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评级与风险控制
——一个逻辑分析与应用框架

2013-01-11王文峰张明玉

关键词:控股公司评级风险管理

王文峰,张明玉

(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4)

一、引言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国际证券委员会和国际保险业监管协会成立的国际金融集团联合论坛于1999年2月颁布的《对金融控股集团监管原则》中的表述,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证券、保险业等行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大规模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自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中信控股公司以来,金融控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长。除了由金融机构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外,出现了许多产业资本控股、参股金融资本的金融控股公司,其中既包括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如宝钢、山东电力、国家电网、中石油等),也包括民营企业集团(如新希望、海航集团等)。金融控股公司下属金融企业涉及业态多,分属于不同的监管机构监管,监管方法不统一,不利于在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统一比较和管理。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比单一业务金融机构的风险要复杂得多,也更加难以控制[1]。而要有效控制风险,内因是关键,因此,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控制的关键是实施有效的风险内控机制。

二、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的风险分析

金融控股集团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实现多样化经营,追求利益最大化,“比单一的金融服务企业具有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能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最大特点是集权化管理,最重要的机能是资本的高度集约化经营”[2],同时具有资本控张效应、金融产品品牌效应等优势,能够实现各自公司在资本、业务和技术上的合作,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获得混业经营的正面效应。但金融控股公司除了面临各种金融企业所具有的一般风险,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资本风险、环境风险和法律风险等,还由于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以及金融业务的内在关联性可能导致管理难度加大、风险形式异化,从而衍生出新的整体性的特殊风险[3]。金融控股公司的特殊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产融结合风险

中国产业资本参股或控股金融资本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金融资本控股产业资本以实现产业资本控张。由于企业集团组建的金融控股公司,突出了金融企业的融资功能,在较紧密的产融结合下,即使金融部门发现了产业部门盈利的下降、经营的亏损,但由于相互间的利益关系,金融部门不会立即停止资金支持,公布投资风险,反而会进一步追加资金投入。产业资本控制的金融控股公司在“做大”战略目标下,可能会加速企业规模超高速扩张,放大企业财务风险,造成企业现金流的高度紧张,导致金融控股集团的价值链条崩断,并不断突破分业监管原则,超速聚集,例如,德隆集团的倒闭就是最好的明证。

(二)关联交易风险

由于金融控股集团公司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和完善的内控机制[4],没有有效的内部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因此控股集团公司存在违规操作的冲动,必然放大了各种不良关联交易产生的流动性风险、信息不透明风险和金融子公司缺乏自主性的风险,导致控股公司内部的风险传播,增大控股公司的风险。

(三)金融混业经营风险

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最主要的特点是“集团混业,经营分业”,实现了“多元与单一”的统一。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缺乏对混业经营有效的监管法规,导致监管的盲区,因此金融企业需要通过金融创新来规避对混业经营的监管。金融控股公司的业务整合及风险防范问题成为其核心问题。

三、金融控股公司风险评价体系及其功能

为了能够事先洞悉各成员公司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及早识别和预警风险,有必要在金融控股公司层面对所有成员公司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5]。从“风险水平、业务竞争力、资本充足性、综合管理能力”等四个维度建立风险管理评价体系,作为对成员公司风险管理的工具之一,可以直观、简洁的反映成员公司的风险水平,为金融控股公司针对不同风险水平的成员公司采取不同的风险管控措施提供指引,逐步建立针对成员公司的分级监管方法。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具备以下三项基本功能。

(1)评价功能: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由定量和定性要素构成,定性指标由专家组评判。通过分析各个要素指标的分数值,可以评价各个要素对金融企业风险的影响状况。

(2)监控功能:通过对风险评价指标一定时期内持续的分析和整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各金融企业风险的静态状况、变化趋势,产生所需要的结果报告,实现监控功能[6]。

(3)预测功能:根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预测条件,进行指标运算与判断,得出预测信息,实现风险预测功能,有利于金融控股公司对风险实行动态管理。

为确保针对不同业态成员公司的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建立统一的评级释义,阐述不同级别的风险状况,并从内部应用的角度出发,重点关注各个级别之间的风险排序,见表1。

表1 金融控股公司成员公司风险评级

四、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评级维度设计

针对金融企业的风险评价,从其面临的风险水平和对风险具有补偿、抵御与控制能力的资本充足性、业务竞争力、综合管理能力等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级,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风险评级维度及相互关系

风险水平:主要从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四大类别风险,衡量金融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水平。风险水平越高,公司的风险评级越高。对于各个金融业态面临的风险特点不同,在各风险的权重设置方面进行体现。

资本充足性:自有资本是用来补偿各种非预期风险损失的最有力、直接的手段,资本充足性用以衡量公司自有资本对非预期风险损失的补偿能力。资本充足性越高,说明公司自有资本对风险损失的补偿能力越强。

业务竞争力:从盈利能力、业务发展速度、市场份额等角度综合评价公司的业务竞争力。良好的业务竞争力能促进公司的长期发展,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抵御市场风险和宏观经济波动风险的关键在于企业业务竞争力的强弱。业务竞争力越好,未来对风险抵御能力越强。

综合管理能力:从业务基础、信息透明度、管理团队、风险管理能力、合规经营等五个方面评价公司的综合管理能力。良好的综合管理能力,能强化公司对风险的管控水平,并促进公司长期业务竞争力的提高,增强未来对风险的抵御能力[7]。上述各个维度的权重设置如表2。

表2 评级维度及权重设计

风险水平、资本充足性、业务竞争力采用定量评估方法,综合管理能力采用定性评估。

(一)定量部分评级标准

为更好地评价不同金融业态的风险水平,在每个业态的关键风险指标库中选择具有较强代表性的风险指标,并根据每个业态的特性对相关风险指标设置相应的权重和评分标准,但是采用统一的评分规则。

1.每个风险指标均采取七分评分制,评分越高,风险水平越高,见表3。

表3 流动性风险指标评分标准示例

2.每个维度中的各项指标评分按照相应的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得出单个维度的评分。根据每个维度的得分及加权评分,来确定单项评级和综合评级,评分标准见表4。

表4 维度评级分类及评级划分点

(二)定性部分评级标准

综合管理能力评价方面,由风险管理部门组织控股公司领导及职能部门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按照下述标准进行定性评价,并按照相应权重加权计算出综合管理能力的评分,见表5。

表5 定性部分模型-综合管理能力

(三)综合评级规则

四个维度的评分按照如下权重进行加权汇总,计算总评分,确定公司风险评价等级。

总评分=风险水平评分×30%+ 资本充足性评分×20%+业务竞争力评分×20%+综合管理能力评分×30%.

(四)模型的可靠性及重检

同信用风险评级模型一样,公司风险评级模型也可能由于模型开发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评级域发生变化、评级模型的不恰当使用等潜在问题的存在,导致评级结果可能不能正确地反映成员公司的风险水平。

为了防止这种情形的出现,风险管理部门应当每年对评级模型进行定期重检,根据所积累的数据对模型进行调整(包括调整风险指标、相应权重及评分标准等),逐步提高模型的可靠性。此外,日常工作中发现评级结果与实际状况存在显著偏离时,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对模型进行重检,例如,当成员金融企业出现重大风险事件、业务经营情况或财务情况出现大幅波动等,风险评级结果未能出现一致性反映时需及时调整。

五、风险管理评级结果与控制措施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应建立基于成员公司风险评级的分类监管原则,针对不同级别的成员公司采取不同的风险管控措施。

A级成员公司:风险水平极低,对其风险管控以风险指标监控为主要手段,除非出现重大风险事件或者公司例行的全面风险与内控检查工作,一般无需安排专项现场检查工作。

B1、B2级成员公司:风险水平相对较低,对其风险管控以风险指标监控为主要手段,每年应至少安排一次全面的风险与内控现场检查工作,检查重点以总体的数据真实性、单项评分较差的因素为主。

C1、C2级成员公司:风险水平中等,应确保每年至少安排两次全面的风险与内控现场检查工作,此外,应对其评级较低的单项因素进行分析,并指导其制定风险评级提升的计划和目标,并将其作为风险管理的重点。

D级成员公司:风险水平较高,应引起关注,可采取如下措施。

(1)对评级结果进行分析,并建议公司领导与风险管理部门共同约谈成员公司的主要领导;

(2)指导成员公司制定整改措施和计划,并将它作为成员公司年度风险管理工作绩效考核的重心,在其工作绩效考核中占据50%以上的权重;

(3)在成员公司D级评级期间及评级提升之后的一个年度期间至少每季度对成员公司进行一次风险与内控管理的现场检查工作;

(4)持续两个及两个以上季度连续评级在D级的成员公司,应向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提出降低成员公司业务审批权限。

E级成员公司:风险水平很高,应引起风险管理部门的关注,可采取如下措施。

(1)对评级结果进行分析,并建议公司领导与风险管理部门约谈成员公司主要领导;

(2)指导成员公司制定整改措施和计划,并将其作为成员公司年度风险管理工作绩效考核的唯一标准,并向公司领导建议作为对成员公司年度综合考核的重点;

(3)在成员公司E级评级期间及评级提升之后的一个年度期间至少每季度对成员公司进行一次风险与内控管理的现场检查工作;

(4)持续两个及两个以上季度连续评级在E级的成员公司,应向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提出降低成员公司业务审批权限,并召开专项会议研究其他整改措施。

此外,对评级结果在两个评级周期内连续下滑两个及两个以上评级,但是评级结果仍在C2级以上的成员公司,由于其风险评级的连续下降反映其风险水平持续上升,风险管理部门也应进行适度的关注,要求成员公司进行问题分析,提交分析报告及整改措施。

六、结语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在中国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大环境下仍属于探索阶段的研究领域,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企业界,尚无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因此,从金融企业面临的风险水平,以及对风险具有补偿、抵御和控制能力的资本充足性、业务竞争力、综合管理能力等维度进行综合评级,可以动态监控金融企业的风险状态,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 姚德权,王 帅.中国产业型金融控股集团发展模式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11):2-7.

[2] 徐 瑞.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类型及风险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10(8):62-63.

[3] 李坚强.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类型及防范手段[J].时代金融,2009(7):92-94.

[4] 余海丰,曲迎波.我国金融控股集团的风险监管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8):17-20.

[5] 何旭彪.金融风险综合评估方法最新研究进展[J].国际金融研究,2008(6):63-68.

[6] 孙 烽.中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系统设计[J].中国软科学,2003(9):64-68.

[7] 张银仓.金融控股集团公司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济南金融,2007(3):32-37.

猜你喜欢

控股公司评级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大型企业集团对控股公司的管理模式及措施
浅谈如何完善控股公司的行政管理
分析师最新给予买入评级的公司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创投概念股评级一览表
《钱经》月度公募基金评级
《钱经》月度私募基金评级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