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以“小彩灯的奥秘”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课
2013-01-11张勇蒋丹华
张勇 蒋丹华
(镇江四中 江苏 镇江 212001)
1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从来源于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入手,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与社会实际应用及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学生情况分析:(1)已经掌握一部分电学知识,对小彩灯的连接有所了解;(2)具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
课程资源分析:市售小彩灯及相关实验器材.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跳泡的工作原理;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从现象着手,通过类比、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认识物理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 教学难点及处理
跳泡的工作原理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日光灯中的双金属片进行过渡.
4 教学方法
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实验及讨论、分析、归纳、推理.
5 教学手段
实验及实物投影.
6 教具准备
一串小彩灯,接线板,双金属片,几个备用小彩灯及两只跳泡.
7 教学过程
首先,请学生描述所见过的节日彩灯,不全之处其他同学补充.
点评:设计此教学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向学生展示一串小彩灯,问:你认为这串小彩灯是串联还是并联连接的?然后,将其点亮,如图1所示.请学生再次仔细观察后,问:现在你认为这串小彩灯是串联还是并联连接的?
图1
点评:设计此教学过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串小彩灯看似串联,可是其中有一只红色灯泡不亮,和已有的串联电路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的知识相矛盾,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问:怎样用实验证明你的结论,请同学上讲台演示.
点评:设计此教学过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取下其中任何一个灯泡(包括不亮的小彩灯),都会发现其余的灯会熄灭,因而小彩灯是串联的.因此,那盏虽然不亮的红色灯在电路中还是有作用的.它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请学生阅读课本第61页生活、物理、社会.分组讨论后解释.
点评:设计此教学过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
再将那盏不亮的红色灯换成跳泡.学生观察到小彩灯开始闪烁起来.这又是怎么回事?问题出在哪呢?
点评:设计此教学过程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当然出在刚才换上去的那个跳泡,用实物投影将跳泡(图2)展示出来,可观察到它和普通灯泡不同,有三根金属柱.那么,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引入双金属片.
图2 跳泡
用实物投影展示从日光灯启辉器中拆下的双金属片,再用点燃的火柴烤双金属片,观察到双金属片被烤后弯向金属柱(图3).演示火烧日光灯中的双金属片使其弯曲,再讲解双金属片原理.
图3 双金属片
点评:设计此教学过程的目的是为了突破双金属片原理的教学难点,将小灯泡中难以看到的变化用投影放大展示出来,使学生有清晰、直观的印象.
再回到跳泡,请学生尝试解释小彩灯闪烁的道理后,提出问题即如果在同一串小彩灯中有两只跳泡,那么这串小彩灯还会闪烁吗?如果还会,闪烁会有变化吗?
点评:设计此教学过程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再提出问题,你见过夜晚街上的霓虹灯会走动吗?利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能否设计一个会走动的小彩灯电路呢?学生分组讨论后,设计电路并用实物投影,全班讨论交流,再演示用两只跳泡分别控制两串小彩灯,将其交叉排成一串,即可使它们间隙闪烁.
点评:设计此教学过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问:如果一串坏了一只灯泡的小彩灯正在工作时,又烧坏了一只小彩灯,整串灯是否都会熄灭?如果不会熄灭,那么灯的发光情况会有变化吗?有怎样的变化?
点评:设计此教学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由于一串小彩灯数量较多,如果只坏了一盏灯,只会出现其余的每盏灯亮度提高一点点,而如果坏的灯较多,则其余的每盏灯亮度就会提高较多,就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致使整串灯一盏接一盏烧坏直至出现短路.同时由于灯的亮度增加,灯丝温度升高更快,灯的闪烁频率就会加快.
作业布置: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双金属片?你认为双金属片还有哪些应用?请至少再举一个双金属片应用的实例.
点评:设计此作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 教学评价
本节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日常生活而提出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新教学理念即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习过程中所用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超出了学生已有的知
识,但学生又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师积极的实验、引导下,对新问题情境进行探究.不强求学生知识的获取,体现了“动手动脑做物理”.教学过程中留下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很好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看过教师演示火烤双金属片后,尝试回答跳泡原理前的回答,“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通电以后灯丝的温度为何会很快升高到2 000℃左右?”这说明在教学中师生有了互动,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敢想、敢问,课堂教学变成了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过程,当然,这样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设置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不断发现新问题,肯定学生的实验设计,使学生不断地“恍然大悟”.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需求,能在关键时给予学生帮助,从而使课堂学习气氛热烈、浓厚,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