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泽州县一村一品发展的思考
2013-01-13毛宁波
毛宁波
[摘 要] “一村一品”作为培育特色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参与农户逐步增加,产业范围逐步扩大,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对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一村一品”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 “一村一品” 成效 发展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25-01
泽州县是个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大力培育无公害蔬菜、干果经济林、食用菌、有机种植、生猪家禽等规模种养基地,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这一思路,以“一村一品”发展为重点,积极整合县域传统产业优势资源,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强力推进特色农业发展。
一、发展取得的成效
1.规划了“五大基地”。泽州县本着“宜种则种、宜养则养、集中连片”的原则,规划形成了以丹河沿线为主,在北义城、高都两镇14个村建立了无公害蔬菜基地;以环城高速、长河流域为主,在下村、东沟、川底等乡镇建立了畜禽养殖基地;以南部山区为主,在犁川、李寨、南岭、柳树口等乡镇建立了干果经济林和蚕桑生产基地;以南村镇“泽地萃”为龙头,在南村、大阳、巴公、李寨等乡镇建立了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以“彤康”公司为中心,在高都、李寨、山河、柳树口等7个纯农山区乡镇建立了有机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主导产业,打造特色品牌,促进农民增收,以此推进全县“一村一品”发展,实现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2.认定了一批示范村。按照重点扶持、梯度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在2011年的基础上,对全县申报的专业村进行逐一审核,根据省市有关专业村的认定办法和要求, 2011年和2012年推荐了76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2012年推荐了30个市级“一村一品” 专业村,确立了全县1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
3.加强了指导服务。完善现有专业村的发展规模,挖掘发展潜能,确定其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组织技术人员包村联户,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对专业村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长远规划,制定实施办法,并对其进行跟踪服务,为专业村提供技术指导,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4.实现了专业村与合作社对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合作联社,使所有的“一村一品”专业村都有与之对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力度,整合农民合作社补助资金和“一村一品”补助资金投入,壮大合作社规模,做大、做强“一村一品”建设的这个大平台,引导主导产业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后环节延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群众认识不到位,难以发现比较优势。一方面农民群众在发展中受到诸多束缚,没有资源怎么发展的束缚;没有政策支持或力度不明显怎么办的束缚;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束缚;缺乏有能力的致富带头人的束缚等。另一方面对农村山好、水好、人情纯朴、土地充足等优势认识不足,导致这些优势难以转化为现实的致富门路。
2.主导产业规模小,产业化发展程度低。“一村一品”目前总体发展势头较好,但一些地区发展不平衡,主导产业不突出,表现“散、缺、短、杂”,难以形成规模。农业产业化发展失衡,不少产业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不稳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3.技术滞后力量不足,信息不畅。“一村一品”发展主攻方向是现代农业,需要县乡村三级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配备相应素质的技术队伍。但现实是乡级农技推广站人员不足,专业知识缺乏,使用技术服务明显滞后产业的发展。从外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将加大特色产业发展的成本。
4.适应市场能力不强,与市场对接能力弱。近年来我国不断发生农产品伤农事件,这表现出农民对市场的不适应、不了解,在现代设施农业生产中存在极大盲目性。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针对市场应如何组织生产等。另一方面部分农民在无力进入农产品销售渠道情况下,只能摆摊设点,销售极其有限的产品。
三、今后发展的建议
1.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采用项目扶持、嫁接改造、外引内联、等多种方式,培育和壮大一批生产规模大、市场覆盖广、辐射能力强、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采取“培强做大一批、引进新上一批、巩固发展一批”的办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加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力度,储备一批具有较强发展潜力、较强带动能力的现代农业战略支撑项目。
2.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在现有合作社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整合投入力度,壮大合作社规模,增强带动功能,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同时,要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和试点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引导同业农民有序地、有组织地进入市场竞争,实现由“量”到“质”的提升,真正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进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中的巨大作用。
3.建设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致力建成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特色产业基地,把“无公害蔬菜、食用菌、优质农产品、干鲜果、畜禽养殖”为重点的五大农业产业变为优势产业,建设以丹河沿线金村、北义城、高都等乡镇为中心的规模2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以北义城镇义诚公司有机种植示范基地为中心的面积3万亩的有机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以彤康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基地为中心的8万亩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以南村泽地萃、巴公双丰、太行荣盛等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为中心年产值5.5亿元的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以康鑫、马坪头、兴王庄等万头养猪场为中心的年出栏100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
4.发展精品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引导农民由粗放型种植向精细种植转变,树立农民的品牌意识和发展都市精品农业的意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农民日常生活与环境以及农村民俗风情为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