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法探讨

2013-01-05刘全生候建华杨魁胜张希艳柏朝晖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物理性能材料科学教学内容

刘全生,候建华,杨魁胜,张希艳,柏朝晖

(长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 130022)

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进一步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1983年4月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处在危机之中的调查报告。要求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和问题探讨的方式进行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的社会实践能力,对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1]。由此可见教学质量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2]。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入门课,对于从事材料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说非常必要。由于课程设计的内容丰富,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方法也不同,采用优越的教学方法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而且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最终将获得优越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设置合理的教学环节、内容和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3]。本研究结合长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特色,简要介绍材料物理性能课程定位、特色及内容;结合课程组多年从事材料物理性能的教学经验,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些教学方法,以便共享。

一、课程设置概述

(一)课程定位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是材料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与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材料工程基础等课程构成专业基础平台课。课程重点阐述材料的光、电、磁、热和力性能与材料组成、结构等内部微观因素和外界宏观因素的关系,是承接基础与专业课程的桥梁,课程是在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固体物理等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开设,为材料类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是从事材料工作的科技、技术、管理、实验等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熟悉材料光、电、磁、热和力性能的重要物理概念、物理参数和性能指标,掌握影响材料光、电、磁、热和力性能的微观和宏观的因素,掌握材料光、电、磁、热和力性能的重点表征手段、方法和基本原理。具备阐明材料各种性能的物理本质,初步具备设计材料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

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课程教学总计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实验教学16学时。

1.理论教学方面

课程结合了长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电功能材料的特色,在教学内容和顺序上突出了光、电、磁等材料的功能特性。结合教学内容,对知识进行了模块化分解,知识模块顺序、培养要求及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

通过模块化教学,为学生建立材料的光、电、磁、热和力学性能间存在密切联系概念,培养学生在设计材料时,能够结合实际应用,综合考虑各种性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2.实验教学方面

在实验教学方面结合理论教学,根据知识模块结构开设实验内容,在每个模块下开设2~3个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且每个模块都有一个必修实验项目,保证学生对所有的物理性能都有实验过程,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表1 模块培养要求及学时分配

二、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听课效果和接受能力,课程组采用了五种教学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法,将材料科学发展前沿、工程实际案例、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反映学科最新进展,结合工程实际安排教学。由于目前材料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教学过程中引入材料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文献,在讲授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广泛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进步,开阔视野,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将相关领域的应用实例和科研动态融入教学内容中,如将教师的科研成果纳入教学内容,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国家重大工程中的材料问题,使教学更加生动,在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的同时,激发了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开发的热情和兴趣。

2.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提问,对学生循循善诱,体现了课堂教学主体的转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间的互动,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活跃了课堂气氛。

3.采用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探索了自主学习式教学方法,将课堂需要推导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推导,可以抽选1~2名基础好的学生上讲台推导。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推导过程的理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育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再则还可以锻炼学生。

4.开展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讨论式教学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开展,一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直接插入讨论,这种讨论式教学一般是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动态紧密结合,通过教学内容解释前沿问题,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讲到“如何提高陶瓷材料的透光性,实现透明陶瓷”时,其中有一点就是要采用特殊的工艺过程,我们提到有普通高温烧结、真空高温烧结、真空热压烧结、热等静压烧结,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真空烧结比普通高温烧结效果好,而热压烧结又比真空烧结好等。我还结合了目前研究的热点,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烧结,为什么采用SPS方法也可以获得透明陶瓷,这一点是目前的最新的实现方法,具体原理还在探讨中,让学生共同参与进来讨论。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我发现,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再则开展讨论式教学可以课前布置的方式,教师将教学内容上一堂课结束时布置给学生,学生先自学、思考,课堂配合教师共同讨论,使学生知识点掌握得更加深入,并强化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5.采用案例式教学,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为了加深对难点和重点内容的讲解,采用了案例式教学方法,教师将有规律的、密切相关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制作对比案例,有利于对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光与介质相互作用时,将吸收光谱和透射光谱放到一起,学生从图中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楚吸收与透射的关系,在学生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加深了学生吸收与透过率公式间的相互转化。

三、结论

本研究结合多年从事材料物理性能的教学工作,提出理论联系实际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五种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发展进展的掌握,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学习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讨论式教学有利于强化知识,培养团队意识,案例式教学图文并茂,起到增强理解、强化记忆的作用。总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

[2]王文芳,陈小丽,吴玉程.材料物理性能教学改革的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98.

[3]郑冀,梁辉,许鑫华,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课程材料物理性能本科生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S1):36.

猜你喜欢

物理性能材料科学教学内容
中海油化工与新材料科学研究院
建筑材料中钢筋物理性能检测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ZrO2/Al2O3短纤维对发泡陶瓷物理性能的影响
镁砂细粉粒径对镁碳砖物理性能的影响
福建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艺》2017年优秀审稿专家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