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学习方式 引领师生发展
2013-01-09武汉市井冈山小学信息文化项目小组
● 武汉市井冈山小学信息文化项目小组
变革学习方式 引领师生发展
● 武汉市井冈山小学信息文化项目小组
两年来,武汉市井冈山小学在“十二五”课题《基于现代学习方式的“信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究“现代学习方式与‘信息课堂’关系”的基础上,建构“信息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主动参与、多维互动、生成信息”的课堂核心理念,整合信息加工的过程与学习的过程,通过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策略,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打造课堂教学特色。
“三段五环”教学模式
在实验研究中通过调研发现还存在着“方法单一,不重整合”“偏重传授,忽视兴趣”“包办代替,自弹自唱”等教学低效现象,学生学习被动无趣;课堂生成资源少,教师开发、利用不够……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如何让教师具有创造力,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如何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注入课堂中,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需要探索一条使课堂教学“轻负高效”的路径,因此学校以“基于现代学习方式的‘信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为命题,开展真研究,研究真问题。
通过模式解读、典型引路、行动研究、案例开发几个环节,经历“学理论研模——提经验成模——用行动炼模”的几个阶段,形成了《“三段五环”的信息课教学模式》。
“三段五环”是按照脑的生理周期把一节课40分钟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五个基本环节”划分为“三个时间段”,如图所示:
课例研究
再好的课堂模式也需要实践来证明,通过一次次对课堂模式的学习、实践、质疑、研讨、交流、改进和调整,井冈山小学力图走进真实的课堂,研究课堂真问题。
信息单导学。“信息单”是“信息课堂”实践中最常用的策略,一般结构为:课前预习的“自学信息单”、课中自学的“探究交流单”、课后达标训练的“练习反馈单”,具体因学科、年段、内容而异。
多维互动。什么是多维?在“信息课堂”模式操作中理解为两个维度,即人与人,人与媒介,在这两个互动中最大限度、广度地凸显互动。一是利用认知冲突引发互动,二是生成信息产生互动,三是利用拓展资源激发互动,在多维互动的过程中凸显思维与个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还课堂给学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带着码表进课堂。信息课堂把学习过程看成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学生对信息的加工要经过输入、编码、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这一过程需要充足的时间保障才能完成,因此,信息课堂必须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学校用“带着码表进课堂”的方法,强化教师的时间观念,强制师生学习活动的时间分配至少为1∶1。像这样坚持了两年后,课堂上教学方法陈旧、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的局面有较大改观。
管住了教学时间,就是管住了课堂效率的源头。学校对教学时间的有效控制较好解决了“管教不管导、教书不育人、重教不重学”等问题,教师只有把“学”与“学生”放在教学目标和心中,才能处理好“教”与“学”的时间分配。
模式产生变式。2007年,结合学校信息技术特色校开发校本课程,经过深入调研和讨论,校本课程与鄂教版语文教材紧密结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创编3-6年级《创新与实践——信息课程与语文整合篇》的校本课程,并于2008年开始运用,重在突出人文特色,突出探究特色,形成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根据校本课程特点,井冈山小学在2012年就确定了适合信息技术校本整合课的模式变式,即“第一环节:信息前置,明确主题;第二环节:信息加工,互动生成;第三环节:信息运用,能力提升。”这样的课堂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强大的资源性、交互性等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多维互动,让学生在40分钟内,以感兴趣的问题为学习驱动,借多维互动促主动学习,借信息加工促能力提高,使学生触类旁通,找到学习方法和途径。
善用“网络研修”成长模式,促进共同发展
井冈山小学善用“网络研修”平台,以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成长为研修理念,以课题研究和教师的专业研学为两条主线,搭建资源平台、学习平台、交流平台和展示平台,优化校本研修方式,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的学习共同体。
改变了教师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师学习方式一般是通过自学教育教学理论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形式比较单一,收获有限。现在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为教师们开辟了一方新天地,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更加方便、工作更加自如,大家充分感受到网络和信息对自身教育教学的强大推动作用。当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困惑时,会在教育云平台发帖,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行们纷纷回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还在学习群体中通过QQ及时交流自己的教学反思。教师将得意的作品上传到教育云平台中作为校本资源,供大家参考,同时在公共平台中下载他人提供的的资源学习,这样更加拓宽了视野,使自身教学水平提高更快。
改变了教师的思维方式。井冈山小学的教师们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在教育云平台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同行沟通交流,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地了解外面的世界。通过校本研修教师们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反思的习惯。
通过网络进行校本研修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打破时空的界限,让研修更加动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研修的成果,让研修效益最大化;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拓展研修的深度,让研修更加开放。网络校本研修让教师们开阔了视野,让他们有时间参与研修,有空间自由研讨,有利于形成有效的互动研修氛围,使教研形式更加多样化。
“三结合”有效解决教学问题。网络校本研修的起点是教学问题,其目标指向新课程课堂教学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首先,井冈山小学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需要集中解决的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通过座谈、访谈和观察,获取集体备课、教学模式应用,以及听课评课观课议课等校本研修活动的主要问题,这是问需于“民”(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第二,问计于“民”。就是将问题解决基于课堂教学和实践研修的情境中,发挥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主体作用,将“做”“学”与“思”结合、与“研”结合,诊断问题、研讨方法、课堂实施、改进策略。
做与学结合。井冈山小学的教师们向自己学习。以网络平台的培训课程和研修资源为支撑,在反复的行为跟进中,不断设计、行动、反思、改进,实现在“做中学”,把做好的说(写)出来。他们还向专家和同伴学习,打开教室的门,开放课堂(网络),将自己的问题和案例“贡献”出来,听取专家和同伴的指导和批评,在求教、碰撞、交流、研讨中,分享实践智慧,开拓解决思路。
做与思结合。“做”前反思:发现问题——诊断问题——探寻策略方案,并预期效果。“做”中反思: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效果评估和策略改进。“做”后反思:“做”后形成案例知识和策略知识。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产生)、做什么(目标)、怎么做(方法)、为什么这样做(依据)、这样做有什么结果(成效)、有没有其他方法(改进),使反思逐步深入。
做与研结合。“问题即课题”,井冈山小学教师把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作为“小课题”,与本校同事、与网络同伴互助合作,进行案例研究,实现经验提升和转化,发展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目标,以教师们最感兴趣、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内容,以教学案例为成果形式。研究的微型课题,做到小(切入点细小)、新(关注热点难点问题)、深(思考深刻,研究深入)、融(理论与实践结合)。
【学校信息文化特色项目研究小组成员:赵斌 危昌盛 丁卫红 蔡伊绯 王隽 李亚玲(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