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高校大学化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初探*

2013-01-10莉,鲍霞,胡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大学化学分析化学学时

李 莉,鲍 霞,胡 云

(淮南师范学院 化学与化工系,安徽 淮南 232001)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都是当前化学类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无机化学的学习既是对高中化学知识的提高,又为后续的化学专业课程准备必须的知识基础,所以一定放在大学一年级讲授,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而分析化学的内容与无机化学密不可分,四大滴定完全建立在四大平衡的基础之上.对于我们目前正在从师范类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形势下,为了学生以后就业和继续深造的需要,专业方向课的学时有所增加,课程种类大大增多,而相对的专业基础课的学时相对的缩减,所以将两门重复性较多的专业基础课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合二为一势在必行.我校从2009年开始制定了新一轮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合二为一,定学科名为《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即讲授原来的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分析部分.实验也相应的合二为一,定学科名为《大学化学实验》.

1 大学化学理论课程改革

1.1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的部分教学内容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目前专业教学计划不能给这两部分教学内容分配太多的学时,分别设课的方案在实践上面临困难.虽然分析化学近年来发展较快,但这主要是仪器分析部分.而本课程合并本身只涉及滴定分析,即化学分析部分.它在分析化学中地位的下降却是个不争的现实.目前滴定分析的学术论文在分析化学论文总数中所占的比率已低于3%.我国许多老一辈的知名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工作者提出要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分析部分合二为一,并且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西北大学化学系的史启祯教授,由他主编的《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一书早在1998年5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此书的汇编理念是“分析与无机有机结合的;少而精的;面向21世纪的”,所以此书非常精炼而重点突出.但对于我们这样的一般本科高校来说,毕竟学生的入学成绩与重点高校还有差距,此门课程放在大一讲授,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吃力.所以结合我校实际,笔者认为基础课程还是要让学生扎实的掌握,所以当时制定的是147学时,即第一学期一周5学时,第二学期一周4学时.选用的教材是吉林大学宋天佑教授主编的《无机化学》(第二版),华中师范大学等校编的《分析化学》(第三版).选用的教材比较权威,内容比较详细,讲授的时候将这几本书合并起来.受课时限制,讲授不到的地方学生可以自学.这样知识结构体系相对比较完整,既有利于大一新生的学习,也利于学生今后的考研深造.

表1 改革后教学内容与学时分布

1.2 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现代大学化学教学提倡“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STS”教育理念,进入21世纪的大学化学教学理应以此模式为导向,提倡“现代学习观”.

(1)贯穿启发式教学,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互动式教学占领大学课堂是势在必行的,作为化学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学生应该形成理解与记忆相结合、能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的知识结构.很多老师认为只有上“小课”才能很好的跟学生互动,而对于《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这样基本上都是一百多人的“大课”无法实现启发、互动,只能单一地由老师传授.我认为启发互动并不在于人多人少,而是教师一定要善于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衔接,巧设问题情境,问题要突出“精”,且循循善诱,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我非常重视上绪论课,每次都要用两个学时,介绍化学这门学科发展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并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的科研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的时候要求学生把计算器随身带着,对我当堂讲解的例题或练习要求学生及时的报出答案,尽量使学生的思维跟随我的教学内容转动.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检验教学效果的最直接标准应该是学生的“学”.例如根据我多年的教学观察我们学校大一的学生很少能完整的背出元素周期表的.我给他们布置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准确的背出元素周期表(包括横着背和竖着被).只有把元素周期表背熟了,才能真正体会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背元素周期表的同时,我让学生按学号顺序每人查一种元素的性质,并做成PPT,作为平时作业的一部分上交,从中挑取做的比较好的同学在课堂上展示.刚从高中过来的同学太多数对PPT都不是很熟悉,这样既让同学们熟悉的元素的性质,有锻炼了他们的课件制作能力,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3)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建立.我系的《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于2008年已被学校批准为校级精品课程.目前有关该课程的信息已经全程上网,其中包括课程简介、主讲教师信息、教学队伍、教学资源(教学大纲、电子教案、PPT课件、授课录像、习题解答、试卷分析、实验演示录像等),还包括很多相关的链接.网络教育资源非常丰富.下一步我们准备增加的网络内容是根据我们教改以后的课程内容分章节编写适合我们学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普通习题集和为考研学生准备的提高的习题集,供学生选用.还有是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去,比如上面所提到的学生自己做的课件,我们准备挑取一部分比较优秀的挂在精品课程网上,作为资源共享.

2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改革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由原来的《无机化学实验》与《分析化学实验》合并而来.合并之后,学时有所削减,所以实验项目进行了精简,确保“少而精”.针对我系的实际情况,课题组组织骨干教师精心编写了《大学化学实验讲义》.该讲义对于每个知识点包含的实验都经过仔细筛选.改革后的实验项目主要包括基础型、验证型、综合设计型实验,并且增加了开放型实验和学生科研项目.讲义于2010级学生投入使用,后经几次修改又在2011级学生中投入使用,师生反映较好.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环保意识和团队精神.改革后的实验项目和学时分配情况见表2,每年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

2.1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

实验教学改革对相应的师资队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除了熟悉基础型、验证型实验内容之外,必须适应综合型、研究型、开放型实验的内容.所以要求教师必须有科学研究的经历、熟练的实验技能和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自2009年以来,从事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教师中博士3人,高级职称7人,50岁以下硕博比100%.全部为从事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教师.大家集体备课,新开实验、新教师上课必须对实验进行预做,且有记录.

通过对实验教师师资队伍的改革,理论课教师必须承担实验课教学任务,专、兼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基本上满足了实验教学的要求.

表2 改革后的实验项目和学时分布

2.2 以学生为主体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大学化学实验的教学目的不仅是对基础知识认识的强化,更重要的是实验技能的训练和研究经验的积累,为以后的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改革后的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大,交流的空间大,学生的创造性和成就感得到激发.例如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路线,合成样品.对于较好的样品,由老师带领学生通过XRD、TEM、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荧光光度计等进行检测,开展样品分析,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老师还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学校的大学生创新科研基金,从申报到实验到结题到答辩,学生自我总结科研工作,强化科学研究技能和实验方法的研讨,提高学生学术论文写作水平,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正值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之际,系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比如实验技能大赛,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自行表演,培养团队精神,树立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

2.3 优化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

实验内容的优化,首先要对实验课的功能进行重新构建,实验课不能完全依附于理论课,应该降低为课堂教学提供辅助验证的比重,相应提高应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实验的比例.实验内容进行优化,即将单个的实验(3-5个)构成一个系列,前一个实验的产品作为后一个实验的原料,使单个的实验有机衔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实验;在一系列的操作中,学生都必须认真对待、仔细操作,妥善保存中间产品;这种方法实现了操作技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改变了实验教学分割式单一实验教学的局面,同时促进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例如在“粗实验的提纯”试验中,提纯的NaCl完全为后续实验所使用,“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中,制得的(NH4)2Fe(SO4)2可作为后续实验K3[Fe(C2O4)3]的反应物,产品原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做到了原料的节约,充分响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二是运用比较实验教学法,即将同一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成不同的条件参数,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比较实验,使不同学生在不同条件下对实验结果、数据等互相进行分析、评判和总结,最后找出最佳实验方案.这种方法对以往实验教学对课本的单纯重复验证有了很大的改进.

3 结语

大学化学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过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尽可能的调动所有有益教学的因素,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服务,使我们培养出的人才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使我们的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国家.(该文获淮南师范学院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大一化学教学团队”的资助.JXTD201102)

参考文献:

[1]王宝珍,朱广涛,周伟红.大学化学创新型人才的创新个性塑造[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5):9-11.

[2]黄驰,席美云,程功臻.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大学化学,2006,(6):22-24,42.

[3]周伟红,朱广涛.大学化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课外教学资源开发[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5):8-9.

[4]李彦伟,孙广,李海艳,等.大学化学教学方法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3):111-112.

[5]熊庆,陈华,李梦龙,等.大学化学网络虚拟实验室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2):166-167.

猜你喜欢

大学化学分析化学学时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现场操作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绿色分析化学实验改革
基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石墨烯助力花卉种植腾飞——访大同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实验师陆慧娟
“比较”与“类比”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SCIE的大学化学学科文献计量学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
信息技术在大学化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