[2] 闫伟强,唐丽娜,唐特,田长庚,王国胜.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1,03:184.
[3] 裴启忠.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